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3

时间:2011-08-03 04:10: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数学教案3

总计第 7节 课题 观察物体 课型 新授 第 1课时 教具 正方体 教学目 标 1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使同学懂得无论看物、看人、 看事都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问题。 2通过观察和实践。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关系。 3学习按图示要求摆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关系。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 境 激发兴 趣 出示庐山图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多美的山,多美的诗呀!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观察庐山的?(侧看、横看、远看、近看、高处看、低处看)这首诗教会了我们怎样观察物体,这也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1. 观察图片 2,齐读课题 活 动 训 练 活动一:听指令搭立体图形: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学习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活动二:通过提问题再现立体图形 活动目的:通过提问来判断并搭出同样的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板 书 设 计 、 观 察 物 体 (侧面) (上面) (正面) 第 7 页 总计第 8节 课题 练习三 课型 活动课 第 1课时 教具 正方体 教学目 标 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重点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深 入 探 究 一,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1、第1题:教师让学生用正方体学具搭出书上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再填一填,然后组织交流。第一个图形从上面和正面观察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2、第2题:让学生想一想,然后独立的搭一搭,看一看,连一连,再交流讨论。 二、 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1、第3题: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2、第4题: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可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地画一画,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搭出立体图形观察后再画。 1. 观察物体 2. 交流。 3. 想一想, 4. 搭一搭 5. 连一连 6. 交流讨论。 7. 画一画 板 书设 计 练习三 物体各角度形状 第 8 页 总计第 9节 课题 有多重 课型 新授 第 1课时 教具 天平 教学目 标 1.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 景 感知轻 重 1、游戏导入。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被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 2、实践体验。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 1. 背一背”的游戏 2. 掂一掂 实 践体 验 建 立概 念 1、认识秤。 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3、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4、单位换算。 ⑴、 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 = 1000克 ⑵、 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 ⑴、称一称。 ⑵、掂一掂。 ⑶、估一估。 ⑷、找一找。 ⑸、猜一猜。 ⑹、拎一拎。 ⑺、说一说 拓 展 应 用 一个鸡蛋重( ) 一个西瓜重( ) ⑴、 看一看 ⑵、 说一说 板 书 设 计 有多重 2kg = ( )g 4000g = ( )kg 7kg = ( )g 8000g = ( )kg 第 9页 总计第 10节 课题 1吨有多重 课型 新授 第 1课时 教具 天平 教学目 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 导入 今天小明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大象大约有多重。大家愿不愿意帮帮他? 说一说 探 索 新 知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说。 3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

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4、练一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位。 1. 猜一猜。 2. 看一看,、说一说 3. 算一算 4. 练一练 拓 展 应 用 1,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2、讨论曹冲为什么可以采用这个办法称象。 3、计算这头大象有多重。 4,生谈谈自己听了故事以后及计算后的想法 1. 讲故事 2. 想办法 3. 计算 4. 谈想法 板 书设 计 1吨有多重 1吨=1000千克 第 10页 总计第 11节 课题 练习四 课型 练习 第 1课时 教具 天平 教学目 标 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吨的质量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吨的质量观念。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 本 练 习 1、第1题: 填一填先提醒学生看清台称上的刻度及单位,再填写。 2、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连一连,再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思考方法。 1. 填一填 2. 连一连,再说说 生 活 问 题 1,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并试列式解答。 2,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再反馈交流。 3,说说图意 1,观察思考 2,说图意 提 高 拓 展 1,实践操作 2交流 1践操作 2交流 板 书设 计 练习四 10克10克称,称5次。 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 先称30克,再称20克。 第 11 页
数学教案3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