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精彩3篇)

时间:2014-06-08 07:41: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长城和运河的起源、建造和作用。

2.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习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

2. 学习长城和运河的地理位置。

3. 学习长城和运河的建造和作用。

教学难点:

1. 理解长城和运河的作用。

2.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长城和运河的图片资料。

2. 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和教学录像。

3. 学生准备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1. 初步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长城和运河的作用。

2. 学习长城和运河的地理位置,通过地图展示引导学生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分布。

3. 学习长城和运河的建造和作用,通过图片和教学录像展示引导学生理解长城和运河的重要性。

4. 练习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长城和运河的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5.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长城和运河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长城和运河的特点。下节课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建造过程,进一步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长城和运河的文化意义。

2. 能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长城和运河的壮丽景观。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习长城和运河的文化意义。

2.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长城和运河的壮丽景观。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

1. 理解长城和运河的文化意义。

2. 能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长城和运河的壮丽景观。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长城和运河的相关文化资料。

2. 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和朗读材料。

3. 学生准备相关的表演道具和服饰。

教学过程:

1. 学习长城和运河的文化意义,通过图片和教学资料展示引导学生了解长城和运河的文化内涵。

2.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长城和运河的壮丽景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长城和运河的魅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现能力,让学生自由发挥,表演长城和运河的故事。

4. 学生进行表演展示,教师及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

5.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长城和运河的壮丽景观,提高了语言表达和表现能力。下节课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制作长城和运河的手工作品,进一步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和体验。

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 篇三

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精选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精选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精选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趣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示图,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第二部分

  1、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洒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讨论探究

  1、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奇迹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像绸带)

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精选教案2

  一、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我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二、学习重点:

  我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三、学习难点:

  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四、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作者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的?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看?

  3.在作者的眼中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4.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5.文中运用了什么问句形式和修辞手法?

  (三)自主学习,多元选择

  1.速读,了解课文,圈点疑难。(课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2.细读,疏通文意,小组内讨论交流。(读通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和语气。

  3.研读,深入分析,总体把握(分析理解课文)分析解决问题。

  4.创读,独特感悟,情感升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课文,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个人朗读:挑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或一句话,为什么喜欢?

  2.根据课文中的插图说一段话

  3.组之间赛读:声音、动作、表情、各组学生的注意力。

  4.比赛背课文

  (五)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那些人间奇迹?(布达拉宫、故宫、苏州园林、兵马俑)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点明中心主旨)

  (六)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完成快乐导航剩余部分,组长批改,及时矫正。

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精选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比喻句。

  4、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感知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发明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读这些词语。

  (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

  2、讲读。

  3、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用

  5、自身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的意思。

  7、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8、“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9、“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10、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1、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2、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3、指名读,生评议。

  14 、齐读。

  五、安排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连绵起伏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伸向天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局部。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局部

  1、导读。

  听老师读课文,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下面的三句话的不同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句话读懂了什么?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局部结构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身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别。

  7、同座可分两大局部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局部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读两局部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俺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教师总结。

  四、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驾折蜒谱朽篇创簇绸

  1、同学自读上面的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齐读

  4、指导同学记生字:你能记住哪几个生字?

  怎么记住的?

  5、指导同学说

  6、指导同学写字

  蜒左右结构与“蜓”的区别

  创注意“仓”的写法

  驾下面的“马”不要写成“木”

  7、同学描红

  8、同学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形近字组词

  架( )蜒( )谱( )拆( )

  驾( )蜓( )普( )折( )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划出来

  板书设计:

  蜒长城和运河(雄伟而壮丽)

  创

  驾(惊喜而自豪)

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