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对数函数的教案设计(优选3篇)

时间:2019-02-08 03:15: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学习对数函数的教案设计 篇一

在教学对数函数时,教师需要设计合理的教案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教案设计示例,帮助学生学习对数函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对数函数的基本运算法则。

3. 能够应用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对数函数的基本运算法则。

3. 对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对数函数的作用和重要性。

2. 理论讲解:介绍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基本运算法则,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对数函数的理解和认识。

3. 示例分析: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掌握对数函数的具体运用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应用: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对数函数的理解和掌握。

5. 实际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对数函数解决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评价:

1. 在课堂上及时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对数函数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内容。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对数函数的相关知识,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希望这个教案设计示例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对数函数的教学工作。

学习对数函数的教案设计 篇二

在学习对数函数的过程中,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教案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种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对数函数教案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教学目标:

1. 掌握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熟练运用对数函数的基本运算法则。

3. 能够灵活运用对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对数函数的基本运算法则。

3. 对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系统介绍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基本运算法则,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3. 实例演练:通过多个实例演示,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对数函数的具体运用方法。

4. 练习强化:提供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所学知识,检验理解程度。

5.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运用对数函数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

1. 定期进行课堂测验,检验学生对对数函数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能力。

3.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学生可以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对数函数的相关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希望这个教案设计能够为教师们在对数函数教学中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学习对数函数的教案设计 篇三

学习对数函数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指数函数及反函数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能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像,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并初步应用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2. 通过对数函数的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

  3. 通过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图像和性质.

  难点是由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关系,利用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教学方法

  启发研讨式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再来研究一种常见函数.前面的几种函数都是以形式定义的方式给出的,今天我们将从反函数的角度介绍新的函数.

  反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函数的关系,所以自然我们应从大家熟悉的函数出发,再研究其反函数.这个熟悉的函数就是指数函数.

  提问:什么是指数函数?指数函数存在反函数吗?

  由学生说出 是指数函数,它是存在反函数的.并由一个学生口答求反函数的过程:

  由 得 .又 的值域为 ,

  所求反函数为 .

  那么我们今天就是研究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对数函数.

  二.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板书)

  1. 作图方法

  提问学生打算用什么方法来画函数图像?学生应能想到利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像变换法画图.同时教师也应指出用列表描点法也是可以的,让学生从中选出一种,最终确定用图像变换法画图.

  由于指数函数的图像按 和 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故对数函数的图像也应以1为分界线分成两种情况 和 ,并分别以 和 为例画图.

  具体操作时,要求学生做到:

  (1) 指数函数 和 的图像要尽量准确(关键点的`位置,图像的变化趋势等).

  (2) 画出直线 .

  (3) 的图像在翻折时先将特殊点 对称点 找到,变化趋势由靠近 轴对称为逐渐靠近 轴,而 的图像在翻折时可提示学生分两段翻折,在 左侧的先翻,然后再翻在 右侧的部分.

  学生在笔记本完成具体操作,教师在学生完成后将关键步骤在黑板上演示一遍,画出和 的图像.(此时同底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画在同一坐标系内)如图:

  2. 草图.

  教师画完图后再利用投影仪将 和 的图像画在同一坐标系内,如图:

  然后提出让学生根据图像说出对数函数的性质(要求从几何与代数两个角度说明)

  3. 性质

  (1) 定义域:

  (2) 值域:

  由以上两条可说明图像位于 轴的右侧.

  (3) 截距:令 得 ,即在 轴上的截距为1,与 轴无交点即以 轴为渐近线.

  (4) 奇偶性: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即它不关于原点对称,也不关于 轴对称.

  (5) 单调性:与 有关.当 时,在 上是增函数.即图像是上升的

  当 时,在 上是减函数,即图像是下降的.

  之后可以追问学生有没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当得到否定答案时,可以再问能否看待何时函数值为正?学生看着图可以答出应

有两种情况:

  当 时,有 ;当 时,有 .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巧记这个结论的方法:当底数与真数在1的同侧时函数值为正,当底数与真数在1的两侧时,函数值为负,并把它当作第(6)条性质板书记下来.

  最后教师在总结时,强调记住性质的关键在于要脑中有图.且应将其性质与指数函数的性质对比记忆.(特别强调它们单调性的一致性)

  对图像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

  练习:若 ,求 的取值范围.

  四.小结

  五.作业 略

学习对数函数的教案设计(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