数学教案认识物体【经典6篇】

时间:2011-08-07 06:26:3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数学教案认识物体 篇一

在数学教学中,认识物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物体是指有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实物,通过对物体的认识,学生可以培养准确观察、描述和比较的能力,进而为几何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比如,一个圆柱体有两个平行的圆面和一个侧面,而一个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面是相等的。通过这样的展示,学生可以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比较。比如,让学生比较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问他们哪个物体的表面积更大,哪个物体的体积更大。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特征,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对物体的认识,并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际测量物体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工具来描述物体的大小和位置。比如,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一个长方体的长、宽和高,然后计算其体积。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物体的特征,并掌握用数学方法描述和比较物体的能力。

总的来说,在数学教学中,认识物体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对物体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学生可以培养准确观察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为几何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数学教案认识物体 篇二

在数学教学中,认识物体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认识,学生可以培养准确观察和比较的能力,为后续几何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形状的物体,让他们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比如,一个球体没有棱角,而一个立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通过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对物体的认识。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比较,让他们比较不同物体的特征和性质。比如,让学生比较一个圆锥体和一个圆柱体,问他们哪个物体的体积更大,哪个物体的表面积更小。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特征,学生可以培养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的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测量物体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工具来描述物体的大小和位置。比如,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一个长方体的长、宽和高,然后计算其体积。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物体的特征,并掌握用数学方法描述和比较物体的能力。

总的来说,在数学教学中,认识物体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对物体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学生可以培养准确观察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为几何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数学教案认识物体 篇三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精神。

  4.渗透“事物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认识平面图形。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立体图形。

  出示课件:老师给三位小朋友准备了三篮礼物,大家一起看看都都是些什么东西?

  学生观察图像,同时说出答案。

  观察这些物品,按照形状,你会归类吗?为什么要这样归类?看看图上这些物品,你能按照形状归类吗?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例图将物品归类。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

  (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他们的特点,为他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生活引用

  爸爸给聪聪买了一个积木玩具,让它照着图像搭建出来,你看看,怎么帮助聪聪完成任务。

  四、全课总结

数学教案认识物体 篇四

  一、从实物入手,初步认识物体,认识物体。

  1、介绍物体。

  (1)个别介绍物体。

  “小朋友,你们在课前收集了很多各种各样形状的物体,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

  在玩之前,谁愿意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学生介绍)

  生1:我带来的是一个球盒子,它长长的,有一个面是圆圆的,还有两个面是圆形的,平平的。

  生2:我介绍的是一个药盒,它的形状是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还有8个尖尖的角。

  生3:我手里的这个是魔方,它是方方正正的,也有6个平平的面,8个尖尖的角。

  生4:我带来的是一个球,它是圆圆的,能滚来滚去。……

  (2)同桌介绍物体。

  “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体,那你就看一看、摸一摸,然后介绍给同桌小朋友听听。”

  (学生活动,同桌介绍。)

  2、分类。

  “刚才通过小朋友的介绍,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都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老师从小朋友当中拿了几个,也带了几个,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

  这么多的物体,你们能根据刚才观察物体的方法,给“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谁来分分类?(学生分类)为什么这么分?

  3、出示名称。

  “每类形状的物体,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4、抽象成几何图形。

  “刚才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这四类形状的物体,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现在我们脱去它们的花外衣,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谁来给它们找找自己的家?”

  (4名学生分别把图形贴到黑板上)

  “闭上眼睛,想一想这四种形状。”

  二、举例欣赏。

  “请你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呢?先说给同桌小朋友听听,看谁找得多、说得多?(反馈)”

  生1:空调接近长方体的。

  生2:日光灯的灯管是圆柱;吊扇的杆子也是圆柱。

  生3:篮球、乒乓球都是球。

  生4:魔方、骰子形状是正方体的。……

  归纳:“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随处可见,用处可大了。”

  (课件欣赏)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生活举例,进一步认识物体,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

  三、实践操作,深入感知。

  1、滚一滚

  “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这四位好朋友,让我们和这四位好朋友一起玩游戏,好吗?”

  “请你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在桌上滚一滚,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小朋友先听听。”

  “谁愿意大声地说给大家听?”(反馈)

  生1:我发现圆柱、球能滚,长方体、正方体不能滚。

  “这是为什么?”

  生2:因为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是平的,而且有尖尖角,所以不能滚,只能推着移动,圆柱、球的面是弯弯的(曲的),所以能滚。

  生3:我发现圆柱和球滚得不一样,圆柱不能转弯,只能朝一个方向滚;球能四面八方滚。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生4:因为圆柱另外两个面是平的,不能滚,只有一个面是弯的,所以只能朝一个方向滚;而球整一个面都是圆的,弯的,所以能朝四面八方滚动。……

  2、搭一搭

  刚才我们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滚了滚,你还想怎样来玩一玩这四位好朋友?”

  “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搭得高?”(活动反馈)生:我搭了3层,我搭了5层……(相互欣赏)

  “刚才在搭的时候,小朋友为什么不把球搭在中间,而选择长方体、正方体呢?”

  生1:因为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是平的,能搭,而球的面是圆的(曲的),所以搭不住。

  生2:球如果切一下,也会有平的面,就能搭了,可以搭在顶上,如圆圆的屋顶。

  生3:圆柱有两个平的面,也能搭在中间。

  四、游戏

  按要求摸物:“你能把我找出来吗?”(四人小组)

  五、总结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记

  本课时内容是《认识物体》,学生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因此他们对物体的认识有一定的经验。课初让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物体形状,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另一方面让他们从身边熟悉的物体中,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点,同时在介绍物体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学会观察物体,认识物体的方法。

  课中多处安排了实践活动,如滚一滚、搭一搭、摸一摸等游戏的形式,学生兴趣浓厚,在游戏中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做到了玩中学。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举例、欣赏中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问题,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根据圆柱的特点想到压路机、车轮,由长方体、正方体平平的面想到造房子砌的砖等等。

  在这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争做学习的主人,在多种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在课堂中如何为学生创设更大的活动与思考的空间,如何在40分钟的课堂上体现出更为有效、有价值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

数学教案认识物体 篇五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认识到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意识到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2.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简单的方法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了解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3.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不同。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到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2.教学难点: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

  【教学准备】

  1.小组:方盒子每组4个;乒乓球、木块、橡皮和螺母每组若干;收纳盒每组1个。

  2.全班:课件、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5分钟)

  1.乐迪今天接到了一个派送任务,他要把四种物体送到台湾一名叫莉莉的女孩家。是哪四种物体呢,课件出示。

  2.学生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3.总结: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物体的形状》。

  3.在乐迪准备的过程中,它遇到了一个难题。它想把这四种形状不同的物体分别装进四个同样大小的快递盒子里,怎样才能装的更多呢,让莉莉得到更多的礼物?

  4.乐迪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有他的'好朋友超级飞侠来帮忙,今天你们就是乐迪的好朋友,你们能帮助他吗?

  5.请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把四种物体装进盒子的方式。

  6.汇报,总结,肯定学生说出的多种装入方法。

  二、探索1:把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子里——不同形状的物体平铺的数量不同。(预设15分钟)

  1.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肯定想亲自动手试一下。下面就请小朋友跟老师来学一学用平铺一层的方法将物体装进盒子里。

  学一学: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平铺一层方法的指导。(课件出示:乒乓球、螺母平铺一层后的效果图)

  分组活动:教师先讲解实验,再让学生把四种物体分别放入盒子里。比一比,哪组最快,装的最多。

  温馨提示:摆一摆,摆一层

  写一写,写第一次

  小组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学生将装有物体的四个盒子有序摆放在桌上,统计各小组的数据,填好班级记录表。

  总结活动情况,引导学生观察班级记录表。提问:“现在,每个盒子里都分别平铺这四种物体,每个小组平铺的结果一样吗?”“哪种物体放的数量最多?”

  分析乒乓球和木块的数据,学生会发现各小组数据会相同。提问“乒乓球和木块大小其实差不多,为什么木块的数量要多呢?”

  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总结:乒乓球与木块的形状不同,乒乓球平铺时中间有空隙,无法填平盒子的空间,而木块平铺后中间没有空隙,基本填平了盒子的空间。

  板书:形状不同平铺一层数量不同

  分析螺帽和橡皮的数据,数据可能会不同。

  请两组数据不同的小组分别展示摆放的方式。

  预设有的“躺着”、有的“立着”摆放。

  教师总结:这两组同学平铺的方式不一样,平铺一层后的数量也不相同。

  三、探索2:换一种方法把四种物体分别铺在盒子里——同一物体用不同的方法平铺,数量可能会不同。(预设15分钟)

  1.过渡语:换一种与刚才实验中不同的平铺方法,能装得更多吗?让我们再来试试!

  2.分组活动:换一种平铺方法把四种物体分别铺在盒子里,记录数据。

  温馨提示:摆一摆,摆一层

  写一写,写第二次

  3.小组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学生将装有物体的四个盒子有序摆放在桌上,统计各小组的数据,填好班级记录表。

  4.总结活动情况,引导学生观察班级记录表。

  5.分析:乒乓球和木块,各组的第1、2次数据都会相同

  总结:乒乓球和木块每个侧面的形状都是一样的,所以不管怎么摆平铺一层的数量不会有变化;

  6.分析:螺母和橡皮的第1、2次数据会不同

  7.总结:螺母和橡皮的侧面形状不同,“躺”着摆或“立”着摆的时候,用来平铺的那个“面”形状不一样,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一样。

  板书:摆放方式不同平铺一层数量不同

  研讨、拓展(预设5分钟)

  用螺母将盒子铺满后,是真的被填满了吗?说说你的看法。

  跟着形状来跳舞视频结束课程

  【板书设计】

  认识物体的形状

  形状不同平铺一层数量不同

  摆放方式不同平铺一层数量不同

  资源文件列表:

数学教案认识物体 篇六

  教学内容:

  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认识物体和图形。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

  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NO:2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问:你喜欢哪一涂法?为什么?

  教师小结: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

  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认识物体和图形。

数学教案认识物体【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