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精选3篇)

时间:2011-05-08 04:45: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篇一

本文将为一年级学生设计一节关于认识数字1-10的数学教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数字1-10的写法和大小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字排序和比较。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数字1-10的写法。

2. 掌握数字1-10的大小关系。

3. 能够进行数字1-10的排序和比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数字1-10的写法和大小关系。

2. 难点:数字1-10的排序和比较。

三、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1-10。

2. 比较符号卡片(大于、小于、等于)。

3. 数字排序的图片或卡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唱数字歌或展示数字卡片的方式,让学生熟悉数字1-10的写法。

2. 学习: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辨认数字大小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排序。

3. 操练:让学生自行排列数字卡片1-10,然后相互比较大小关系。

4. 巩固: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进行数字排序和比较,加深对数字1-10的认识。

5.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数字1-10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数字1-10的写法

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字1-10的认识得到了提高,能够进行简单的排序和比较。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来巩固学生对数字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篇二

本文将为一年级学生设计一节关于认识基本几何图形的数学教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圆、三角形、矩形和正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辨认。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圆、三角形、矩形和正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辨认基本几何图形。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2. 难点:圆和其他几何图形的区分。

三、教学准备:

1. 几何图形的图片或卡片。

2. 分类标签(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

3. 相关练习题目。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几何图形的图片或卡片,让学生认识圆、三角形、矩形和正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2. 学习:教师讲解各种几何图形的特点,让学生辨认并分类几何图形。

3. 操练:设计游戏或活动,让学生进行几何图形的分类和辨认。

4. 巩固:让学生根据提示画出各种几何图形,加深对其特点的理解。

5.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

分类标签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得到了提高,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辨认。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巩固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篇三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原文地址: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作者:飞燕 学 科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于类比。 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地思考。 解决问题 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加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学 情 分 析 全班16人,优生占30%,中等生占45%,困难生占25%.优生智力较好能主动学习肯动脑筋.中等生在老师的督促下学习,能掌握基础知识,但稍难一点的问题就解决不了了。差生智力不太好,贪玩上课精神不集中.大部分,困难生都是缺乏家庭管理,养成坏毛病,针对以上问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 1 对全班学生必须从严管理,由自觉的学习意识,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优生和中上等学生除完成课本学习外,还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同时还要帮困难学生学习。 3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做好家访,在家庭和教师的帮助下,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教 学 进 度 计 划 周次 时间 教 学 内 容 节数 备注 1 8.27—9.1 走进数学、一比较 5 2 9.2—9.8 一比较 5 3 9.9—9.15 二、认识10以内的数 5 4 9.16—9.22 二、认识10以内的数 5 5 9.23—9.29 二、认识10以内的数 5 6.7 9.30—10.13 有趣的数学、三认识物体 5 8 10.14—10.20 四、合与分 5 9 10.21—10.27 四、合与分 5 10 10.28—11.3 五、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 11 11.4—11.10 五、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 12 11.11—11.17 五、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 13 11.18—11.24 动物乐园、六分类 5 14 11.25—12.1 七认识11—20各数 5 15 12.2—12.8 八、认识钟表 5 16 12.9—12.15 九、20以内的加法 5 17 12.16—12.22 九、20以内的加法、投球游戏 5 18. 19 12.23—1.7 复习考试 5 第一章 比 较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数学,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学生观察事物,勤于思考的习惯,了解比较思维的方法、过程。 教学课时  5课时 课 时 计 划 总第一课时 教学课题:走进数学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认识教师,同学,消除陌生感。 过程与方法:结合认识周围的同学,初步认识前、后、左、右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安息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促进师生交流。 教学难点:增进师生平等交往。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1 导入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是一年级的小学生,现在大家来认识一下吧! 出示五课题:走进数学了 2 学生自学 同学们打开第一页书,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呢? 3 研究讨论 1 教师先做自我介绍。 2 同学们认识一下周围的同学,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认识一下前后左右。 4 指名说一说 1 你今年几岁了?你家有几个人?你叫什么? 2 你的前后左右各是那位同学? 3 在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 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玩得快乐么?你知道数什么是数学吗?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今后我们还要学习一些更加有趣的数学知识。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总第二课时 教学课题:走进数学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数动物的过程,了解学生的认数情况。 过程与方法: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情景图中的动物,会把自己数的结果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身边的数学,培养热爱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的数动物。 教学难点:认识情景图中的动物。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1、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动物园里都有认谁? 2、 学生自学 观察图中的动物,数一数各种动物各有多少。 3、 研究讨论 1 树上有一只猴子。 2 池塘边有一个喷泉。 3 山上有一座亭子。 4 路上有一只大头蛙。 5 池塘边有一个小女娃儿。 6 池塘边有两只长颈鹿。 7 草地上有三头骆驼。 8 荷叶上有四中蜻蛙。 9 草地上有五头大象。 10 六只小免在吃青草。 11 天空中有八只小鸟在飞。 12 有八只鸳鸯。 13 九匹斑马在吃食。 14 10只驼鸟在走。 4、 学生还可以根据同一种动物的不同颜色、大小和位置说出其他动物的数。 5、 小结:图中的动物都可爱呀, 我们要与动物交朋友。 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比较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

、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 课 时 计 划 总第三课时 教学课题:比较、做游戏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验“多、少、同样多”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1、 导入 1出示课题:一比较 2下面我们做游戏进行学习。 2、 做游戏 1教师谈话引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想请几位同学来玩做椅子游戏,谁想来?(教师在教室前面准备好5把椅子) 6个小朋友玩做椅子游戏,其他同学观察结果。 (一)认识多少 1、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讨论,知道有6个小朋友,5把椅子,小朋友多,椅子少。 2、提问:椅子为什么不够啦?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全班交流,说出小朋友比椅子多,椅子比小朋友少。 3、出示小朋友和椅子一一对应的图,提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二)认识同样多 1、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从游戏中学到知识,真棒!现在老师又拿来一把椅子,我们再来做一次游戏,怎么样?6个小朋友接着做游戏,其他学生观察讨论。 2、这一次的结果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得出这回都有座位了。 3、出示小朋友和椅子一一对应图,提问:小朋友和椅子怎么样?(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