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 教案【精彩3篇】

时间:2018-09-04 06:35: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太阳系 教案 篇一

太阳系是我们所在的家园,了解太阳系的结构和成员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太阳系。

一、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结构和成员。

2. 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各种资源获取关于太阳系的信息。

3. 激发学生对太阳系的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1.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

2. 各行星的特点:直径、质量、表面温度、轨道等。

3. 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三、教学方法

1. 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太阳系的结构和成员。

2. 实地观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夜空,观察行星和星星的运行轨迹。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研究某个行星或卫星的特点,并向全班汇报。

四、教学过程

1. 介绍太阳系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成员。

2. 分组讨论各行星的特点,了解各行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 观察夜空,让学生亲身体验太阳系中行星的运行轨迹。

4. 总结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系的未来发展。

五、评价方式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小组报告和作业,评价学生对太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太阳系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太阳系,培养他们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的兴趣,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太阳系 教案 篇二

太阳系是我们所在的宇宙家园,了解太阳系的结构和成员对于学生的宇宙观培养至关重要。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太阳系的奥秘。

一、目标

1. 让学生深入了解太阳系的结构和成员,并理解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帮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研究太阳系中的天体。

3. 激发学生对太阳系及宇宙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

1. 太阳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太阳系中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的特点和运行规律。

3. 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历程。

三、教学方法

1. 实验演示:通过模型或实验演示太阳系的结构和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

2.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天空,观察各种天体的运行轨迹和特点。

3. 群体讨论:引导学生围绕太阳系中某个天体展开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四、教学过程

1.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太阳系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演示或模拟观察,让学生亲自体验太阳系中各种天体的运行规律。

3. 分组讨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历程,引导学生探索太阳系的未来发展。

4. 总结课堂内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热情。

五、评价方式

1. 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观察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讨论记录和作业,评价学生对太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鼓励学生展开探索和研究,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太阳系的奥秘,培养他们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的兴趣,为未来的科学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太阳系 教案 篇三

太阳系 教案

太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太阳系。 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说说: (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最好是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 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 1、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用橡皮泥捏成球表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2、讨论:怎样才能建好模型?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对准确? 3、阅读课本56页有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 4、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思考: (1)如何在桌面上将八大行星摆列出来? (预设:把表中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按相同比例缩小,将“太阳”及“八大行星”在桌子上排开。) (2)如果要对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该如何处理? (3)试将橡皮泥球粘在铁丝制成的支架上代表八大行星,在桌面上建立模型。 (4)建好之后有何发现?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系的示意图有何不同? 5、尝试依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进行建模: (1)如果要利用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这两组数据来建造模型,该怎么做? (2)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如何?我们还能在桌面上建太阳系模型吗?为什么? (3)如果要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有什么好办法? 6、简单介绍一下后面几组数据: 自转周期是行星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周期是指行星围绕太阳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我们在建模过程中,可以暂时不用考虑这些数据。 (另外:轨道倾角是指行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轨道平面的夹角,也就是说在公转过程中,行星与地球不处于同一平面,如果用模型来表示就是橡皮泥球在支架上的高低不同。建模时同样可暂不考虑这些数据。) 7、拓展:到操场上建立太阳系模型,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 三、小结 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吗? (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 板书设计: 5、太阳系 一、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二、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
太阳系 教案【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