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认识》教案设计【精简3篇】

时间:2018-05-01 06:29: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圆锥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一

教案设计目标:通过学习圆锥的定义、特点和性质,让学生掌握圆锥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教学内容:

1. 圆锥的定义:圆锥是以一个封闭曲面为侧面的几何体,其中侧面是由一条直线(母线)绕着一个封闭曲线(直母线)旋转一周得到。

2. 圆锥的特点:圆锥有一个顶点和一个直母线,侧面是由母线绕着直母线旋转而成的曲面,顶点到直母线的距离称为高,侧面的轮廓称为侧面轮廓。

3. 圆锥的性质:圆锥的底面可以是任何一个封闭曲线,底面和顶点连线的长度称为斜高,底面的形状决定了圆锥的类型,如圆锥、三角锥等。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圆锥模型,让学生猜测这些模型的特点和性质,引发学生对圆锥的兴趣。

2. 学习:讲解圆锥的定义、特点和性质,带领学生认识圆锥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

3. 实践:设计实验或活动,让学生亲自制作圆锥模型,并通过测量、观察等方式验证圆锥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圆锥的定义、特点和性质,梳理所学知识,强化记忆。

5. 练习: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教学评价:

1. 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

2. 通过作业的批改和讲解,评价学生对圆锥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

3.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圆锥知识。

《圆锥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二

圆锥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之一,具有独特的形态和性质,掌握圆锥的知识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教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圆锥的定义、特点和性质,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冰淇淋蛋筒、小山坡等,让学生感受圆锥的存在和应用,激发学生对圆锥的兴趣。在引入阶段,可以通过展示多样的圆锥模型,让学生猜测它们的特点和性质,从而引出圆锥的定义。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圆锥的定义、特点和性质,引导学生认识圆锥的基本知识。在学习阶段,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讨论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圆锥的构成和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接着,教师可以设计实验或活动,让学生亲自制作圆锥模型,并通过测量、观察等方式验证圆锥的性质。在实践阶段,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圆锥的斜高、侧面轮廓等概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在总结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圆锥的定义、特点和性质,梳理所学知识,强化记忆,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圆锥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奠定基础。希望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本教案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圆锥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三

人教版《圆锥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一:人教版圆锥的认识教学案

  (四)当堂训练反馈,巩固学习目标(10')

  1.圆锥由()和( )两部分组成。圆锥的底面是( )形,侧

  面是一个( )形。课题:圆锥的认识主备人: 备课组长: 学科主任:

  “三案合一·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六年级数学详案(新授课)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时间:_____

  一、 学习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会用工具测量圆锥的高。二、学习重难点:

  2.圆锥的( )到()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有()条高。3.一个圆柱的体积是60cm3,高是4cm,这个圆柱的底面积是( )。4.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90cm2,高是6cm,这个圆柱的体积是( )。

  5.一个直角三角形,以它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旋转体是( ) A.长方体B.圆柱体 C.圆锥体6.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 )

  A.圆 B.扇形C.长方形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三、学习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2') (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8')

  1、 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P31-32

  (2)自学方法:

  ①什么是圆锥?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②圆锥有什么特征?

  ③什么是圆锥的高?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3)自学时间:3-5分钟。

  (4)自学要求:能够完成自学检测学习部分

  2、自学检测 同桌互评:_______

  (1) 圆锥有___个顶点,____条高,底面是____面,侧面是一个____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_______.

  (2)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_______到底面_______的距离。

  (三)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20')

  1、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圆的特征 ? 圆锥的高

  2、小组合作学习指南:? 拿出准备好的圆锥形,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下它有什么特点? 圆的特征是:

  ?小组合作,动手测量圆锥的高

  圆锥的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

  学以致用:

  (1)圆锥的侧面是曲面。 ()

  (2)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圆锥侧面展开也是长方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锥的高。()(4)圆锥的底面是圆形。 () (5)圆锥有无数条高 ()

  小结: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7.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不变,圆柱的体积( )A.扩大3倍 B.扩大6倍C.扩大9倍

  8.将直角三角形ABC绕BC边旋转,形成的圆锥的高是( )cm,底面半径是( )cm。 将直角三角形ABC绕AB边旋转,形成的圆锥的高是( )cm,底面直径是()c

m。

  B7cm

  9.下面图形以直线为轴旋转后会形成什么图形? 10.28cm升高为37cm.你能求出珊瑚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吗?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圆的特征 : 圆锥的高:

  篇二: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31~32页圆锥的认识例1及做一做。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能用工具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的能力。 三、学习重点

  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四、学习难点 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五、学习准备 ppt课件、圆锥等。 六、学习过程

  篇三:2015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锥》教案

  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31-32页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教学用具:课件圆锥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展示教材第31页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2、揭示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圆锥形物体。

  2、教学例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后,说一说圆锥有哪些特征?

  (2)讨论交流。

  (3)认识圆锥的高。

  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4)引导归纳。

  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习

  1、活动游戏。

  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 完成第32页“做一做”的习题。

  3、 练习六的第二题

  板 书设 计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教材33-3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难点: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提出问题。

  出示一个铅锤,并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

  (3)实验探究

  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4)讨论探究。

  1(5)引导归纳。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3

  11 得出公式: V圆锥=V圆柱=Sh (板书) 33

  2、教学例3.

  (1)出示例3

  (2)理解题意。

  (3)引导分析。

  (4)尝试计算,指明板演,讲解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习题。

  2、完成练习六的第4题。(看时间而定)

  板 书设 计:

  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11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3

  1字母公式:V=Sh 3

  圆锥的体积(练习一)

  教学内容:教材35页 练习六第6题 黄冈小状元26页,第3题

  教学目标:强化练习求圆锥的体积,会求,已知底面圆的半径、直径或周长,高,求圆锥的体积

  重点:会根据告诉我们的条件,求圆锥的体积

  难点: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题

  数学书上35页 练习六第6题

  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31.4cm,高是9cm.它的体积是多少?

  (1) 分析题意: “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求什么”

  要求圆锥的体积,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分析完毕: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板书,老师集体订正。

  r=31.4÷3.14÷2

  =10÷2

  =5(cm)

  S圆柱=3.14x5x5

  = 78.5(平方厘米)

  V圆锥= Sh =x78.5x9

  =235.5(立方厘米) 答:????..

  二:及时练习 1313

《圆锥的认识》教案设计【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