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加速度》教案【优秀3篇】

时间:2018-07-04 05:46: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物理《加速度》教案 篇一

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在学习加速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加速度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与速度、位移之间的关系。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一个矢量量,它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的变化量。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a=(v2-v1)/(t2-t1),其中a表示加速度,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其次,学生需要学会计算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通常给定起始速度、终止速度和时间,要求求解加速度。通过代入公式,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加速度的数值。需要注意的是,加速度的单位通常是米每秒平方。

最后,学生需要理解加速度与速度、位移之间的关系。加速度描述了速度的变化率,即速度每秒变化的快慢。当加速度为正时,说明速度在增加;当加速度为负时,说明速度在减小。而速度的变化又会影响位移的变化,因此加速度与位移之间也存在关联。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和动画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例如,可以通过汽车行驶的例子来说明加速度的应用,让学生计算汽车在不同时间内的加速度,并分析加速度对汽车速度和行驶距离的影响。

总的来说,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其定义、计算方法和与速度、位移的关系。通过实际案例和动画演示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加速度的知识。

物理《加速度》教案 篇二

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关键概念,它在描述物体运动时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速度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首先,可以通过实验来直观展示加速度的概念。例如,可以利用斜面上滚动小球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小球在不同斜面角度下的加速度变化,从而感受加速度与物体运动的关系。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其次,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来分析加速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让学生通过代入数据计算出加速度的数值,从而加深对加速度计算方法的理解。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加速度与速度、时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建立逻辑思维。

此外,可以通过讨论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应用加速度的知识。例如,可以讨论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问题,让学生分析自由落体物体的加速度、速度和高度变化的关系,从而拓展学生对加速度的应用能力。

最后,可以通过练习和作业来巩固学生对加速度的掌握。设计不同难度的计算题目和分析题目,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对加速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加速度的知识。

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速度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加速度作为物理学中的基础概念,对于学生建立物理学知识体系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加速度》教案 篇三

物理《加速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与意义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与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的比较,学生能够提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生活举例,学生能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对物理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速度的概念与物理意义。

  难点: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解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以同学们生活中经常坐的小汽车和摩托车为例,问同学们哪个更快,同学们此时大多数都会说汽车快,这时教师继续提问:假设一辆静止的小汽车和一辆静止的摩托车,两者同时发动,问谁更容易先将速度达到20m/s?同学们有的会说汽车,有的会说摩托车。教师此时总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摩托车更容易先达到20m/s,因为摩托车的反应更快,那这反应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今天就来探究这其中的“反应”。

  2、建立概念:

  提供两组数据:就这两组数据让同学们计算并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汽车、摩托车的速度以及1s内的速度变化量。之后教师做强化并引出1s内的速度变化量就是“反应”的快慢,我们在物理学中把这一个量叫做加速度。

  3、深化概念:

  强调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单位、计算公式、以及平均加速和瞬时加速之分和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联系。

  4、巩固提高:

  一子弹在穿入木块前速度为600m/s,穿出速度为200m/s,历时0。2s,问在模板中的子弹加速度?

  5、小结作业:

  总结课堂内容,让同学们思考v—t图像与加速度的联系。

物理《加速度》教案【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