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教案【实用6篇】

时间:2016-06-04 07:25: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教案 篇一

在大班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实验帮助孩子们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静电的产生过程,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实验材料:

1. 一个橡皮球

2. 一块丝绸布

实验步骤:

1. 将橡皮球放在桌子上,用丝绸布摩擦橡皮球,来回摩擦几次。

2. 将摩擦后的橡皮球放在桌子上,接近一些小纸屑,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实验结果:

当橡皮球被丝绸布摩擦后,橡皮球会带有静电,吸引附近的小纸屑。这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橡皮球失去了一些电子,而丝绸布获得了这些电子,因此橡皮球带有正电荷,而丝绸布带有负电荷,导致它们之间发生静电吸引。

教学目标:

1. 让孩子们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孩子们可以亲身体验到静电的产生过程,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橡皮球会带有静电,如何通过摩擦来产生静电等问题,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教案 篇二

在大班科学教学中,除了进行实验,还可以通过故事或游戏来帮助孩子们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电荷传递游戏

游戏材料:

1. 橡皮球

2. 丝绸布

3. 小纸屑

游戏规则:

1. 将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代表橡皮球,一组代表丝绸布。

2. 两组孩子们站在对立的两侧,分别用橡皮球和丝绸布来模拟摩擦过程。

3. 一侧的孩子们用丝绸布摩擦橡皮球,另一侧的孩子们用橡皮球摩擦丝绸布,模拟电荷的传递过程。

4. 最后,让孩子们观察小纸屑是如何被吸引的,加深他们对静电产生的理解。

教学目标:

1. 通过游戏形式帮助孩子们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2.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观察力。

3. 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个生动有趣的游戏,孩子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摩擦起电的原理,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模拟电荷传递的过程,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科学的乐趣,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教案 篇三

在大班幼儿园的科学课上,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堂有趣的“摩擦起电”实验课。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将亲身体验到摩擦能够产生静电,并且观察到静电的奇妙现象。

首先,老师向幼儿们简单介绍了静电的概念。静电是指物体中正负电荷不平衡时所产生的电荷。接着,老师示范了如何通过摩擦产生静电,她拿出了一个橡皮棒和一块羊毛布,让幼儿们亲自实践。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摩擦橡皮棒和羊毛布,然后用橡皮棒靠近小纸片,观察小纸片被吸引的现象。他们惊讶地发现,原来通过摩擦能够产生电荷,并且电荷之间会相互吸引。

接下来,老师组织幼儿们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块羊毛布和一个橡皮棒。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摩擦,并用橡皮棒靠近不同的物体,观察不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发现,有的物体之间会有吸引,有的物体之间会有排斥,这让他们更加兴奋和好奇。

最后,老师带领幼儿们进行讨论,总结摩擦起电的原理及实验结果。孩子们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有的说“摩擦起电太神奇了”,有的说“我要回家告诉爸爸妈妈”。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不仅学会了摩擦起电的原理,还培养了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幼儿们在实践中学会了摩擦起电的原理,同时也培养了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实验中发现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2.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塑料袋、碎纸片、铅笔、水彩笔、百洁布、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纸片,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如果不直接用手拿,有什么办法可以将红色盘子里的纸片移到黄色盘子里?

  二、玩一玩,试一试。

  1.出示百洁布和水彩笔,提问:如果给你一块布和一支水彩笔,你能完成刚才的任务吗?

  2.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

  3.教师演示摩擦起电的小实验:用水彩笔在百洁布上摩擦后吸起碎纸片。

  实验后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教师:原来水彩笔在百洁布上摩擦后产生了静电,可以吸起小纸片,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三、尝试用不同材料进行摩擦起电的实验。

  1.出示实验材料,幼儿逐一认识。

  2.介绍记录表,引导幼儿猜想并记录。

  3.幼儿实验并记录。

  4.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四、教师小结。

《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对摩擦起电感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能正确记录自己的发现并表达自己的认识。

  3.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活动准备:

  1.每组1盘小纸屑,塑料勺子,小毛巾人手一份。

  2.塑料水笔、塑料尺、塑料吸管、铅笔、勺子,记录单人手一份。

  3.蝴蝶、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纸片,引导幼儿讨论。

  1.教师:老师的盒子里有许多的小纸屑,这里还有一把小勺子和一块布,如果我把勺子在布上摩一摩,再把勺子靠近小纸屑,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

  2.幼儿交流猜想,教师归纳幼儿的意见。

  二、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尝试。

  1.教师:刚才小朋友猜想了一些结果,现在请你们来试一试,看看到底会发生样的事情?(幼儿第一次操作)

  2.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小纸屑是怎样吸上来的?吸上来后事什么样子的?

  3.教师:除了塑料勺子,老师这里还准备了几种东西,你来猜猜看哪些东西用布摩擦后也能吸气小纸屑。

  ①认识记录卡上的标记。

  ②猜一猜:这些东西摩擦后也能把纸屑吸起来吗?

  ③如果可以的话打勾,不行就打叉

  4.幼儿猜想记录。

  5.操作验证。

  三、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各自的试验过程和结果。

  1.教师:小朋友用哪些材料吸起小纸屑的?

  交流: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可以吸起小纸屑?

  幼儿思考讨论(相互讨论)

  师小结: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后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产生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产生静电。

  活动延伸:

  在我们身体的哪些地方摩擦后也会产生静电?

《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教案 篇六

  1、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塑料摩擦后能吸住细小的东西。

  2、激发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探索更多类似现象的能力。

  2、活动准备:

  塑料尺子若干把,碎纸屑,大块的厚卡纸,泡沫渣,毛线头、细羽绒、小石子、水彩笔、铅笔等。

  3、活动过程:

  1、先由老师演示给幼儿看。

  2、用绸子布擦塑料棒,再拿塑料棒去粘碎纸片。碎纸片粘不上,说明塑料棒不带电。

  3、再用绸子布擦塑料棒塑料棒,粘上了碎纸片,说明成功了。

  4、告诉幼儿,因为塑料棒上有了电才能将纸片吸起。

《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教案【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