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琥珀教案设计【最新3篇】

时间:2015-05-02 07:41: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语文琥珀教案设计 篇一

标题:探究琥珀的奇妙世界

教学目标:

1. 了解琥珀的形成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自然界奇妙之处的探究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

1. 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 分析琥珀在古代的用途和文化意义。

3. 学习琥珀相关的诗词和文章,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琥珀意象。

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琥珀形成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琥珀的好奇心。

2. 讲解琥珀的形成和特点,让学生听、看、摸琥珀样本。

3. 学生分组讨论琥珀在古代的用途和文化意义,并向全班汇报。

4. 学习琥珀相关的诗词和文章,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其中的意境。

5. 小组合作,撰写一篇以琥珀为主题的短文,展示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听讲解时的表现,包括是否专心、积极思考。

2. 考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撰写短文时的合作情况和成果。

3. 收集学生对琥珀的感想和体会,评估学习效果。

延伸拓展:

1.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到琥珀博物馆或产地进行参观学习。

2. 开展琥珀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琥珀相关知识,扩大视野和知识面。

小学语文琥珀教案设计 篇二

标题:琥珀的魅力故事

教学目标:

1. 了解琥珀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学习古代关于琥珀的传奇故事,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3. 利用琥珀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内容:

1. 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琥珀的象征意义。

2. 学习琥珀传奇故事,如琥珀公主、琥珀森林等。

3. 听写琥珀相关古诗词,感受古代文人对琥珀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琥珀传奇故事的动画片段,引发学生兴趣。

2. 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琥珀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3. 学习琥珀传奇故事,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故事情节。

4. 听写琥珀相关古诗词,学生体会其中的艺术表达和情感。

5. 小组讨论,编写一则新的琥珀传奇故事,展示创作能力。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听故事和朗读时的表现,包括语音语调是否准确、情感表达是否到位。

2. 考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创作时的合作情况和成果。

3. 收集学生对古代琥珀故事的理解和感想,评估学习效果。

延伸拓展:

1. 安排琥珀传奇故事朗读比赛,激励学生表现和参与。

2. 组织琥珀故事主题阅读会,分享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琥珀意象。

3. 鼓励学生创作琥珀相关的诗歌或故事,展示个人文学创作能力。

小学语文琥珀教案设计 篇三

小学语文琥珀教案设计

  素质教育目标

  (一) 知识教学点

  1.学会“琥、珀、蝇、脂、掸”等12个生字,理解“翻腾怒吼、拂拭、热辣辣、松脂、渗出、琥珀、挣扎、澎湃、粘稠、推测”等词的意思。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像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像的依据。

  3.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能力训练点

  1. 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三) 德育渗透点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知道这块流浪的形成过程以及想象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

  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4.了解本课的叙述顺序与(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条件。

  教学准备

  1.晓拍卖物或仿制品以及挂图。

  2.收集有关琉璃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激起,揭示课题。

  出示瑰油实物或者挂图。(板书课题。)谁能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说说什么是

  琥珀: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这块奇异的流浪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2.字词检查。

  (l)读准字音:脂(zhi) 渗(shen) 拭(Shi) 澎湃(peng pai)

  (2)注意字形:辣 湃 拭 黏

  (3)多音字:黏(nian)黏稠(zhan)黏贴

  (4)理解:拂拭——掸掉或擦掉。

  松脂一一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三、结合预习,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

  1.叙述顺序。

  故事发生的时间(第1自然段)。

  琥珀的形成过程(第2~12自然段)。

  ①松脂球的形成;②化石的形成。

  琥珀的发现过程(第13~17自然段)。

  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第18自然段)。

  2.比较和《黄河象》一课的叙述顺序有何不同。

  (1)回忆横河外的叙述顺序。

  《黄河象》先讲大象骨骼化石;再通过科学家的假想,讲化石形成的过程;最后讲化

  石的发现和挖掘。

  (2)(流浪)先通过科学家的设想,讲琅琅形成的过程,再讲发现。

  (3)比较异同,从中感悟到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要清楚合理。

  四、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演示多媒体课件,进行讨论。

  (1)松树林。琉璃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须在松树林里。

  (2)天气炎热。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

  不行的。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3)赶巧蜘蛛准备吃掉苍蝇,这个珍奇的瑰油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

  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才能积成球。

  3.练习有感情地读这一部分。

  提示:

  (1)天气环境,小苍蝇出现的语段要读得轻快些,心情是愉悦的。

  (2)蜘蛛爬过去一节读的语调要轻,请速放慢。渲染出紧张气氛。

  (3)蜘蛛扑上去一节速度加快。注意读出重音。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这块玻确的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注意讲全四个条件。

  松脂球形成后,怎样变成化石的.呢?请学习下面的部分。

  二、理解“化石形成过程”这部分。

  1.默读课文。

  2.思考: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总结出变成化石的条件:

  1)时间长。

  3)松树腐烂

  2)陆沉水漫。

  4)泥沙掩埋。

  三、有感情地朗读化石形成的部分,了解发现过程。

  提示:要读出孩子的高兴,父亲的惊喜。

  为什么令人惊喜?可以让学生讲讲原因。

  四、默读第四部分。

  思考:这块瑰油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科学价值?

  理解: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自由想象。

  作者根据这块琉璃里面的两只小动物的特征,运用有关知识想象出这样一个有趣的

  故事。同学们也可以想,这块琅琅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呢?

小学语文琥珀教案设计【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