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教案【精简3篇】

时间:2017-08-07 04:37: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第六节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教案 篇一

在物理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合成多个力的情况。而在第六节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合成两个力,这两个力的方向不同,且夹角也不相同。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利用几何方法来求解。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设两个力分别为F1和F2,夹角为θ。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力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水平方向上的合力为F1cosθ + F2,垂直方向上的合力为F1sinθ。利用这两个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我们可以求解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接下来,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利用力的合成求解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通过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我们可以求解物体的加速度,进而求解物体的速度和位移。

最后,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应用力的合成求解实际问题。例如,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向东,一个向南,我们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解物体的运动轨迹。又如,一个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力和一个倾斜力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

在学习第六节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教案时,我们需要掌握如何利用几何方法求解两个力的合成,如何利用合力求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如何应用力的合成求解实际问题。通过练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力的合成的知识,提高物理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第六节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教案 篇二

在第六节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合成两个力,这两个力的方向不同,夹角也不相同。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利用几何方法来求解。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设两个力分别为F1和F2,夹角为θ。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力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水平方向上的合力为F1cosθ + F2,垂直方向上的合力为F1sinθ。利用这两个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我们可以求解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接下来,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利用力的合成求解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通过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我们可以求解物体的加速度,进而求解物体的速度和位移。

最后,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应用力的合成求解实际问题。例如,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向东,一个向南,我们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解物体的运动轨迹。又如,一个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力和一个倾斜力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

通过学习第六节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如何利用几何方法求解两个力的合成,如何利用合力求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如何应用力的合成求解实际问题。这将有助于我们提高物理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力的合成的知识。

第六节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教案 篇三

第六节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教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二力合成演示器、投影仪、交互式动画

  教学设计示例

  (一)新课引入

  上一节我们学过了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但是物体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两个人在打夯时,他们用来提夯的力是互成角度的.那么,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又该如何合成求它们的合力呢?

  (二)新课教学

  1.演示实验

  参照课本中的演示实验中的第一步,请两位同学分别用弹簧秤向不同方向把橡皮绳拉长到某一长度,记录两个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学生操作,教师沿着拉力的方向做出力的图示)

  再用一个弹簧秤代替刚才的两个弹簧秤拉橡皮绳,即用一个力F代替F1和F2两个力的共同作用,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和拉力的方向.

  (教师演示并画图)

  2.分析实验

  (1)力F1和F2的合力大约多大?

  (2)合力F和两个力F1和F2比较,合力F比F1和F2之和大还是小?比F1和F2之差呢?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F比F1和F2之和要小,比F1和F2之差要大.

  3.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方法

  本知识点的教学可使用交互式动画辅助教学.

  以F1和F2的力的图示为一组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就可以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改变两个力的夹角重做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它们合力的方法是成立的.

  用投影仪将交互式动画投影到屏幕上,找几名学生亲自拖动鼠标,改变两个力的夹角,观察它们的合力大小如何变化,合力与分力的夹角如何变化?

  最后教师在学生观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两个力互成角度时,它们的合力小于这两个力之和,大于这两个力之差;两个力的夹角减小时,合力增大;夹角增大时,合力减小.当两个力的夹角减小到 时,合力就等于两个力之和.当两个力的夹角增大到 时,合力就等于两个力之差.因此可以说,我们在上节所学的在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是这里所学知识的特殊情况.

  (三)总结

  教师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力的合成的方法,例如三角形定则等.

第六节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教案【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