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精选6篇】

时间:2019-07-03 02:32: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一

本次数学总复习教案主要包括整数、分数、小数、比例、百分数、面积和体积等内容。通过系统性的复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为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1. 整数

整数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学生要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以及应用。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进行巩固。

2. 分数

分数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要能够灵活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并能够将分数转化为小数或百分数。在复习中,可以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进行练习。

3. 小数

小数是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生要能够正确理解小数的概念,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够将小数转化为分数或百分数。通过大量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4. 比例

比例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学生要能够正确理解比例的含义,解决比例问题,包括直接比例和反比例。在复习中,可以通过实际问题进行练习。

5. 百分数

百分数是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生要能够正确理解百分数的含义,并能够进行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将百分数转化为小数或分数。通过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6. 面积和体积

面积和体积是几何中的重要内容,学生要掌握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在复习中,可以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进行巩固。

通过以上内容的系统复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顺利通过期末考试。祝各位同学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二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中,除了对各个知识点的复习外,还需要注重解题技巧的培养。以下是几种解题技巧的介绍:

1. 分步解题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学生可以采取分步解题的方法,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逐一解决,最后合并得出答案。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减少错误率。

2. 联立方程

在一些应用题中,可能会涉及到联立方程的解法。学生要能够正确理解题目的要求,建立方程组,然后解方程得出答案。通过大量练习,提高联立方程的解题能力。

3. 图形的转化

在几何题中,有时需要将一个图形进行旋转、平移或对称等操作,学生要能够正确理解题目意思,进行图形的几何变换,最后求解。这种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题目。

4. 巧用近似值

在一些计算题中,如果要求的结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数,学生可以巧用近似值进行估算,然后再进行精确计算。这样可以缩短计算时间,减少出错概率。

5. 反证法

在一些证明题中,学生可以采用反证法进行证明,假设反面来推导出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解题技巧的培养,相信学生们在数学总复习中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地解决各种问题,取得优异的成绩。祝各位同学学习顺利,考试成功!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笑笑家新买了一套房子,爸爸拿回了新房子的平面图,现在让我们也一起看看吧。

  1.出示平面图。

  2.观察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3.思考: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1)独立思考。

  (2)同伴交流。

  (3)汇报。

  得出: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1:100的含义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

  4.量一量平面图中笑笑卧室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笑笑卧室实际的长是( )米,宽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直接提出“笑笑卧室实际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2)汇报交流。

  强调:必须先求出实际的长和宽,然后再算出实际的面积。

  5.笑笑家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6.在父母卧室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标出来。

  (1)理解题意。

  (2)独立思考、交流方法,即要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先求出平面距离,然后再在图中标出。

  (3)进行计算。

  7.笑笑在本子上画自己卧室的平面图,她用8厘米表示自己卧室的长。

  (1)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

  (2)她画的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活动二、试一试

  1.小明家在北京,他和妈妈要到上海去旅游。算一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1)理解题意,独立思考。

  (2)交流自己的想法。

  (3)进行计算。

  活动三、练一练

  1.完成32页第2题。

  (1)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3)提出问题。

  2.一张地图上,用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0米,求这张地图的比例尺。

  (1)独立计算。

  (2)汇报,全班交流。

  (3)说说自己的想法。

  活动四、实践活动

  1.找一张中国地图,量一量,算一算。

  (1)量出北京和台北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2)量出乌鲁木齐和上海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2.找一张中国地图,用▲表出你家乡的大致位置。

  (1)估一估在地图上你的家乡与北京的距离大约是( )厘米,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2)放暑假时,你打算从( )到( )去旅游,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3.量一量你的卧室的长和宽,以及一些家具的长和宽,然后以1:100的比例尺画出你卧室的平面图。

  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在家里完成。

  课后小结:说说你今天的收获和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倒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乘、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2.掌握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3.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能熟练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分数除法问题。

  教学重点:

  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分步复习活动准备

  将学生课前就本节复习内容提出的知识性问题和难点问题分类整理,制成问题卡,交由3位学生主持复习。

  师:同学们,经历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为了帮大家更好地复习整理本节知识,我们请3位同学分别主持复习。现在请第一位主持人出场。

  二、复习分数乘除法的知识

  1.主持人持知识问题卡提出问题,分别指名回答。

  分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相同吗?

  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除法相同吗?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什么叫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2.主持人持难点问题卡提出问题,指名回答。

  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分数除法的计算具体要注意几点?

  0有倒数吗?为什么?1呢?

  3.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计算。

  3/4×2/5= 2/3×5/6= 7/9×18= 3/10÷3/4= 5/9÷5/6=

  21÷7/9= 3/10÷2/5= 5/9÷2/3= 6/11÷5/12=

  4.复习比的知识

  第二位主持人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知识性问题:

  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怎样求比值?

  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化简比?

  难点问题:

  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0?

  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区别?

  练习:

  3÷4=()/()=()/12=():32=12:()

  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后项,并求出比值。2:5 0.6÷0.3 4/7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8:12 0.25:0.45 1/4:1/8

  (5)复习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三位主持人上场。

  怎样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呢?

  主持人点4名同学板演教材第118页第3、4、5题。

  对4名学生做的情况进行评议。

  对比观察第3题第(1)(2)小题。

  数量关系式是:原价×1/5=现价

  第(1)小题已知原价求现价,用乘法计算。第(2)小题已知现价求原价,用除法计算或用方程解。

  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规律。

  单位“1”的量已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单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验证第4、5题。

  第4题,把地球总面积看作单位“1”,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计算。

  第5题,先出示学生画的线段图。观察线段图结合理解:火车的速度已知,第1个单位“1”的量是火车的速度,求小汽车的速度用乘法计算,第二个单位“1”的量是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未知的,要用除法计算。

  主持人归纳:区分分数乘、除法问题,判断把谁看作单位“1”以及是已知还是未知,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此外还应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真正掌握知识。

  师:归纳得真好。今天三位主持人在场上还有很多精彩表现,请同学们评一评。

  三、应用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七第5题。

  (2)完成练习二十七第10、11题。

  (3)完成练习二十七第7、8题,学生做后汇报思路和方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活动,你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2.能力目标:注重学生观察、对比、总结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应用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懂得存款利国利民,并从教育储蓄中感悟国家对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树立努力学习的志向。

  重点难点:

  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会正确计算利息。理解税后利息的含义,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公式。

  教学流程:

  一、知识扩充

  (师出示中国五大银行行标。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银行的业务范围及银行的分类。)

  师:(出示一组信息) 20xx年12月,中国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 636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 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 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 711亿元。

  (让生思考,从信息中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储蓄的意义,感受存款不但利国而且利民。

  效果预测:学生可以从信息中感悟到国家用集资上来的存款繁荣经济、建设国家、援助农业,加强储蓄的意识。

  二、创设情境

  师:老师积攒了1000元钱,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

  生:放在银行里,不但安全还可以使自己的用钱更有计划。

  师:听从大家的意见,现在老师就想去银行存款,谁想和我一起去?

  (生走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感受存款的乐趣。)

  师:当我们来到银行的时候,不但会受到存款员的热情接待,而且会拿到一张存款单。存款单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呢?我们在填写的过程中一起总结好吗?

  (生独立完成填存单的任务,遇到问题随时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一个想像的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把知识、能力、人格有机地融合,让学生的各种因素碰撞后的灵感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效果预测: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补,学生可以掌握存款单的填写方法,并在老师的点拨中,掌握存款的种类、本金等数学概念。

  三、合作学习

  师:(出示信息)小丽学会存款后,把1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1年,年利率2.25%,到期时可取出人民币102.5元。

  (生找出本金、存款种类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新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利息”、“利率”的概念,并设疑“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呢”?

  出示表格

  (生合作学习从表格中发现利息的多少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并总结出公式:利息=本金×时间×利率。)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总结出来的公式,帮老师预算一下,老师存入银行的1000元,整存整取5年,年利率3.6%,到期时可获利息多少元?

  生:1000 × 3.6% ×5 = 180元。

  师:取款时的情况和我们预想的一样吗?和老师一起跳跃时间,来到xxxx年。(出示利息清单。)

  利息清单

  生总结: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设计意图:为学生营造自我发现、自我总结的空间,让学生从实践中概括公式,在合作中分享自己与他人思考的成果,体会成功的快乐。

  效果预测: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在合作中积极思考,得出利息及税后利息的公式,并因为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为知识的应用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深化练习

  1.奉献。

  五年一班的xx同学在xxxx年xx月xx日把积攒的12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二年,年利率2.7%。她准备把到期后的税后利息捐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到期时她可捐钱多少元?

  2.理财。

  你有压岁钱吗?以小组为单位核算一下,如果把这些钱存起来,你们想怎样存?会得多少税后利息?你们准备怎么使用?

  3.帮助。

  李大爷认识到了存款的益处,所以决定把自己的1万元存入银行5年,面对“国债3.6%”、“定期3.6%”、“活期0.72%”三种选择,他该怎么办呢?你能按获得利润的多少为李大爷提个合理化建议吗?

  4.介绍小知识。(教育储蓄)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学生设计的三组生活习题,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效果预测:学生喜欢智慧的挑战,对学以致用有很强的能动性,所以他们一定会用智慧的眼光解决习题中的生活问题,同时在教育储蓄的感召下,进一步感悟党和人民的期望,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六

  一、课题:量的计量

  1.单名数、复名数的复习,并举例.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2.小组共同回忆探讨.

  二、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

  谈话:回到学校,马明对手头的材料认真研究起来。

  提问:你能帮马明出个主意,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吗?

  小结:用统计图可以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更加形象具体。

  提问:我们根据统计表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为什么?

  总结:我们是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来选择统计图的。现在打开书p140,再看一看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三、根据统计表画统计图。

  要求:小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放的制图纸,在征求组员意见的基础上合作制图。每个小组3人,每人完成一种统计图。

  引导评价板演学生的制图。

  四、分析统计图。

  出示讨论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得快?

  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作人数多?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

  3、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产品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

  4、综合上面的分析,你建议马明到哪个单位应聘,为什么?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