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讲教案【优质5篇】

时间:2016-03-06 05:45: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 篇一

主题:《荷塘月色》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诗歌《荷塘月色》的意境和情感。

2.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荷塘月色的美丽。

3. 能够感受诗歌中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能够理解诗歌中含蓄的意境和情感。

2. 能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荷塘月色的美丽。

三、教学准备:

1. 诗歌《荷塘月色》的课文。

2. 彩色图片展示荷塘夜色。

3. 诗歌朗读录音。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呈现诗歌背景:通过图片展示荷塘夜色,播放诗歌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到荷塘月色的美丽和宁静。

2. 导入诗歌内容:引导学生谈谈对荷塘的印象,然后带领学生朗读诗歌。

3. 分段讲解:逐段解释诗句的含义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赞美之情。

4. 听音乐赏析:播放与诗歌内容相符的音乐,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美妙的荷塘夜色。

5. 诗歌朗诵:学生分组朗读诗歌,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荷塘月色的美丽。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感悟和体会,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课堂延伸:

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荷塘月色》读后感。

2. 安排实地游览荷塘,让学生亲身感受荷塘的美丽和宁静。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 篇二

主题:《小猫钓鱼》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寓言故事《小猫钓鱼》的寓意和道理。

2.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猫的机智和勇气。

3. 能够体会故事中的正能量和智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能够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2. 能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小猫的机智和勇气。

三、教学准备:

1. 寓言故事《小猫钓鱼》的课文。

2. 彩色图片展示小猫钓鱼的场景。

3. 课件PPT展示故事情节。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呈现故事背景:通过图片展示小猫钓鱼的场景,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2. 导入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谈谈对小猫的印象,然后带领学生阅读故事。

3. 分段讲解:逐段解释故事情节和寓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智慧和勇气。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演绎小猫钓鱼的情节。

5. 情景再现:学生结合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猫的机智和勇气。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分享对故事的感悟和体会,激发学生对正能量和智慧的向往。

五、课堂延伸:

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小猫钓鱼》读后感。

2. 安排小组讨论,探讨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和寓意。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 篇三

《生命生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弹”,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展示交流珍惜生命的名言。同学们讨论了珍惜生命的名言,相信你们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去寻求生命的真谛。

2.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

过渡:生命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细细感悟,资料共享平台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 篇四

1.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边读边想:课文关于“生命”讲了哪几个事例?

2.检查反馈

(1)刚才同学们读课文真认真,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a.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骚扰 欲望 震撼 糟蹋 有限 动弹 听诊器 不屈向上 茁壮生长 鼓动 跃动 冲破 坚硬 沉稳短暂 珍惜

b.多音字“弹”。(dàn、tán)

(2)课文讲了几个事例呢?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板书:飞蛾求生、香瓜子生长、静听心跳

(三)深入研读

自读“飞蛾求生”事例

1.请同学们自由读“ 飞蛾求生 ”部分,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思考:你感悟到了什么?可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2.学生反馈,体会情感。

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1)学生汇报,读句子,说原因。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飞蛾求生的欲望?(挣扎、极力、鼓动、跃动)

(3)换词比较:

a.“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的幅度更大,更能表现出飞蛾奋力挣扎的情景,表达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强大的生命力。)

b.你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生读)

(4)想象说话:此时此刻,你就是这只握在作者手里的飞蛾,你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

a.(承接上面)师引读,学生齐读。

b.刚才我们从关键词中读懂了内容,体会到了飞蛾求生的欲望。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从这三个感叹号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谁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回扣课题。

小结:是啊,作者被这个小生灵顽强的求生欲所震撼,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合作学习“瓜子生长”事例

过渡:平均寿命只有短短九天的飞蛾,竟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那普通的香瓜子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1.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要求:(1)运用刚才的方法,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写写自己的体会。(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句1:“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

(1)学生读句子,说原因。

(2)从哪些词语感受香瓜子生命力的强?

(3)竟然是什么意思?(没有想到的、出乎意料、不可思议的奇迹、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你体会到了什么?

(4)为什么作者不用“生”或“长”,要用“冒”?

(5)指导朗读。多么顽强的香瓜子呀!谁来读?

过渡:你还从哪里体会到它的顽强的生命力?

句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学生读句子,说说原因。

(2)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3)理解“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a.从“它只活了几天”,你体会到了什么?

b.“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体会体会。(引读)即使它的生命只有7天,它会冲破—(生接读)即使它的生命只有5天,它要冲破—(生接读)即使它的生命只有2天,它也一定能冲破—(生接读)

c.此刻,“即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赞美、敬佩、崇敬)

3.指导朗读。请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由读,男女比赛读,齐读)

4.回扣课题。

小结:环境恶劣,困难重重,但瓜苗仍然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就是——(生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学习“心脏跳动”事例

过渡:小小的生灵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呀!更何况我们人类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个事例,想想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震惊?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 篇五

《乌鸦喝水》

一.教学目标

1巩固“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

3、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二.教学难点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认识到乌鸦的聪明能干,并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过程

(一) 复习生字

师:小朋友们都喜欢《乌鸦喝水》的故事。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词,诶,谁的记性好?(指名复习生字)

(二)自学第一自然段

请把书翻到83页

⑴ 师:第一自然段的的内容很简单,现在老师不教,让小朋友自己学,看哪个小朋友本领强,能借助拼音把这段文字读懂,

① 师:谁的本领强?通过自学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生:一只乌鸦口渴了,找水喝。

师:课文上说乌鸦到处找水喝,加上“到处”,怎么样?(乌鸦找了很多地方)  生:说明这只可怜的乌鸦找了很多地方,可就是找不到水,他心里很着急。

② 师:如果,你是这只乌鸦,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这时候乌鸦看到了什么,谁能说说。

生1:我会很着急,很难受“我要喝水,我要喝水”。

生2:喝不到水真难受。哎

生3:谁能告诉我,哪里有水啊

指导:乌鸦看见瓶子里有水,真高兴!可是却喝不着,多着急呀。读第一节的第2句。

③ 师:请哪个小组愿意派个代表来说说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指名2人) 如果瓶子怎么了,乌鸦就能喝到水了?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说说看。

生1:如果瓶子不高,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生2:如果瓶口很大,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生3:如果里边的水多,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④ 我们再一起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注意突出“到处、可是、怎么办呢”。(齐读)

师(小结):小朋友真有本领。老师不教,你们通过自己学,把第一小节读懂了。

(三) 自学第二和三自然段

⑴ 师: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让我们来帮帮乌鸦,请大家把书合起来,想想有什么办法能喝到水呢?

生1:把瓶子打破。

生2:放入沙子、用吸管吸

生3:把瓶子倒过来,抱着瓶子喝水

……

⑵ 师:小朋友想得办法真不少,现在让我们看看乌鸦想了个什么办法?课文第二三小节,老师还是不讲,让小朋友自己学,看你们有没有读懂。

师:乌鸦叼起一颗小石子放进瓶里,书上说瓶里的水怎么样了?

生:瓶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师:如果把“渐渐”换成“很快”,行吗?

出示句式:瓶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读一读。

(“渐渐”是一点儿一点儿升高,“很快”是一下子升高。因为放一颗石子就升高一点,一颗一颗地放,所以只能用渐渐。)“渐渐”就是慢慢的意思。

例如:“春天来了,天气渐渐暖和了。” “奶奶的病渐渐好了。”

⑶ 师:(评价)乌鸦从喝不着水,到喝着水。它想的这个办法真好!好在哪儿呢?

师:为什么乌鸦叼石子放进水中,不叼小木头块呢?(木头浮在水面上,沉不下去。)

师:为什么乌鸦叼小石子,不叼大石子呢?

生:石头太大,装不进瓶口。

师:为什么乌鸦叼小石子,不叼沙子放进水里?

生:沙子太小,水很难上升,太慢了。

师:这只是一直聪明的乌鸦啊

(四)总结全文

1、师:小朋友们,这篇课文真有趣,让我们重温一下乌鸦聪明的办法,我们一起再读课文。

2、乌鸦开始喝不到水,后来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终于喝着了水。它喝着喝着,心里美滋滋的。想想这时乌鸦会说什么呢?

生1:我太聪明了,想了个这么好的办法。

生2:这水真好喝啊

生3:喝了水后,好舒服啊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生1:遇到困难要想办法

生2:我们要像聪明的乌鸦学习。

生3: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要灰心丧气,要静下心好好想想该怎么办,就像课文里的乌鸦一样

师:请把掌声送给陈可欣。

(五)板书设计:

19 乌鸦喝水

口渴

喝不着

喝着水了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优质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