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经典6篇】

时间:2013-01-02 03:18:2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一

主题:学生如何安全使用互联网

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互联网的好处和危险,学会合理使用互联网并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安全。

教学内容:

1. 介绍互联网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领域。

2. 分析互联网的危险性,包括网络诈骗、网络暴力、色情信息等,引导学生认识并避免这些危险。

3. 教授如何识别和处理网络安全问题,包括如何设置强密码、避免点击陌生链接、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等。

4. 指导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包括如何查找信息、使用搜索引擎、参与在线教育等。

教学方法:

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生动形象地介绍互联网的作用和危险性。

2. 利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网络安全问题,并学会应对。

3. 组织小组讨论和互动游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评估方法:

1. 班级小测验,测试学生对互联网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个人或小组作业,要求学生总结网络安全经验并提出改进建议。

3. 课堂表现评分,评价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延伸活动:

1. 邀请网络安全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互联网安全问题。

2. 组织学生撰写网络安全宣传海报,宣传网络安全知识。

3. 设立网络安全小组,定期监测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并给予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互联网的利与弊,学会正确使用互联网并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让我们一起为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而努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二

主题:学生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意表达

目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信息技术在创意表达中的应用,包括音乐、绘画、视频制作等方面。

2. 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各种软件工具进行创意表达,如音乐制作软件、绘画软件、视频编辑软件等。

3. 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创意表达,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4. 组织学生进行创意项目实践,包括创作音乐、绘画、视频等作品,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学方法:

1. 示范教学,引导学生熟练使用各种软件工具进行创意表达。

2. 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创作作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 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信息技术在创意表达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评估方法:

1. 作品评比,评选出学生创意作品中的佳作,并给予奖励。

2. 学生自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和反思,总结经验和不足。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质量进行评价和反馈。

延伸活动:

1. 举办信息技术创意作品展,展示学生的创意作品并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同学参观。

2. 组织学生参加创意竞赛,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创造力。

3.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社会实践,如拍摄公益视频、设计环保海报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意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一起探索信息技术的无限可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复习已学的知识

  掌握放大镜的与滴管工具的用法

  培养学生要爱卫生。

  课前准备

  电子教室系统和多媒体投影设备。

  第五课的教学作品。

  任务设计

  查找污点

  清除污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放大镜的用法

  让学生掌握滴管的用法

  教学难点

  如何清楚污点

  教学过程

  导入

  小朋友你们平常爱卫生吗,如果你干净的衣服上有了污点怎么办好看吗?你的干净的脸上有了污点好看吗?那我们设计的房屋上有了污点好看吗?

  打开文件

  今天就让我们来做一次美容师,清除这些不干净的东西。下面打开画图工具,打开作品。

  火眼金睛。

  1、大家来看看房屋上一点一点的黑点是不是很难看啊,其实要清除这些污点很简单,只要用墙壁的颜色再刷一遍就可以了。

  2、可是有些污点看不清楚怎么办啊,别慌我们有放大镜。先单击工具箱里的“放大”按钮,把鼠标指针移到想放大的地方,它就会变成把放大镜,这时单击左键后就可以了。

  好了,大家来试试是不是所有污点都看见了啊。巧用滴管选取颜色并填充

  1、污点都看见了,现在我们来清楚他们,那如何来选取颜色呢,我们就要用到滴管工具。单击工具箱里的“取色”按钮,这就是滴管工具。然后随便单击墙壁干净位置,好了,颜色就选定了。

  2、我们在利用上堂课所学的“用颜色填充”工具和之前所学的铅笔、刷子工具就可以清除这些污点了。

  被美容以后的房屋看去是不是又变的漂亮了吗。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四

  一、学情分析:

  孩子们经过了六年级上期的学习,大部分孩子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教师要继续保护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教给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确保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

  的学习效果。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学生间也存在一些差距。有的学生语文拼音能力较差,所以还有几个学生根本不能进行汉字录入,本学期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辅导;另外,在操作能力方面,还要继续加强研究,激发孩子们的习作热情,让孩子们能快乐学习,并提高效率。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进行了重新编排,新教材根据实际需要,精选了最实用、最新颖的教学内容,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知识水平、心理及认知结构的特点,按照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等原则安排以下几个主要模块:

  通过给出的“任务”或活动传递知识、培养技能,并采用卡通人对话方式提示操作技巧、步骤或进行问题过渡达到醒目、自然、提高趣味性和可读性的目的。 通过设置问题或项目引导学生练习、研究,以检测大家是否较好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同学们所进行的项目的评价,激励大家不断进步。

  引导同学们把在学习中未曾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作为以后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提出与“任务”或活动相关而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和学习的内容,培养同学们研究、探索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给出与“任务”或活动相关而需要进一步扩展的知识、技能,供同学们进一步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及各部分功能;了解本单元相关概念(如硬件、软件、压缩、复制、粘贴、删除、剪贴板等);了解常用计算机软件;了解Windows桌面、窗口的组成;了解文件夹的树状结构及资源管理器的窗口界面及作用。

  2、技能目标: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掌握文件/文件夹的选定、建立、重命名、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掌握文件的压缩和解压缩操作。能理解任务的要求,根据既定任务对计算机进行操作;能根据事物的属性和特征进行分类(如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区分、文件资料的分类整理);能比较、鉴别、阐明事物之间的类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如复制、移动等);能阐明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如概念的理解);能熟练使用Windows98操作系统,完成基本操作。

  3、情感目标:知道并遵守机房的操作规则,形成正确的使用习惯;感受相关的计算机文化和道德规范;逐步增强自律意识,能进行自我保护。 四、本期教学要抓好的信息技术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初步知识

  信息技术的初步知识(硬件、操作系统)方面:第一课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第十课把作品存入自己的文件夹。

  2、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本期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面有:第十一课用拼音写汉字,第十二课输入词组,第十三课标点符号的输入。

  3、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

  本期在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方面的内容主要是电脑绘画,分布在教材的以下几课:第二课学习“画图”新本领,第三课电脑简笔画,第四课保存“画图”作品,第五课描绘美丽的大自然,第六课拼装图形,

  第七课画方形和圆形,第八课让画图五彩缤纷,第九课创作新图画 第十四课为“画图”作品题字。

  4、努力提高学业成绩

  在一定程度上,期末考试成绩反映了老师教和学生学的情况。我希望尤其是后进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个较大的进步,另外,

  要科学地进行一些考试经验的培养,以适应将来的竞争。 5、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的过程。

  要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汲取活动教学的精髓,精心设计教学各个环节。我要努力做到重引导,更多的放手,让孩子充分地读书、充分地操作、充分地思考、充分地讨论,在自悟中学会分析,在合作中学会分享,要着眼于孩子的小学学习,更要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学习。

  四、工作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写好教案的同时,设计好每节课要做的练习,使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动手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2.充分利用好《练习与评价手册》,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同时,查找自己的不足与收获,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水平。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注重学生的行为养成。

  4、理论部分可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如先欣赏相关内容的学习课件与学生阅读课本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学,后采取练习题的方式检测所学知识,可将课本练习、练习与评价手册中的内容制作成电子版的,这样理论知识仍然可以在机房完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给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

  5、实践部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使用课件创设情境(如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可以利用文件内字符的操作为切入点),以电脑为意义建构工具,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索、交流反馈、总结规范等环节,激发兴趣,增长知识,培养技能。教学中,可灵活运用“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等方式,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任务,提高课堂效率。综合实践可采取“打擂台”的方式,巩固所学的单元知识,增强竞争与合作意识。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五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备注

  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南极的一些图片

  2、查找浏览南极的某些网站

  节约课堂时间,为本节课作铺垫。

  课堂导入

  1、展示图片。

  2、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这里是什么样的。

  3、你敢孤身一人去荒无人烟的地方探险吗?

  合作思考,想像探险,开动脑筋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鼓励和培养学生探险的超人智慧和勇气。

  经历探险

  1、出示南极探险文章。

  2、运用写字板。

  3、把文章注上拼音,使它成为一篇拼音读物。

  1、读文章感受南极,经历探险。

  2、打开写字板程序。

  3、在写字板程序中注入拼音,注意拼音之间要有空格。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互相帮助,互相探讨的思想。

  身临其境启动IE浏览南极大地的网站

  1、看浏览器南极大地

  2、听教师讲述,补充南极大陆

  感受南极大陆的美与险,可爱与宏伟,尤其是和平与环保。

  续写故事

  1、让学生说说你看了文章之后发生了什么吗?

  2、点评学生的文档续写。

  3、保存文章。

  1、学生合作论讨论,积极开动脑筋想想接下来会什么样?

  2、让学生空写自己的续述,并同学间交流。

  3、在文件中点保存按钮,进行保存写好的文件。

  1、学生的想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点燃学生的写作兴趣。

  2、复习以前学的保存文件的方法。

  交流小结

  1、辅导落后学生

  2、展示学生的作品

  3、提问学生练习题,尝试练习

  4、对学生在本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点评,并提出学习希望。

  1、学生继续完成自已的作品

  2、观看并点评同学的作品

  3、说说自己喜欢去哪里探险。进行尝试练习。

  1、能力的同学发挥更大的空间,鼓励落生的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2、让所有学生有再深入的学习目标。

  教后录:

  神秘的南极大陆一直以来一块圣地,有无数的奥秘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了南极的漂亮图片:神秘的极光,可爱的企鹅,白茫茫的雪地,这些景象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学生们说出了很多有关南极的优秀词句。然后让学生把我们的感受写下来,让学生汉语拼音的形式记录下来。汉语拼音也是我们来学习中文输入法来找汉字的基础,经过这次练习很好地完成了我们课堂上由英文输入向汉字输入的过渡,让学生明白了汉字输入并不难,只要会拼音就可以打字。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六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使用“录音机”截取声音和混合声音的方法。

  (2)通过“截取声音”和“混合声音”的学习,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声音文件进行编辑。

  (3)通过欣赏编辑的声音文件,激发学习兴趣,并能对同学们的作品做出合理的。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0.5~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声音的简单编辑。

  难点:声音的简单编辑。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声音的简单编辑是在声音的简单录制的基础上展开的,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创新能力特别有益,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这一点。

  2、教学方法指导

  对学生制作的录音文件进行编辑,学生的兴趣较高。教学中可以选择学生制作的优秀作品进行范例演示,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声音的编辑主要介绍了截取声音和混合声音,内容比较简单,建议采用任务驱动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展开教学。

  [资料]

  1、将声音文件插入到另一个声音文件中

  在“文件”菜单上,单击“打开”,定位要修改的声音文件,双击打开该文件。

  将滑块移动到另一个声音文件中要插入的位置。

  单击“编辑”菜单中的“插入文件”命令。

  选择要插入的文件,单击“确定”按钮。

  注意:只能将某个声音文件插入到未压缩的声音文件中。如果在“录音机”程序中未发现绿线,说明该声音文件是压缩文件,必须先调整其音质,才能对其进行修改。如果将某个声音添加到现有声音文件的中间,新的声音将替换插入点后的原有声音。录音机使用波形(.wav)文件。

  2、覆盖(混合)声音文件

  在“文件”菜单上,单击“打开”,定位要修改的声音文件,双击打开该文件。

  将滑块移动到文件中要混入声音文件的地方。

  单击“编辑”菜单中的“与文件混音”命令。

  选择要混合的文件,单击“确定”按钮。

  注意:只能覆盖未压缩的声音文件。如果在“录音机”程序中未发现绿线,说明该声音文件是压缩文件,必须先调整其音质,才能对其进行修改。如果将某个声音添加到现有的声音文件中,新的声音将替换插入点后的原有声音。录下的声音被保存为波形(.wav)文件。

  [教案]

  [课题]第27课声音的`简单编辑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使用“录音机”截取声音的方法。

  (2)学习使用“录音机”混合声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截取声音”和“混合声音”的学习,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声音文件进行编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编辑的声音文件,激发学习兴趣,并能对同学们的作品做出合理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声音的简单编辑。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任务驱动与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录制好的声音范例文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使用“录音机”程序进行声音的录制,下面,请你欣赏一下老师制作的“江雪”(带背景音乐)声音文件,和上节课听到的有什么不同?

  师播放“江雪”,学生欣赏。

  生:带有背景音乐……

  师引入课题:第27课简洁配音自己做。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1、截取声音

  任务:用编辑修改的方法删除“江雪”文件前后多余的杂音。

  (1)学生看书自学。

  (2)分组讨论交流。

  (3)学生上机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4)学生演示操作,师生点评。

  (5)巩固深化

  打开歌曲或古诗文件,删除前后的杂音片断并保存。

  2、混合声音

  任务:为“江雪”录音文件配上背景音乐,使录音效果更好。

  (1)出示任务及背景音乐“江雪音乐”所在位置。

  (2)学生看书自学并尝试操作。

  (3)交流。

  (4)巩固深化

  打开录制的歌曲或古诗文件,为它配上一段背景音乐。

  (5)欣赏

  3、探究实践

  任务:比较“编辑(E)”菜单中的“粘贴混入(X)”命令与“与文件混音(M)”命令,在使用方法与效果上有什么异同?

  (1)学生尝试两种操作。

  (2)分组交流操作。

  (3)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三、拓展练习,内化认知

  打开资源库,为不同的古诗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完成配音。

  四、交流,完善认知

  选择不同的学生作品进行交流点评,完善学生的审美认知。

  五、任务,结束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使用“录音机”程序进行声音文件的编辑,希望我们课后好好练习,力争做个音乐编辑小能手。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