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展览会》教案设计(最新3篇)

时间:2013-08-01 01:32:1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图画展览会》教案设计 篇一

图画展览会是一种展示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好机会。本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并培养他们的艺术品味和审美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如油画、水彩画、素描等。

2. 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艺术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 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美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

1. 展示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描述作品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画廊或美术馆,让他们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

4. 设计一次学生自己的图画展览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彼此的艺术见解。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2. 欣赏:让学生观看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3. 创作: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或写作活动,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 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交流和反思。

5. 展示:组织学生举办一次图画展览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家长和其他同学参观。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同时也能够享受到与同学们一起创作和分享的乐趣。

《图画展览会》教案设计 篇二

图画展览会是一个融合了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教案设计将图画展览会纳入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中,通过展示、讨论和创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和情感,培养其对美的热爱。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用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学会分享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作品。

二、教学内容:

1. 展示艺术作品: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画廊或美术馆,让他们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

2. 讨论与分析: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讨论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和情感。

3. 创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或写作活动,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 图画展览会:设计一次学生自己的图画展览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与同学们分享彼此的艺术见解。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2. 欣赏与分析:让学生观看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3. 创作: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或写作活动,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 展示与分享:组织学生举办一次图画展览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同学们分享彼此的创作成果。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在展示、讨论和创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享受到与同学们一起创作和分享的乐趣。

《图画展览会》教案设计 篇三

《图画展览会》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聆听《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通过小组合作,在理解音乐意境的基础上,能创编哑剧动作将音乐加以再现。

  3、 通过欣赏、创编、表演,掌握“音画”这一概念。

  4、利用上网查阅、预先收集视听资料等多种渠道,学会用自学的方式了解穆索尔斯基这个音乐人物。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图画展览会》中《漫步主题》、《两个犹太人》两个音乐段落,体验音乐要素在表现越情绪中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

  2、 教学难点:根据音乐,发挥想象创编哑剧并表演

  三、教学准备:

  蓝牙发送、接收设备、黑板、音箱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进入教室,并按老师要求,以“U”型方阵入座。

  2、左中右三个方阵各请一名同学抽一签。(数字号码将为课程中的表演、体验做好准备工作)

  (二)新课导入: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去参观过一些展览会啊?去过哪些展览会呢?(汽车展、售楼展、动漫展、画信展、美术展、古玩展等等)

  今天,老师将邀请你们用耳朵去参观一个图画展览会。(有议论声)是不是觉得老师刚才的话说错了?耳朵如何去参观画展?其实一点没错,一会儿,我们就将在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音乐的引领下去参观一个精彩的图画展览会。

  点题,音响: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 哈特曼

  音乐 —— 音画作品 —— 美术

  (三)新课教学:

  1、大家平时参观展览会的时候通常会选择用怎样的步伐速度呢?(快速、中速、慢速)学生选择其一。

  2、如果为你参观的步伐配上音乐,你会选择下面哪一种呢?教师点击音响里的音乐片段,请同学感受选择一个音乐速度与意境最为适合的旋律片段。(《野蜂飞舞》《漫步主题》《葬礼进行曲》) 初听《漫步主题》

  以上环节目的:体会音乐要素中速度

与情绪对作品的影响作用,并对《图画展览会》中衔接各乐段的《漫步主题》有一个初步印象。

  3、刚才大家听到的《漫步主题》是穆索尔斯基作品《图画展览会》中最为重要的一段音乐。因为这部作品是曲作者穆索尔斯基去参观亡友俄罗斯画家和建筑家哈特曼的遗作展览后,经过筛选从中挑出他最感亲切的肖像画、风俗画以及与民间创作密切相关的画面,写成的一套音箱曲。全曲共分《侏儒》、《古堡》、《杜衣勒里宫得花园》、《墓穴》等十段音乐。每一段乐曲描绘了特定的景物,(强调、语气加重)而整个作品则用《漫步主题》加以贯串和统一起来,所以说这段音乐在这个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4、跟随音箱伴奏,随老师一起将这段音乐主题进行视谱演唱。

  5、熟悉漫步主题后,我们将在它的旋律伴随下来欣赏图画展览会中展出的一幅作品《两个犹太人》。

  以上环节目的:简单介绍《图画展览会》的创作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下面的音乐旋律。《漫步主题》的视谱演唱,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牢记这段贯穿全曲的音乐旋律,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练习音乐视唱能力,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6、伴随着轻声的“漫步主题”音乐欣赏图片(音响)。画面中有两个人物,请用词语来形容这两个人的特征。请中间方阵的同学回答。(消瘦、哀怨、贫穷、富有、肥胖、蛮横)

  7、这幅画中的两个犹太人,是作者哈特曼在1868年旅行时写生的模特儿。其中一个富有、肥胖、自满而乐观;另一个贫穷、消瘦、哀怨。

  8、看黑板上的表格,仅仅只在欣赏了这幅图片后就请中间方阵中两位同学凭你的设想来填写。(板书/音响)本方阵同学可帮忙

  9、表格填写可供选择的词语:强、弱、缓慢、急促、重、轻、木管乐器组和弦乐器组、小号、傲慢、威风凛凛、神经质、机灵、趋附逢迎、哀怨、自满而乐观 人物 戈登堡 什缪耶尔

  主题

  情绪

  力度

  乐器

  旋律

  画面内容

  10、填写结束后对《两个犹太人》音乐段落进行欣赏,边听边看刚才填写的表格是否正确,另外两个方阵的同学在音乐结束后对表格的填写进行批改。

  11、请同学根据刚才听到的音乐来设计一段哑剧动作,三个方阵各派一组代表,看哪组能将音乐与图片中这两个人物的特征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给2分钟排演,同时轻声播放音乐,教师到各组给以辅导)

  12、请中间方阵第一个上场表演,配合音乐开始部分,进行哑剧表演。随后是左右方阵。

  13、小组相互点评,教师点评各组优缺点,并给表演得最好的'方阵加分。

  以上环节目的:根据抽签情况,确定中间方阵同学回答这幅画面介绍。为了避免重复教学方式,所以此处设计为填写表格与哑剧表演。表格的填写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音乐要素对音乐人物形象刻画上的作用,哑剧表演可以让学生更直接的参与实践,通过不同的方式再次点题,体会音乐中所要表现出的画面。点评加分能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

  (四)巩固新课:

  今天我们欣赏了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创作的《图画展览会》中的《漫步主题》、《两个犹太人》两首音乐作品。回忆轻声哼两句,加以巩固复习。

  以上环节目的:课程结束前的小结,帮助学生再回顾今天课上所学的知识与欣赏过的音乐,通过回忆帮助大家再次明确理解何谓“音画”这种音乐体裁。

《图画展览会》教案设计(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