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案【精简6篇】

时间:2016-07-03 02:23: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暂时不支持直接输出大量文章的功能,您可以将输入框中的示例内容复制粘贴到您的编辑器中进行保存。如果需要,我可以为您提供其他帮助。

初中政治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是让青少年了解闭锁心理的表现及危害,从而克服这种有害的心理,主动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新同学建立良好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

形成对“好伙伴”标准的共识

  教学难点:如何克服闭锁心理

  三、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断奶期,渴望成长,渴望尊重,渴望交往,授课方式主要采取讨论和交流方式,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利用学校网络教学特点,充分应用网络调查、网络论坛等工具,把网络上的课外的资源(如影象、动画、图片、文章等)有效的整合到教学中。

  四、教学设计

  1、上课准备

  让学生用网页的形式制作一张卡片《我的名片》,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样式,配合自己的突出特点,然后上传教师机上,把自己的名字隐藏起来。

  教师事先找一些有关朋友的歌曲,文章,最好有《朋友》这首歌的 FLASH。

  2、讲授新课

  同学们每天有没有做过统计,你一天与谁的话说的最多,一天中与谁相处的时间最长。

  师:根据同学调查结果,反映出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不能没有朋友,尤其到了一个新环境,更需要结识新朋友。中国古代有一句话,人生有三件大喜事:金榜提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可以看出古人对朋友的重视程度。我们初中阶段结识的朋友也许是你一生中最重要、最要好的人。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敞开心扉,相互认识呢?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活动:猜猜我是谁

  同学事先准备好的名片相互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同学相互更加了解了,同时也能够看出一些同学制作的名片能够很快的被我们认出,而另一些同学则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生:交流讨论

  师:一些同学已经很好的融进了新集体中,所以很快的就被认出来了,此外这些同学应该有一些共同的东西,才能很好的与同学相处这是什么呢?

  生:是一些好的品质

  什么是我们一致认同的好品质

  结果公布:诚实、爱心、开朗等

  师:好品质是交友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因此在平时交往过程中

  要做到:诚以待人、毅以处事。这样不仅有利于交友,还有有利于今后同学的成长。现在很多公司招聘人员更看中这个人的品质。培养好的品质对我们一生是受益无穷的。

  《我心目中的好伙伴》《我是这样与同学相处的》

  《我在交友中遇到了困难》

  通过网上论坛交流,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把一些心得体会及困难都讲出来。

  师:对好的方法和遇到的问题点评

  总结:阅读《一路上有你》这篇文章,同时可以欣赏《朋友》FLASH

  (朋友是伞、朋友是茶、朋友是夏天里的凉风,冬天里的炉火——————:

初中政治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真正理解意志是一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因为:坚强意志是行动的强大动力,是克服困难的必要条件,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懂得能够应对困难是对一个人心理、道德上的考验。

  过程与方法:

  1、在分析我们身边的事例、熟悉的人物与故事中,感受到坚强意志是与战胜困难和挫折相连的。

  2、在回顾个人的成长经历中,体验什么是成功、成功的取得主要与何种心理品质相关,进一步理解坚强意志是战胜困难,克服弱点,完成学业,取得事业成功的一把利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尽可能地从学生自己身上,从同学、父母等较为熟知的人物的成功经历中体验、感受意志坚强对人成长中的影响。增强培养、锻炼坚强意志的自觉性和强烈愿望。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

  ①只有认清培养坚强意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后,才有可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所以,“意志是战胜困难,克服弱点,完成学业,取得事业成功的一把利剑。”是本框的重点。

  ②对坚强意志的作用,学生不难理解。但是否能真的接受,并落实在行动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框的难点,是在--上,如何贴近学生,让学生心悦诚服。

  教法建议:

  ①在本课教学的导入上,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学生熟知的一些俗语引入;也可结合学生的实际事例,开展分析。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易为学生接受。

  ②在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技术。比如,成语故事《卧薪尝胆》、《铁杵成针》等的录像;或者一个相关的Flash动画。

  --示例

  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投影仪或电脑展示三句名人名言:

  教师给予思考提示:

  a、上述几句话寓意是什么?

  b、意志品质对一个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c、一个人的成功是靠高智商,还是其他?

  学生活动:

  每个人先独立思考2分钟。然后,邻桌的同学间可相互交换看法,开展小型的讨论。(2-3分钟)

  学生归纳:意志能助我们走向成功,给我们力量。

  新课:

  播放录像:《卧薪尝胆》(或由学生讲成语故事的形式)

  教师:身为一国之君的越王勾践,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学生思考、归纳:因为想报仇,要复国。

  教师:大家说的没错。同学们的话令我想起一个人,一首诗。李煜的《虞美人》

  同样是亡国之君,同样都对亡国之耻悲愤不已。但一个复国成功,一个却落下了凄惨的结局。为什么越王勾践能够成功,靠的是什么?

  学生归纳:靠的是坚强的意志。

  1、坚强意志是行动的强大动力。(板书)

  教师:从越王勾践要"卧薪"、"尝胆",立志复国,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意志总是与人的自觉性相联系的。

  (投影)

  (拥有)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中,主要有哪些行为是符合正确目的的;哪些是不符合要求的行动。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5分钟

  学生归纳:小组代表发言

  贪玩、抄袭作业、游荡、懒惰、吸烟、喝酒等对学业都是有害的,属于不符合要求的行动,能够制止这些行为,或者拒绝不良诱惑,这是意志坚强的表现;好学上进,勤奋苦读,属于正确目的的行动,能自觉做到这些,当然也是意志坚强的表现。

  2、坚强意志是克服困难的必要条件

  教师:刚才,我们分析了《卧薪尝胆》中的越王勾践,他是为了复国。想复国为什么要?"卧薪"、"尝胆"呢?每天卧薪尝胆,同复国大志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每天卧薪尝胆是为了磨炼坚强的意志。

  教师:为什么不能直接进行复国的计划?

  学生讲解:历史背景介绍(由一位喜爱历史知识的学生简要讲整个事件的时间、过程)

  学生思考、归纳:整个事件做起来不是很容易,会遇到很多困难。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卧薪尝胆》的故事,来议一议:怎样才能战胜、克服困难?通常,会在哪几个阶段是最困难、最易使人灰心的时候?

  思考提示:(教师给出几句俗语供学生参考)

  a、万事开头难

  b、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c、行百里者,半九十

  学生活动:分析老师给出的几句话,思考在实际行动中遇到困难时,应怎么办?同时,与你的邻桌谈谈,你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去克服?

  学生归纳:(略)

  (结合板书)

  教师:正如我们分析的这样,做任何事情,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困难。要想成功,就同能不能克服困难联系在一起了,于是就需要我们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可见……

  3、坚强意志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板书)

  ……(可利用成功人士的实例来说明此知识点,特别是他们自己对自己成功所做的评价或分析。)

  板书设计:

  坚强意志的作用

  1、坚强意志是行动的强大动力

  2、强意志是克服困难的必要条件

  3、坚强意志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初中政治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学生在我与他人关系的问题情境中体验理性克制、原谅释怀、以德报怨等不同层面的宽容心态。

  2.“认同”——学生能够认同宽容是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形成和谐氛围的重要品质;自己的健康成长需要宽容大度的胸怀。

  3.“渴望”——学生渴望拥有宽容的美德,也渴望拥有宽容的社会环境。

  (二)能力目标

  1.初步认识和理解“宽容”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2.培养学生能够从心理、道德、法律多角度看待“宽容”问题,及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在“宽容”心态下的交往与沟通能力。

  (三)知识目标

  1.了解宽容在不同问题情境中的表现、意义;知道怎样做到宽容。

  2.明确宽容是有原则的。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了让学生认同宽容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重要交往品德,并培养学生宽容大度的品质和心态。

  教学难点

  宽容是有原则的,宽容不能突破维护社会正义的底线,这要求学生既要宽容大度,又要坚持原则。初中生尚未建立牢固的是非观,缺少辩证智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因此,帮助他们理解“宽容要有原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式:

情境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面对彼此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欣赏差异

  活动一:“小宽的寝室”

  一位叫小宽的学生,刚刚进入初二,被批准可以住宿,今天的问题就发生在小宽身上。我们和小宽一起走进这个寝室,看看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这个宿舍有这样5位室友:

  小华:直言快语,心里装不住事,丢三落四。

  小阳:爱好运动,爱熬夜,有时睡懒觉。

  小平:特别爱整洁,不喜欢别人随便动东西。

  小童:不太爱说话,怕吵,爱好文学。

  小宇:成绩优异,出口成章,说话爱引经据典。

  1.提问:假如你就是小宽,在这些人里,你最喜欢谁?

  2.提问:前面同学选择的标准有什么不同?

  3.提问:和谁相处起来可能有困难?

  4.引导:和自己在性格与习惯上有差异的同学相处可能有困难,那能否让他们和自己保持一致呢?

  5.提问: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彼此的差异呢?

  设计意图:

  在我与他人关系中,学生首先遇到的就是面对彼此差异。正确处理我与他人关系需要我们宽容面对彼此差异。

  1.通过学生表达自己面对差异的喜好,考察学生的原始经验。

  2.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使世界丰富多彩,差异帮助我们学习并提高自己。差异既不能消除,也不应消除。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面对人与人差异的宽容心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欣赏差异、在差异中发展自己等。

  活动结论:面对彼此差异:承认、尊重、欣赏;在差异中成长。

  二、面对生活冲突

  ——理性克制、原谅释怀

  活动二:“合唱节风波”

  本校举行合唱比赛快要到了。周一下午5:00放学后,班主任让小宽带领班级排练合唱。

  小宽精心选取了《蜗牛》《相信爱》《真心英雄》三首候选歌曲,但由于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每首歌曲都存在不少问题,所以小宽一时难以最终确定。时间过了6:30,一些同学们发起牢骚??这时,小华瞪了小宽一眼:“还让不让人休息,都几点了?”小阳也说:“你行不行,不行就换别人!”说完拂袖而去。班长拍着桌子:“吵什么,有能耐你们去找班主任!”小平义愤填膺地说:“阿宽别干了,谁爱干就让谁干!”

  后面的事态会怎样发展呢?完成这个故事。

  结论:是学生权衡冷静和冲突的利弊。

  小宽回到寝室,心里很不舒服,当着那么多同学面被指责还是头一回。小宽不想再和小华、小阳说话了。于是小宽开始和他俩儿冷战。一连几天,小宽没和他们说过一句话。1.你支持小宽冷战吗?

  2.给小宽出个主意。

  3.用双手给老师搭一个“人”字,体会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

  在自我与他人关系中,学生经常遇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冲突。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需要我们宽容面对生活冲突。

  1.通过“小宽受指责”,帮助学生认识到:面对生活冲突,宽容首先表现为理性克制。冲动的头脑不会产生智慧,胜利属于临危不乱者。理性克制既是一种宽容的美德,也是一种处事的智慧。

  2.通过“小宽冷战”,帮助学生认识到:面对生活冲突,宽容不仅需要理性克制,更需要原谅释怀。只有真正原谅了别人,才能使自己释怀、快乐。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3.通过“手搭人字”的活动帮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的可贵品质。换位思考能帮助我们原谅别人,释怀自己。

  活动结论:面对生活冲突:理性克制、原谅释怀。

  三、面对严重伤害——以德报怨

  活动三:“伟大的母亲”

  粱建红,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儿子马刚在北京作保安。今年1月,马刚与同事宋小明因300块钱工资发生纠纷。冲动之下,宋小明用刀扎伤马刚,虽然事后努力施救,但马

  刚还是因为伤势过重死亡,年仅26岁,正值结婚前夕。

  母亲面对杀死儿子的被告,在法庭上会向法官提出怎样的要求呢?

  播放视频:

  母亲请求从轻处罚。

  母亲为什么原谅了杀死儿子的凶手?

  宋小明会有怎样的反映呢?

  播放视频:宋小明感化。

  4.请你评价一下这位母亲。

  5.母亲在情感上原谅了宋小明,是否法律会宽恕他,免除追求责任呢?

  6.这个案例给我们哪些启示?(母亲角度、宋小明角度、法律角度)

  设计意图:

  在自己与他人关系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他人带来的严重伤害。面对伤害,宽容对方是一种更具人格力量的高尚选择。

  1.通过该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以德报怨的伟大精神力量。

  2.通过该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宽容涉及到心理、道德、法律多个层面,宽容不是纵容,宽容是有原则的,宽容不能突破维护社会正义的底线。

  3.帮助学生树立面对严重伤害的宽容心态,在维护社会正义的前提下,以德报怨更能彰显人格魅力,赢得他人。

  活动结论:面对严重伤害

:以德报怨,大爱无疆

  四、总结请同学为本课加一个题目。

  设计意图:

  1.在课堂三大教学环节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对正确处理我与他人关系需要宽容心态已经有了体验和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生成课堂核心观念。

  2.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活动结论: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和谐幸福的生活需要宽容。

初中政治教案 篇六

  一、教材分析

  《财产留给谁》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题,是在学习了第一框“财产属于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财产留给谁”,也为第三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财产继承问题,未成年人知之不多,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这方面教育。使学生懂得继承人继承遗产,既要遵循法律规定,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对应的课标内容

  “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和义务”部分:“3、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遗产继承观,在遗产继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识,又要弘扬中华美德;锻炼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

  2、能力目标:教师通过适时的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能够保持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状态,通过设问、分组交流讨论、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继承权,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继承权,为以后合法继承奠定基础。

  3、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探究,认识什么是被继承人、遗产、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什么是继承人、继承权、继承人的范围、确立依据。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和继承人的范围、确立依据。

  教学难点:遗嘱继承的法定条件。遗赠区别于遗嘱。

  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七、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八、课时安排

  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视频导入

  著名相声艺术家侯耀文,于xxxx年6月23日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后去世,因生前未留遗嘱,其身后的遗产引发纠纷。我们一起走近侯耀文遗产纠纷案。

  播放“侯耀文遗产纠纷案”视频。

  过渡:主持人提到:遗产究竟属于谁?侯耀文的遗产包括银行存款、有价债券、住房、汽车、收藏品(名表、珠宝、名人字画)等。侯耀文在世时拥有的这些东西能称为遗产吗?(能或不能)如果不能,称为什么?(财产)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财产留给谁”。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自学助学合作探究

  教师:既然提到了遗产,什么叫遗产?望文生义,遗是?(遗留)产是?(财产)偷来的、抢来的、贪污受贿的能作为遗产吗?(不能)必须是?(合法的)它既不属于集体也不属于国家,应该属于谁?(个人)谁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死者)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所以,遗产是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经过分析,作为遗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②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③必须是合法的财产。所以侯耀文在世时拥有的这些东西不能称为遗产,而是财产。

  我这儿有几个问题,请阅读教材P77—78,快速完成。

  ①什么是继承人?什么是继承权?

  ②继承人的范围?确立的依据?

  继承人的顺序?遗产份额分配的原则?

  ③继承方式有哪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教材寻找答案的能力。学生能够对教材有一个感性认识。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共同学习来解决。

  侯耀文遗产纠纷案例环节一

  侯耀文去世后,侯耀文的哥哥侯耀华、侯耀文的大女儿侯瓒(29岁)和小女儿侯懿珊(12岁)为分遗产争得不可开交……

  请思考:在本案中,你认为哪些人有继承权?依据什么关系确立的?

  学生回答后,归纳:

  我国继承法在第二章“法定继承”中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因此,本案中的侯耀华、侯瓒、侯懿珊都有继承权。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本案中的继承人,是依据血缘关系、抚养关系确立的。

  本案中的侯耀华、侯瓒、侯懿珊都有继承权,但是,他们都能继承侯耀文的遗产吗?我这儿有三种观点,请你判断:

  观点一:侯瓒认为父亲的遗产应该由自己和妹妹侯懿珊继承。

  观点二:有人认为侯懿珊还小,不应该分得遗产。

  观点三:有人认为侯耀华不具备分配弟弟遗产的条件,所以,劝他不要掺和此事。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代表发言。

  我们来梳理一下观点:

  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要按照继承顺序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侯瓒和侯懿珊都属于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而且是第一顺序继承人,没有放弃继承权。因此,侯耀华属于第二顺序继承人,所以他不能继承弟弟的遗产。

  侯懿珊虽然是未成年人,但是属于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因为侯懿珊尚未成年,所以其继承权应由她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或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行使。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受遗赠权。

  我们再听听律师的观点。(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质疑交流,在互助合作、观点碰撞、认知与迷茫两难中解决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确定依据、继承顺序等。师生及时归纳总结,对观点的梳理,律师的印证,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初中政治教案【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