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通用6篇)

时间:2014-08-04 02:44:3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一

标题:趣味数学游戏——数字拼图

本节课主要通过数字拼图的游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1-100的数字,掌握数字的读法和书写;

2. 能够通过数字拼图游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数字1-100的认识和书写;

2. 团队合作与逻辑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1. 数字拼图游戏板;

2. 数字卡片;

3. 计分板。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数学谜语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游戏规则介绍:将数字拼图游戏板展示给学生,介绍游戏规则和玩法。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从数字卡片中选择数字进行拼图。

4. 游戏展示:每组完成后展示自己的数字拼图,其他组员尝试猜测数字。

5. 游戏总结:通过游戏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团队合作和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五、课堂延伸

1. 给学生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数字的认识和书写;

2.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数字拼图游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数学公开课 篇二

标题:趣味数学竞赛——数学接力赛

本节课主要通过数学接力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2. 能够在团队中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快速进行数学计算;

2. 团队合作与应变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1. 数学接力赛题目;

2. 计时器;

3. 计分板。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数学小游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游戏规则介绍:将数学接力赛规则介绍给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比赛。

3. 数学接力赛: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数学计算接力比赛。

4. 游戏总结:通过比赛结果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团队合作和应变能力的重要性。

五、课堂延伸

1. 给学生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数学计算能力;

2. 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数学接力赛题目,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同学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同学数,并口答。)

  2.假如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同学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身分的方法合解雇。

  4.假如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同学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6.试一试.(同学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考虑,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同学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二.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考虑,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同学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 240÷3=80

  一、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17页1.2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2、引导同学自主合作交流学习,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同学的笼统概括能力,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口算。

  5/122/5=15/77/5=11/88/13=

  5/211/5=3/167/3=8/217/8=

  先独立考虑,再指名口算订正。

  2、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33/2=21/2=11/88/11=

  1/1010=7/99/7=1/77=

  6/55/6=1/55=22/3535/22=

  同学先独立口算,再口答订正。观察这些算式,说说自身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观察,考虑,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同学获得积极的情感经验。】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

  1、电脑显示:小红家卫生间是长方形,如右图,小红爸爸准备装修卫生间,要在地面上铺正方形地面砖,要选边长为几分米(整数)的地面砖,才干不用锯分就能整齐地铺满地面砖呢?

  同学说出: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地。 12分米

  师:怎么铺?会多出来吗? 18分米

  同学说出:每行铺18快,铺12行,不会多出来。

  师:有没有其它铺的方法?

  同学说出:我用边长2 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

  师:怎么铺?

  同学说出:每行铺9快,铺6行。

  师:有没有其它铺的方法?

  同学说出:我用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每行6块,铺4行,也正好。

  同学还可能说出:用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地。

  让同学小组讨论:按要求能不能铺?让同学明确要锯分铺了。

  师:还有其它铺的方法吗?

  让同学说出:还可以用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铺地,每行3块,铺2行。

  师:哦,原来小红家卫生间有这么多的铺法?

  小红爸爸要铺得快一点,那一种铺法最好?

  [设计意图:课始,创设生活情境,将同学有然地带入求知的情境中去,通过设疑,让同学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调动同学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是初步培养同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激发了同学探求知识的欲望,同时又为后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学习的目标。]

  二、引导自主探索

  1、自主探索、形成概念

  师:那我还要问一问,你们是怎么想出可以用边长是1、2、3、6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呢?

  让同学说出:

  ①1、2、3、6都是18的因数,又都是12的因数

  ②1、2、3、6是18和12的公有的因数

  师:18的因数和12的因数有几个?能举完吗?

  让同学说出:能,只有4个,个数是有限的

  师:我们可以把这4个数叫做18和12的公因数,最大的一个是几?

  师:谁给它起个名字?

  由此引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不只要求同学掌握笼统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同学的“发现“意识,引导同学参与研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可能挖掘同学潜能,能让同学通过努力,自身解决问题,形成概念。]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六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假如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规范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通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