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案(经典6篇)

时间:2012-06-03 07:20: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历史教案 篇一

如何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教案

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而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教案则是教师们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一个好的历史教案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如何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教案呢?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呈现历史教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这样可以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历史事件、人物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多媒体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加深他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例如,可以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历史实验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教学趣味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实践性教学内容,让学生将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性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总之,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教案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历史教案 篇二

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历史学习是学生们普遍认为枯燥乏味的学科之一,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则是每位历史教师都需要面对的挑战。一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呢?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历史是一部部真实的故事,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人物等,并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故事,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讲述,使历史知识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历史活动,如历史实验、历史游戏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历史知识,增加学习趣味性。同时,历史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效果。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互动讨论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可以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历史事件、人物等,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历史知识。而互动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增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需要教师不断地创新和实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历史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效果。

历史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1.能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特点以及在西欧社会的影响

  2.归纳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

  3.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4.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学习重点: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学习难点:

  如何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

  1.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大的是。后来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 、意大利等国。2. 8世纪前期,法兰克国家经过改革后,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

  3.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与教会观点相悖的思想都被称为“ ”;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5.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制度结束,也衰落了。6.东罗马帝国定都,此地原称。

  7. _________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13世纪末,国家在西亚兴起,15世纪中期,他们攻陷,灭亡了东罗马帝国。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讨论)

  2、我们的问题(学习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提出来向全班同学推荐)

  3、老师的问题

  ①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后果。

  ②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③市民阶级的形成及意义

  ④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课文动脑筋。要结合中国历史展开广泛的讨论。

  (与东方城市相比,西欧城市的特点就是其从产生起,即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并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拥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等职能.中国城市一般首先是政治统治中心,城市与专制统治同心,而西欧城市对封建制度起离心作用.)

  (四)系统总结

  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1)时间:(1)东罗马帝国

  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2)特点:(2)6世纪后

  3.罗马教廷的地位和影响(3)斗争:(3)15世纪中期

  (4)发展:

  (五)巩固训练

  1.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的日耳曼人国家是

  a.法兰克王国b.法兰西王国

  c.拜占廷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2“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的局面出现于

  a.查里马特改革之前b.查里马特改革之后c.大化改新以前d.大化改新以后

  3.产生的时间是

  a.公元前6世纪b.公元前1世纪

  c.1世纪d.2世纪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的权力是

  a.君权b.兵权c.财权d.神权

  5.拜占廷帝国就是

  a.罗马帝国b.西罗马帝国

  c.东罗马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6.拜占廷帝国的首都是

  a.安卡拉b.君士坦丁堡

  c.巴比伦d.罗马

  7.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在历又延续了大约多少年

  a.500多年b.800多年

  c.1000多年d.1200多年

  8.拜占廷帝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其原因是什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六)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历史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了解:波斯帝国的形成与希波战争

  2.知道: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与帝国的建立

  3.叙述: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4.正确分析:古代世界主要战争的两面性作用

  5.学会: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积极维护人类和平的愿望,并能对战争的后果做出比较客观的价值判断。

  学习重点: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学习难点:

  如何辩证认识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公元前世纪,古代伊朗以人为中心形成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频繁地出征和扩张。前5世纪中期,波斯帝国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赢得战争的胜利。

  2.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国强大起来,公元前4世纪后期,继王位,他足迹远达,建立地跨三洲亚历山大帝国,定都。

  3.任罗马帝国皇帝后,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帝国疆域不断扩大,到世纪疆域达到规模,东起,西临,南抵,北达,地跨三洲,成为内湖。

  4.罗马扩张与征服一方面充满着,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讨论)

  2、我们的问题(学习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提出来向全班同学推荐)

  3、老师的问题

  ①我们现在运动会中的马拉松运动出现在那一个战争中?

  ②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的疆域

  (三)拓展延伸

  ①怎样才能正确评价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的征服

  ②观察下面《罗马帝国疆域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一说2世纪时罗马帝国疆域所到达的地方。

  (2)图中的人物是谁?他在罗马历有什么样的地位?

  (3)从罗马帝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它对文化融合的促进作用。

  (四)系统总结

  一、希波战争二、亚历山大东征三.罗马扩张

  1.背景:1.背景:1.背景:

  2.时间:2.时间:2.时间:

  3.经过3.过程:3.结果:

  4.结果:4.帝国疆域:

  5.影响:5.罗马扩张的影响

  (五)巩固训练

  1.罗马为了取得地中海霸权,曾经和谁展开长期争霸

  a.埃及人b.印度人

  c.迦太基人d.波斯人

  2.下列最早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是

  a.埃及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d.罗马帝国

  3.古代雅典人设置“马拉松长跑”是为了纪念哪次战争中的英雄

  a.特洛伊战争b.希波战争

  c.伯罗奔尼撒战争d.罗马的扩张战争

  4.使罗马进入帝国时期的人物是

  a.凯撒b.安东尼

  c.屋大维d.斯巴达克

  5.有关古代世界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古代世界战争大多规模大,范围广

  b.希波战争进行了三次,最后波斯人取得胜利。

  c.有很多古代国家通过战争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d.古代世界战争客观上促进文化的传播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条大路通罗马”

  材料二“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者自日南檄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

  材料三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古代战争与历史演进的关系时指出:“暴力、战争、掠夺、抢劫等等被看作是历史的动力……古老文明被蛮族破坏,接着就重新形成另一种社会结构(罗马人和野蛮人,封建主义和高卢人,东罗马帝国和土耳其人)。对野蛮的征服者民族说来,正如以上所指出的,战争本身还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

  ①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时期的什么景象?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②材料二中的“大秦”在世界指哪个国家?材料中记载大秦王安敦派使者到中国具体是在哪一年?这个史实记载在哪部书中?

  ③材料三能说明什么?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六)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历史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了解和掌握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

  2、掌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

  3、掌握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4、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历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教学重难点

  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难点: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罗斯福新政的一些内容。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各有何作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这给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出示课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对稳定的时期)

  二、繁荣及其崩溃

  (1)这一时期经济增长迅速快的表现是什么?

  师:这一时期的经济可以用“繁荣”来形容了。这一切使资产阶级得意忘形,认为资本主义取得了“永久的稳定”当年就任美国总统的胡佛说:“他将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话音落下不久,爆发了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

  (1)原因

  师讲解:①销毁商品的原因:垄断资本家要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在当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产阶级盲目扩大生产,较比较之下,人民的而消费能力没有相应提高,产品销售部出去,引起产品积压。“物依稀为贵”才能维持商品价格,(就是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这也是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②暴露的本性:资本家的残忍,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2)经济危机开始的时间、地点、标志

  讲解:股票市场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值,人们就会抛票。黑色星期四让经济危机从此开始,并迅速蔓延到美国,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经济危机的特点

  出示课件:结合两幅图片经济危机有什么特点?

  (4)影响

  出示课件:这次经济危机有何影响?

  当这样一场经济大危机向整个资本主义袭来的时候,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改善本国的经济形势。

  三、罗斯福新政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受到的损失,面对危机,胡佛政府一筹莫展,仍然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致使经济危机更加严重,人民怨声载道。1932年罗斯福以候选人的身份竞选美国总统美国记者就危机中的具体问题采访罗斯福,罗斯福对每一问题作出详细的解答,针对性制定方案以解决美国面临的问题。下面是记者提出的问题,如果你是罗斯福,你会采取何种措施解决下列问题?

  出示课件

  罗斯福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出众的口才,卓越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克服危机的决心和方法,使对手黯然失色,以绝对优势当选美国第32任总统。也是美国历连任4届的总统。罗斯福解决危机的方法就是实行新政。(出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①新政的中心措施?

  ②新政的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师总结:到1933年夏100万雇主表示愿意遵守规定,900万工人在蓝鹰的标志下工作。这样资本主义从无政府状态纳入到有控制的轨道,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通过上述对工业的调整等一系列措施使美国经济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数字是的例证。(出示课件)

  ③评价

  四、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它是资本主义历最深刻、破坏性的危机。在危机的沉重打击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找对策。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为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林肯以来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但德国和日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下节课我们将研究它们的变化。

历史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科举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的原因之一,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理解我国当今改革考试制度的正确性;通过了解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

  二、难点:唐朝科举制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唐诗一首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此诗反映了古代读书人登科之后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隋唐朝的科举制的历史话题。

  二、讲授新课:

  (一)、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产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已经不适应需要,许多地主知识分子要求参与政权,隋朝统一全国后需要大量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2、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及其产生的作用?科举制的创立从地主知识分子中选拔了大量的人才,缓和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隋文帝下令“分科举人”。

  3、科举制创立的意义:改革了封建选官制度,使科举制在后世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隋朝在选官制度的改革方面功不可没。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

  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给学生提供阅读提纲:

  1、唐朝的科举制度主要分为哪两大类?其下设的科目有哪些?

  2、你怎样理解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3、唐代的科举考场有哪些规定?

  师生共同归纳基础知识:

  唐朝科举制度:常科(明经、进士等)和制举

  明经:重在考查儒家经书的记忆和理解,省试合格后录用。

  进士:重在考核诗赋、时务策写作,考中很不容易。

  制举:为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科目繁多,生源比常科更广。不再经“省试”直接录用。活动讨论: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相同点: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按开始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考试纪律严格。

  不同点:

  同学们对我们现在的考试及考试制度有何建议呢?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先由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概括讲解。

  1、让学生感悟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科举制,科举制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但隋唐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控制人才巩固其统治。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的弊端和危害也越来越突出。

  三、巩固小结: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四、学习与探究:p17了解曲江盛会与雁塔题名

  五、课堂作业:学习辅导该节作业

历史教案(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