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的教案设计【精彩3篇】

时间:2016-02-08 04:43: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像山那样思考》的教案设计 篇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分享一个以“像山那样思考”为主题的教案设计,帮助学生培养深思熟虑、稳重沉着的思维方式。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沉着冷静。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分析问题、权衡利弊。

3. 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学会冷静应对挑战和困难。

二、教学内容

1. 导入:通过展示山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山的特点,如它的稳定、沉着、不易动摇等。

2. 学习:“像山那样思考”是指在面对问题时要保持稳重、不慌不忙,用冷静的心态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老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概念。

3. 拓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如何“像山那样思考”来解决问题的经验。

4. 实践: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像山那样思考”,并总结经验。

三、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评价方式

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任务,看他们是否能够运用“像山那样思考”的方式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挑战时能够“像山那样思考”,保持稳重、冷静的心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像山那样思考》的教案设计 篇二

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是教师们一直致力于的目标。本文将分享另一个以“像山那样思考”为主题的教案设计,帮助学生培养深思熟虑、稳重沉着的思维方式。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冷静和稳重。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分析问题、推理论证。

3. 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学会在压力下保持镇定和思考清晰。

二、教学内容

1. 导入:通过讲述山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山的稳重、沉着的特质,与“像山那样思考”的关系。

2. 学习:“像山那样思考”是指在遇到问题时要冷静、理性地思考,不轻举妄动。老师可以通过逻辑思维训练、问题解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

3. 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像山那样思考”的重要性。

4. 实践:布置相关任务,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像山那样思考”的原则,并总结经验。

三、教学方法

1. 问题解析:通过解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法。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不同情景下体验“像山那样思考”的重要性。

3. 逻辑训练: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四、评价方式

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思考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任务,看他们是否能够运用“像山那样思考”的原则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思考方式,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抗压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时能够“像山那样思考”,保持冷静、理性的思维,做出明智的决策。这样的教学设计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

《像山那样思考》的教案设计 篇三

《像山那样思考》的教案设计范文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 体会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 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

  1.理清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关系。

  2.理清文章脉络和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教师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工作,教会学生评点的方法,学生在感知文本、研习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评点,课上师生、生生间进行交流。

  把握文眼,在那一声狼嗥上做文章。让生沿着作者设定的切入点去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解文题)像山那样思考,是指谁要像山那样思考?人

  “那样思考”究竟是怎样的思考?

  二.自读感知、剖析思路:

  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小组合作),全文可分几个部分,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三.研读探究:

  出示相关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疑问看课文,并小组讨论、交流,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生读1-2节)

  1. 作者以一声狼嗥开篇,那么对于这声狼嗥不同的`生物都有怎样的反应?它们的反应和一座山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2.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

  排比句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对这声狼嗥,一般所能理解的浅层含义和只有大山才能听懂的深层含义分别是什么?

  学生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作者得到这一认识(大山听懂的深层含义)的由来?

  谈谈狼的消失对自然,对人类分别意味着什么?

  (多媒体显示问题)

  1. 为什么我们必须像山那样思考?

  2. 如果像山那样思考,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大自然,怎样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如果不能像山那样思考,会有怎样的危害?除了文章所讲到的危害,你还能列举出哪些?

  四.拓展练习

  阅读一段材料,为2005年“世界环境日”拟一个主题,并简述理由。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如下:

  1994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00 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2001 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

  2002 让地球充满生机

  2003 水——二十亿人民之所系

  2004 海洋存亡 匹夫有责任

《像山那样思考》的教案设计【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