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通用3篇】

时间:2016-05-07 07:21: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篇一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 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经过和结果。

3. 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民族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经过和结果。

2. 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基本情况。

2. 学习: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会输给日本。

3. 活动:分组讨论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经过和结果,每组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对国家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

1. 撰写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读后感。

2. 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研究报告。

高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篇二

甲午中日战争概述: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发生于1894年,由清朝和日本帝国之间展开。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关于朝鲜半岛的争夺,最终导致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赔款2亿两白银给日本,并在朝鲜和台湾设立势力范围。

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对中国影响深远。一方面,中国在战争中的战败暴露了清朝政府的腐败和软弱,引发了更多的民族危机。另一方面,战争后中国赔款巨额,领土被割让,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通过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我们可以看到近代中国的软弱和危机,也能够认识到民族意识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了解历史,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稳定,更好地振兴中华民族。

高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篇三

高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一、 基础知识目标

  丰岛海战和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日军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比较,分析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

  重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学习邓世昌等广大爱国官兵反抗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爱国意识。

  2.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社会制度腐

  朽、军事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中国军队战败原因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课时:一课时

  课型:讲授新知识课

  教法:多媒体电化教学、讲练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投影机、电视机、录像机、板书设计投影片、小结投影片、材料和练习投影片、《黄海大战》录像带、《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板书设计:(另页)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中日两国隔海相望,从古至今,两国邦交友好几千年;然而,在近代,日本曾经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一是甲午中日战争;一是30年代全面侵华战争。(投影板书:第四章第二节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一个区区小国,竟然那么大胆对中国这样一个央央大国发动侵略战争。究其根源是什么?

  2.讲授新课

  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改革--明治维新。它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个别提问)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成为亚洲唯一强国。由于资本主义本身具有扩张性,为了满足资产阶级的贪欲和转移国内人民的.斗争视线,在对外政策上,日本统治者竭力推行军国主义,他们制定了所?quot;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要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再以朝鲜为跳板征服中国。所以,日本是蓄意发动侵华战争的。(投影板书:根本原因: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那么,这场战争能避免吗?不。到19世纪末,清政府更加腐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必然的。那么,战争为什么刚好爆发于1894年?(投影板书:直接原因:朝鲜的问题)1894年朝鲜发生什么大事?朝鲜政府无力镇压起义,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日本乘机出兵。起义平息后,日本不但拒绝撤兵,反而大量增兵;俘虏和囚禁朝鲜国王李熙,并以保护侨民为名,驱逐清军。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突袭中国运兵船。

  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投影板书:爆发:1894年)日军早已准备,清军被迫应战。丰岛海战、牙山战役失利后,直隶提督叶志超率军一缕烟逃到平壤。战争爆发以后,中日双方主要进行了四场交战。(投影板书:主要战役: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威海之战)阅读课本,结合课本练习题1进行思考:用史实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2-3分钟)(播放录像:《黄海大战》)录像后,提问:中国军队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在那里?(先提问,后教师归纳)正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对外推行妥协投降政策导致中国军队在战争中的失败。战前,清政府不作认真准备;战争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万余名清军滞留平壤,贻误战机。平攘战役中,以慌报战功反被提升的叶志超一战即溃,弃城逃走;黄海战役后,李鸿章为保存实力,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内,不许巡海迎敌;辽东半岛战役中,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坐视大连、旅顺失陷;威海卫战役中坐等挨打,致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海军军费,置国家危亡于不顾。

  当然,在战斗中,也不乏可歌可泣的爱国官兵。如:左宝贵、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等。

  威海战役以后,清政府惊恐万分,慌忙向日本求和。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进行谈判,并完全按照日方意愿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投影板书:结果:《马关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为什么?阅读条约的主要内容,并思考课本P50思考题: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比较一下,说明《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为什么大大加深了?(1分钟)(投影板书:主要内容)教师结合《南京条约》讲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并分析其严重危害。得出结论:《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投影板书: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3.小结:(另页)

  4.巩固新课:历史手册P57第5、8、9题。

  5.布置作业:课本P50练习题。

高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