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蚕【推荐3篇】

时间:2016-03-03 06:25:1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蚕 篇一

在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动物,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蚕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们的生长过程非常奇妙,能够让孩子们亲眼见证生命的奇迹。下面是一份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蚕的奥秘。

活动目标:

1. 让孩子们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 蚕的蛹和蛹壳。

2. 蚕的食物桑叶。

3. 放大镜。

4. 彩色纸、彩笔。

5. 活动记录表。

活动过程:

1. 介绍蚕的生长过程,让孩子们知道蚕是如何从卵变成幼虫,再变成蛹,最后变成蛾的。

2. 让孩子们观察蚕的卵,然后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幼虫和蛹。

3. 给孩子们提供一片片的桑叶,让他们喂养蚕。

4. 让孩子们用彩色纸和笔做蚕的画,表达他们对蚕的认识和想法。

5. 让孩子们记录蚕的生长过程,可以用图片或文字的形式。

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蚕的生长过程,还培养了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希望孩子们能够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蚕 篇二

在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引入一些与孩子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能够增加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蚕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们的生长过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下面是另一份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蚕的世界。

活动目标:

1. 让孩子们了解蚕的生长过程与纺织品的关联。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蚕的蛹和蛹壳。

2. 蚕的食物桑叶。

3. 放大镜。

4. 丝绸原料和成品。

5. 彩色纸、彩笔。

6. 活动记录表。

活动过程:

1. 介绍蚕的生长过程,并让孩子们知道蚕丝是如何由蚕的口器分泌出来的。

2. 让孩子们观察蚕的卵,幼虫和蛹,然后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蚕丝的结构。

3. 给孩子们展示丝绸原料和成品,让他们感受丝绸的光滑和柔软。

4. 让孩子们用彩色纸和笔做蚕丝的画,表达他们对蚕丝的认识和想法。

5. 让孩子们记录蚕丝的生产过程,可以用图片或文字的形式。

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蚕丝的生产过程,还培养了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希望孩子们能够珍惜传统手工艺,了解生活中的奇妙之处,从小培养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蚕 篇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蚕

  活动目标

  1、萌发关心蚕和其他小生物的意识。

  2、进一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3、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准备

  蚕的成长过程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猜谜,激发幼儿探究蚕的兴趣。

  教师说出谜面:小时穿黑衣,长大穿白袍,老来留下一卷丝,献给人们做衣服,这是什么动物?(蚕)

  提问:蚕是什么样子?蚕爱吃什么?

  2、通过讨论、观察和操作活动,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提问:蚕是由什么变成的?蚕卵是什么样子的?蚕卵孵出来的幼蚕像什么?叫什么? 集体小结:幼蚕很小,像蚂蚁一样,我们给它取名蚁蚕。

  (2)引导幼儿分组观察图片,并进行排序,感知蚕的生长过程。

  想一想,排一排,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上的蚕,再按蚕的生长过程,排一排先后排序。

  交流讨论,蚕长大要经过哪几个阶段?请几个

幼儿展示图片的排序,全体幼儿观察讨论。 集体小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刚孵出来的的幼蚕,身体黑色很小,像蚂蚁,叫蚁蚕。蚁蚕吃了很多桑叶,慢慢地长大,经过4次蜕皮,身体一次比一次变白、变大。最后,蚕开始吐丝作茧,在茧里,蚕再一次蜕皮,变成蛹,由蛹变成蛾,然后咬破茧爬出来,蚕蛾灰白色,有翅膀, 雌蛾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3、幼儿翻看阅读材料2《蚕的一生》,了解蚕的用途。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提问:蚕喜欢吃什么?饲养蚕有什么用?

  (2)介绍蚕的作用。

  “蚕屎可做枕芯,有药用价值;蚕茧能抽丝纺织成丝绸,可做面料和服装。”

  4、谈话,萌发幼儿关心、喂养蚕的情感。

  提问:我们在饲养时,应注意些什么?

  小结:喂养蚕要勤换桑叶,让蚕吃饱;蚕结茧的时候,不要移动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蚕【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