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 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三单元(经典4篇)

时间:2018-05-06 06:46: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数学 - 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三单元 篇一

在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的第三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关于分数的知识。分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技能之一。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如何理解分数、如何进行分数运算以及如何将分数转化为小数。

首先,我们来理解什么是分数。分数是用分子和分母表示的数,分子表示被分的部分,分母表示总共分成的部分。例如,1/2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我们还会学习到分数的大小比较,如何将分数化简为最简形式等基本概念。

其次,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在进行分数运算时,我们首先需要将分数化为相同的分母,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运算。例如,1/2 + 1/3,我们需要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将分子相加即可得到结果。同样,对于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也需要掌握相应的方法和技巧。

最后,我们将学习如何将分数转化为小数。将分数转化为小数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值的大小,方便进行比较和运算。我们会学习到如何将分数除法转化为小数,以及如何将小数转化为分数的方法。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将更加熟练地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学习,多做练习,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数学 - 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三单元 篇二

在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的第三单元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关于分数的知识,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分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数运算和应用题。

首先,我们将学习如何应用分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例如,如果小明有1/2块巧克力,小红有1/3块巧克力,他们一共有多少巧克力?这种类型的问题需要我们首先将分数化为相同的分母,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运算,最后得出结果。

其次,我们将学习如何应用分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超市购买商品时,我们经常会遇到打折、团购等情况,这时就需要我们灵活运用分数的知识来计算实际支付的金额。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练习,我们将更加熟练地掌握分数的运用技巧。

最后,我们将学习如何应用分数解决几何问题。在几何问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分数相关的长度、面积、体积等概念,这时就需要我们将分数与几何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练习,我们将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实际问题,我们将更好地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用技巧,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实践提供帮助。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勇于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数学 - 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三单元 篇三

第二篇内容

在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的第三单元中,我们将学习有关长度和面积的知识。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长度和面积的概念,学会测量长度和面积,以及进行简单的长度和面积计算。

首先,我们会教授学生如何测量长度。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比如书桌、黑板等,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尺子或其他测量工具来准确地测量长度,并学会用标准单位来表示长度。

其次,我们还将学习如何测量面积。通过测量不同图形的面积,比如长方形、正方形等,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尺子和平方单位来表示面积,并学会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最后,我们将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度和面积的概念。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教室的面积来帮助学生练习测量面积的技能,通过测量身高来帮助学生练习测量长度的技能等。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不仅能够掌握长度和面积的基本概念和技能,还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和实践能力。

数学 - 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三单元 篇四

数学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三单元

内容过多且设计不可显示内容过多,点击此处打开或鼠标右键选择另存为下载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NO:1

教学内容:图形的拼组(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3、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如图:书P27风车图。

NO:2

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长方形( ) 正方形( )

三角形( ) 圆 ( )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你能用一个圆剪成一个正方形吗?(通过对圆的折剪,进一步加深对正方形边的特征的了解)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拼摆,再进行汇报,教师应对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给予肯定。

2、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先引导学生想象拼组后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NO:3

教学内容:图形的拼组(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 ”,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 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通过用长方形纸做一个圆筒,让学生体会面可以围成体。

2、完成教科书P29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29第四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29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 ?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29第六题。

先观察熊猫图,找出图中熊猫的脸部特征,再结合拼图想一想,怎样才能拼出一个正确的熊猫脸。

6、完成教科书P29第七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数学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三单元

数学 - 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三单元(经典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