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一》教学反思(推荐3篇)

时间:2017-06-02 04:49: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数一数一》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点和挑战。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曾经在教授数学课程《数一数一》时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反思和总结,我逐渐找到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粗心大意。他们常常因为粗心而导致计算错误,或者在解题过程中漏掉一些关键步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在课堂上强调细节和步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做题时认真仔细,一步一步地进行。我还设计了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反复练习,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细致程度。

其次,我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往往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讲,而不愿意主动提问或参与讨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开始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来解决问题。我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最后,我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缺乏实践和应用的机会。他们只是单纯地死记硬背公式和定理,而不知道如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我还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参加一些数学竞赛和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反思和总结,我逐渐发现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就一定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收获,取得更好的成绩。

《数一数一》教学反思 篇二

在教学《数一数一》课程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和总结,逐渐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容易感到困惑和挫折的地方是数学概念的理解。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数学知识晦涩难懂,不知道如何理解和掌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数学概念。我还设计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和竞赛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我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缺乏自信心和坚持力。他们常常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就放弃,不愿意继续努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让他们明白数学学习是一个需要坚持和努力的过程。我还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信心。

最后,我发现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他们常常只是零散地学习一些知识点,而不知道如何将其整合和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设计一些有机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串联和延伸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学科的发展脉络和内在联系。

通过反思和总结,我逐渐找到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就一定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潜力。

《数一数一》教学反思 篇三

《数一数(一)》教学反思

《数一数(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在数的认识上的再一次的拓展。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的内容是千以内数的认识,主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千”这个计数单位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位值的.概念、数位间的十进关系,发展数感。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少接触千以内的数的,缺乏现实的模型,所以这节课要借助模型直观,帮助学生体会数的关系与意义。

本节课主要通过四个活动,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直观活动认识“千”这个计数单位。第一,借助计数器的上拨数活动,帮助学生从序数角度体会“千”的由来——九百九十九再添1是一千,同时强化“满十进1”的道理。在此之前,还出示两个已经学过的拨数活动作为铺垫。第二,结合直观性强的小方块进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计数单位。10个小方块为一条(是10),10条小方块为一片(是100),10片小方块是一个大正方体(是1000)。从而学生对千进行初步的感知,再进一步强化十进关系。第三,借助脱离直观模型的数数活

动,进一步理解千以内的数。第四,通过圈一圈的活动,进一步感知1000有多大,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再次感知1000的大小,充分感知千以内的数的大小。

本节课我觉得自己做得比较好的是:在环节一和环节二时,我较好的处理好直观的模型,有让学生初步感知千以内数的大小,也有进一步帮助学生回忆满十进一的道理。

本节课处理不当的地方我认为是:在环节三时,要让学生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我让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也不足,很多时候都是我在帮助学生讲。

《数一数一》教学反思(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