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优质4篇】

时间:2014-09-02 04:35:4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 篇一

课题:《春晓》教学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春晓》,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2. 通过朗读、理解和赏析,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朗读诗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理解诗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

1. 理解诗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2. 运用诗歌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春晓》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二、学习诗文(15分钟)

1. 学生跟读诗文,感受其中的节奏和韵律。

2. 教师解释诗中的生词和比喻表达,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三、赏析诗文(15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理解,引导其他同学进行思考和补充。

四、情感表达(15分钟)

1.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2. 学生可以模仿《春晓》的写作风格,写一段描写春天的文字。

五、诗歌欣赏(10分钟)

教师播放其他与春天有关的诗歌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诗人对春天的表达方式,拓展学生的诗歌视野。

【教学反思】

这堂课通过《春晓》的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讨论和写作,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达到了教学目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 篇二

课题:传统文化赏析

【教学目标】

1. 通过赏析传统文化作品,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

1. 赏析传统文化作品,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难点】

1. 理解传统文化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运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传统音乐或舞蹈视频,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赏析传统文化作品(20分钟)

1. 学生观看传统文化作品视频或图片,了解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生分组讨论作品的意境和艺术表达,展开文化赏析。

三、文学创作(20分钟)

1. 学生根据赏析的传统文化作品,进行文学创作,可以是诗歌、散文或小说等形式。

2. 学生可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展现自己的文学才华。

四、展示交流(15分钟)

1. 学生代表进行作品展示和分享,让其他同学欣赏和评论。

2. 学生互相交流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五、总结回顾(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看法,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传承传统文化。

【教学反思】

这堂课通过赏析传统文化作品和文学创作,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修养。通过学习,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踯躅不前,突兀,鱼贯而出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理解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这句话的含义、

  3、以读引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人与自然之间的故事,并交流读后感受、

  教学重难点:

  读中感悟,体会,理解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这句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

  图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激趣引入、

  (播放绿龟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是呀,它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朋友太平洋绿龟、你知道哪些有关它的知识(请学生回答)

  你知道他们的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大自然的秘密》(板书,指导秘密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字典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4,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完后师生评价读书情况)

  三、阅读交流、

  你还阅读了哪些人与自然的故事请在小组内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二课时

  一、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请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

  1,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在书上写上旁批(读后的感受)、

  2,小组内交流阅读收获、

  3,全班交流:

  (1),重点学习第十自然段

  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当时我们着急,内疚的心情、

  (2),突然,一只幼龟率先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解释词语踯躅不前,突兀,指导朗读体会幼龟犹豫不决的样子、

  (3),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解释词语鱼贯而出、

  (4),我和同伴们低垂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前进,似乎在这群凡人中间,一切都寂然静止了、

  理解句子含义、

  4,理解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这句话的含义、

  三、总结升华,抒写亲情

  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你有没有见过或听过类似的情况,请和同学们交流、

  作业布置:

  1,有感情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2,背诵第十自然段、

  3,阅读有关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秘密

  救一只幼龟不能见死不救

  救成百上千的幼龟补救

  附课文:大自然的秘密

  (美国)伯罗蒙塞尔

  我和七个旅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对到达南太平洋加拉帕格斯群岛。那些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龟孵化小龟的巢穴,我们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潮进入大海的。太平洋绿龟的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及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间离潮而出,争先恐后怕向大海。只是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断的沙滩,他们少不留心便可能成为海鸥等食肉鸟的食物。那天我们上岛时,以近黄昏。我们很快的就发现一个大龟巢。突然,一直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查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踯躅不前时,一只巢鹰突兀而来。它用尖嘴琢幼龟的头,企图把他拉到沙滩上去。我和同伴紧张的看着这一亩,其总以为焦急的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的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找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议论。向导极不情愿的抱起幼龟,把它引向大海。那只嘲鹰眼见着到手的美食给抱走只能颓丧的飞走了。然而,接着发生的是却是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事实很快使我们明白:我们原来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现在幼龟被向导印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消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的结伴而出。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挡,成百上千的幼龟结群而出,很快因来许多食肉鸟,它们确实可以饱餐一顿了。天啊!我听见背后有人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这是,即使只幼龟已成了嘲鹰、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我们的向导赶紧托下头上的棒球帽,迅速抓起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像海边奔去。我们也学者他的样子,气喘吁吁的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一切都过去之后,几十只食肉鸟吃的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两只嘲鹰仍静静的伫立在沙滩上,希望能够能捕捉到最后一只迷路的幼龟做佳肴。我和同伴们低垂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前进。似乎在这群凡人中间,一切都寂然静止了。终于,向导发出了悲叹: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 篇四

  课文简析:

  本文是一篇民间故事,讲张石匠手艺高超,但是愿意自夸,在与一个小伙子的比试手艺时,连连失败,他服输了,愿拜小伙子为师。故事告诉我们,技艺是没有止境的,人应该谦虚谨慎,不断地学习和锤炼,精益求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内容,懂得一个人即使有高超的技艺也不能骄傲自满,因为天外有天,艺无止境。学习张石匠和小伙子的美好品格。

  3、领悟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揣摩人作的内心,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并能续写故事。

  4、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揣摩人物性格,体会艺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在民间,有许多擅长某些手艺的人,我们统称为工匠。太行山脚下有一位张石匠,他手艺高超远近闻名,可他还要拜师,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民间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词,把课文读熟,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提问,相应板书:天外有天艺无止境

  过渡:课文是通过哪些事情来说明天外有天这个道理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再读课文。

  三、默读思考

  看问题读书思考:

  1、从对小伙子的态度中看出张石匠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2、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试了什么?结果怎样?请说明理由。

  一边读一边画一边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四、品读感悟

  (一)从对小伙子的态度中看出张石匠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1、指名回答,相应板书:骄傲—不服气—自愧不如

  过渡:张石匠怎么看不起小伙子的?

  2、学生自由读1—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两人的对话,品一品人物的语言。可分角色朗读。

  3、指导朗读

  多媒体出示:

  师傅,话别讲绝了,天外还有天哪!

  我干石匠的时候,你还没见过石头呢。

  手艺高的人我见过,可没见过像你这么傲的。

  怎么,你还懂点手艺?那咱们就比试比试,让大家评一评谁是高手。

  今天我俩见个高低,输了我拜他为师。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过渡:既然看不起小伙子,不爱听小伙子的话,那就得通过比试来见个分晓了。

  (二)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试了什么?结果怎样?请说明理由。

  1、指名回答,师板书:刻碑洗字刻东西

  2、指2名学生读分角色读刻碑洗字部分。

  张石匠的手艺怎么样?好在哪?这一次比试谁胜了?说出胜出的理由。

  多媒体出示图片,解释楷书草书飞白。

  张石匠服气了吗?读出有关句子。怕可以换成什么词?

  过渡:既然张石匠不服气,就再比一次吧。这次比什么?

  理解七棱八不齐,说出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石头来刻东西?

  3、在这次比试艺不如人的情况下,张石匠回家刻石链时会想些什么?请说一说。

  过渡:看来张石匠这次比试是胜券在握了,让我们来看看结果吧。

  4、回顾学法:刚才我们学习刻碑洗字这一部分是怎么学的?

  屏幕出示:

  ①分角色读一读。②互相比一比。③说出胜出的理由。

  按这样的方法自学下一部分。

  5、汇报。

  过渡:俗话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此时胜负已决,如果你是文中的张石匠,

  屏幕出示:看到小伙子的石算盘张石匠心想他的脸上于是对小伙子说说完

  通过这些你看出张石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出示:张师傅,我不是要在你面前露一手,只想让你懂得艺无止境呀!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五、拓展交流

  读了这篇课文后给你什么启示?

  六、总结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天外有天、艺无止境的道理。其实,我们在学习上也是无止境的。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永不满足,不断进取。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两句名人名言(多媒体出示)。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指导复述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导复述课文。

  二、识字写字

  1、课件出示要求认的字,检查认字情况,并进行扩词训练。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碑锤两字的写法。

  三、积累内化

  1、把自己喜欢的好词抄在自选车里。

  2、请你为这则故事写续集。

  四、实践活动

  把张石匠和小伙子比用石料刻东西这部分内容改成课本剧,先写出人物的对话,再演一演。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优质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