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三、四 五课教案【通用3篇】

时间:2011-06-01 07:47: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三年级第三、四 五课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小石头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听懂、读懂故事《小石头的故事》。

2. 能够通过故事了解小石头的成长历程。

3. 能够通过故事学会珍惜友谊,勇敢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故事内容,抓住主要线索。

2. 认识并理解故事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

1. 能够通过故事了解小石头的成长历程。

2. 能够通过故事学会珍惜友谊,勇敢面对困难。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谈论“友谊”的重要性引入故事。

2. 学习:听教师讲述《小石头的故事》,学生跟读。

3. 分组讨论:讨论小石头在故事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解决方法。

4.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石头的成长历程,强调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5. 演练: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片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6. 拓展: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创作续写故事的结局。

五、教学反馈:

1. 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2. 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上的表达。

六、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友谊的小故事。

2.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一幅描绘小石头成长历程的画面。

通过这节教学,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故事内容,还能够从中领悟到友谊的珍贵和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和品德素养。

三年级第三、四 五课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小荷才露尖尖角》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背诵诗歌《小荷才露尖尖角》。

2. 能够通过诗歌感受夏天的美好。

3. 能够通过诗歌学会珍惜生活中的小美好。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内容,抓住主题。

2. 背诵诗歌并感受其中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

1. 能够通过诗歌感受夏天的美好。

2. 能够通过诗歌学会珍惜生活中的小美好。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看夏天的图片和视频引入诗歌《小荷才露尖尖角》。

2. 学习:听教师朗诵诗歌,学生跟读。

3. 分组讨论: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4.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好。

5. 背诵:学生分组背诵诗歌,并进行朗诵比赛。

6. 创作: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创作,写一篇夏天的小故事或绘画。

五、教学反馈:

1. 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夏天的感受和体会。

六、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写一篇诗歌或故事。

2. 学生可以进行户外写生,感受夏天的美好并进行创作。

通过这节教学,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诗歌内容,还能够从中感受夏天的美好,学会珍惜生活中的小美好,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三年级第三、四 五课教案 篇三

三年级第三、四 五课教案

第3课我们身边的人工智能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走进机器人,探索他的奥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和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探索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准备下载好的机器人图片/制作机器人的PPT 教学过程: 一、探访机器家族 ①在机器大家族里,常见的机器人真多,我们上网找到他们 (学生开始上网查找,并了解机器人的一些特点) ②教室询问学生机器人有那些种类,各有什么特征? 二、生活中的机器人 PPT实例讲解.介绍演奏音乐的机器人 警用排爆机器人 医用机器人 生补充自己知道的机器人。 自主设计生活机器人,将其画在书上14页 三、教学机器人 PPT介绍教学机器人能够完成的工作。 给学生传送能力风暴机器人软件 学生对机器人软件进行操作 动作:走动、转弯、图形运动、………… 四、猜猜看 完成教材第15页内容 五、有没有新的想法: 作业设计:P16表格填空 板书设计: 我们身边的人工智能 在电脑上编写程序 将程序输入机器人控制器 机器人调试 教学反思: 第4课 机器人内脏探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机器人,探索机器人的奥秘; 能力目标:1、通过对机器人的拆解,了解它的内部构造。 2、了解机器人内部各个部位的作用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并记录拆卸机器人的过程及步骤 教学难点:了解各个部位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身边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然而机器人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似乎遥不可及。然而,今天我们与他们面对面的接触,即将步入机器人的狂热世界。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机器人”呢? 二、新课讲授 1、猜想机器人的构造 我们看过机器人的表演,发现它的活动方式与别的玩具不太一样,那么你能猜猜它的内部是怎么样的吗? 机器人的表演动作 我猜想机器人的

零件 2、观察机器人的构造 拆开机器人外壳,观察机器人的内部零件。 师根据教学使用的机器人介绍下面部件: 机器人的眼睛 机器人的耳朵 机器人脚 机器人的大脑 3、解密机器人的构造 将自己的猜测填写在书19页的方框中。 4、对照书上19页表格,证实自己的猜想。 5、简单介绍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机器人组成及简单的工作原理 具有感知、思维和行动功能的机器人我们称它为智能机器人。 下面的信息流程图展示了机器人与人类在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上的对应关系 (1)传感器——机器人的感觉器官 传感器是一种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对应,能代替人定量的测出感知对象的信息量,并能把被测的信息量转换成电脑能识别、判断的电信号的装置。传感器大多由半导体器件制成。 我们的机器人有红外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底部灰度传感器、麦克风等传感器,传感器对环境的感知力相当强。 (2)微型计算机——机器人的大脑 机器人的大脑就是电脑,一般用的是单片机。 (3)执行器——机器人的四肢和嘴 执行器一般由电机和机械装置构成。我们的机器人执行器有:两只高性能直流电机,一只声音响亮的喇叭。 因此,机器人是融合了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自动控制系统。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证实了我们的猜测,了解了机器人的内部结构以及他们的工作原理。 作业设计:P20表格 板书设计: 机器人内脏探秘 主电路板 马达和驱动 碰撞按键 状态指示灯 第5课 我爱大自然 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粘贴来源”插入图片。 2、掌握“取色”工具的使用。 3、在学生的相互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粘贴来源”插入图片。 教学难点:掌握“取色”工具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展示大自然遭受破坏的图片和视频。 2、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法或感受? 3、你心目中的大自然应是什么样子的? 4、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小组分工 1、小组内交流分工,明确画图任务。填写分工表。 2、各小组汇报分工情况。 (二)“种树”活动 1、借助教材,小组内自学“种树”方法,师巡视,相机表扬大胆操作和操作的好的同学。 2、学生质疑: 图形(树)的大小怎样调整? 怎样移动图片(树)? 3、师生共同解疑。 4、指名上台汇报“种树”方法。 5、比较: “粘贴来源”和“复制、粘贴”有什么不同? 6、除了种树以外,我们还可以怎样美化我们的大自然?(花、动物)学生动手添加动物。 (三)给动物添上保护色 过渡: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可爱的动物,我们想为它们添上保护色。 怎样让小兔子换上和大地一样的颜色呢?工具栏中的“取色”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取色”工具。 怎样使用“取色”工具?自己动手试一试,也可和同学探讨。 指名示范使用方法。 师小结:多神奇呀!借助“取色”工具,我们可以定义颜料盒中没有的颜色呢! 三、课堂实践: 学生动手打扮大自然,师巡视辅导。 四、作品展示和评比: 1、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并评议。 2、小组内互评,组与组之间互评,完成评比汇总表。 3、评选冠军小组。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作业设计:完成P25-26 二、三、四、五 板书设计:
三年级第三、四 五课教案【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