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案【优秀4篇】

时间:2018-03-03 06:18: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案 篇一

主题: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对比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特点和区别。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

4. 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类型音乐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特点和区别。

2. 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1. 通过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风格和节奏。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看法。

3.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活动,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表演或分享。

四、教学过程与安排:

1. 导入:播放一段传统音乐和一段现代音乐,让学生听后谈论不同之处。

2. 学习:介绍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定义和特点,并播放相关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

3. 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看法。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活动,让他们自由选择音乐进行表演或分享。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特点和区别,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对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对比,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音乐的魅力,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音乐欣赏和表演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案 篇二

主题: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比较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2.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类型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

4. 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特点和区别。

2. 如何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类型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1. 通过播放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其不同风格和节奏。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看法。

3.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活动,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表演或分享。

四、教学过程与安排:

1. 导入:播放一段民族音乐和一段流行音乐,让学生听后谈论不同之处。

2. 学习:介绍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定义和特点,并播放相关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

3. 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看法。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活动,让他们自由选择音乐进行表演或分享。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特点和区别,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对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比较,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的魅力,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情感。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音乐欣赏和表演活动,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案 篇三

)音准的小问题后,歌曲很快就学会了,还唱得很有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奥林匹克号角》。

  教学目标:

  1.欣赏《奥林匹克号角》。

  2.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奥林匹克知识。

  学生汇报完后,师总结。

  导入欣赏内容《奥林匹克号角》。

  2.欣赏《奥林匹克号角》。

  (1)初听乐曲。

  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速度?情绪?

  (2)师简介作品。

  (3)分段欣赏。

  听赏第一主题。

  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情绪?

  听赏第二主题。

  这段旋律的速度、节奏有何变化?与第一主题有何不同?

  听赏第三主题。

  这段旋律与第一、二主题又有何不同?

  (4)总结曲式结构。

  (5)完整欣赏。

  (6)欣赏了这首乐曲后,请说一说你的感受。

  3.观看录像片段:体现中外奥运健儿奋力拼搏、永不放弃的奥运精神的资料。边看边再次听赏。

  4.总结。

  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学习中外奥运健儿奋力拼搏、永不放弃的奥运精神。课后反思:

  在上完欣赏管弦乐合奏〈奥林匹克号角〉一课后,针对自己的教学虽然有欣慰的地方,但多少还有令我遗憾之处。《奥林匹克号角》是为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而创作的。乐曲高亢激昂,向全世界传递着友谊和真情,鼓舞着运动健儿们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在欣赏乐曲之前我先把管弦乐队编制及乐器做了介绍。在介绍乐队编制时,我介绍了管乐有铜管组(小号、圆号、长号、长笛、短笛等),木管组(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弦乐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竖琴等)。在介绍时我只采用了语言描述的方法。课后我觉着在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下这些不够,我应该给他们找一些相关图片和音响资料,让他们从视觉、听觉上立体的把握乐器的特征。在欣赏乐曲时,我让他们带着问题先听了一遍。然后分段再听。让同学门在我的引导下自己去感受乐曲的两个主题及不同乐器所表现不同的音乐等。经过这一个月的音乐践工作,我收获到了很多,讲台虽小,却可以给人带来无限的发挥余地和想象空间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无穷魅力,体会作者对维也纳的热爱、赞美和向往之情,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3.在阅读中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4.认识“兹、镂”2个生字,正确书写“韵、饰、坪”等9个生字。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无穷魅力及风韵。

  2.学习作者“从部分到整体”“从概括到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请学生在课前收集关于一些音乐家和维也纳这座城市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在欧洲的奥地利,有一座音乐名城——维也纳,古典音乐就是这座城市的名片。它座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更增加了这座城市的风韵。想了解这座城市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音乐之都维也纳》。(板书课题)

  3.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的脑海中会有什么问题?(预设: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维也纳和音乐有什么关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同学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同时想一想:维也纳是座怎样的城市?

  3.梳理课文脉络。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的?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预设: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2)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这几方面?(2、3、4自然段)

  (3)你们是怎样这么快就找到答案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这几段都是通过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进行描写的,每段的第1句就是这一段的总起句。

  【通过引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默读勾画和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且理清课文的主要脉络。】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具体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

  1.学习第2自然段。

  (1)先自由读,再指名回答这段的中心句。

  (2)教师引导理解“摇篮”。

  A.“摇篮”是什么意思?(我们最初成长的地方)

  B.为什么把维也纳比作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3)利用图片、抓重点字词(如“许多”“的”“都”“大部分”)引导理解,向学生简介在维也纳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的音乐家。(出示图片)

  (4)是啊,维也纳曾是这些音乐家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地方,维也纳这座城市对他们的成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就了欧洲的音乐,所以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5)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在读时一定注意突出重点词语。

  【在这段的学习中,重点理解“摇篮“的本意和引伸意思,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注重了与文本的对话,进行了思维的训练。】

  2.学习第3自然段。

  (1)师过渡:维也纳给那些音乐家以丰富的灵感,创作出流芳百世的作品。同样维也纳也以他们为骄傲。

  (2)大家读一读第3自然段,看一看你从哪儿能体会到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呢?(抓住“到处”“为了……都……”“就连……也……”这些词语进行交流。)

  预设①: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有没有听出他读的时候主要抓住了哪些词。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出示图片)

  预设②: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都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出示图片)

  预设③: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出示图片)

  (3)是啊,维也纳人到处都用音乐装饰着维也纳!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课文描写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在读文的基础上,借助课件中的图片,比较直观地进行画面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音乐之都维也纳到处充满着音乐的氛围。你从哪看出了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读书收获。

  预设①:人们在漫步时……(两句)

  预设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

  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合家欢乐的时候都会做些什么?(生交流)而维也纳人民呢?他们是把音乐当作精神食粮了啊!大家一起来读好这一句。

  预设③:更有趣的是,政府会议……成了一种习惯。

  (2)教师小结:在维也纳,小到普通市民家庭,大到政府,音乐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成了维也纳人民的一种习惯。

  (3)学生配乐朗读第4自然段。

  〔在教学中,力求鼓励学生在个性感悟语言的基础上,用有感情朗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真正做到从读中感悟。〕

  4.学习第5、6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对国家歌剧院的'描写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宏伟壮观,金碧辉煌,在全世界影响巨大)(出示图片)

  (2)作者怎样描写出了歌剧院的宏伟壮观和金碧辉煌?(利用数字说明的方法,体现歌剧院的宏伟,通过对“金色大厅”的描写,连用“金色墙壁、金色大门、金色镂花”几个带“金”字的词语,展现出了歌剧院的金碧辉煌。)

  (3)学了这篇课文,如果有人询问你“金色大厅”的情况,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呢?

  A?学生先自己练一练介绍。

  B?指名介绍。

  【通过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金色大厅”的印象,同时也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以锻炼。】

  (4)自学最后一段,了解维也纳传统节日的盛况。

  教师引读:“每年除夕,……

  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剧院中浓浓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歌剧院在全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四、回归全文,感情朗读

  1.作者是怎样向我们展示音乐之都维也纳的魅力的?

  根据板书进行归纳:课文用总起分述的结构,把音乐之都维也纳展示在我们面前。

  2.难怪有人会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失去了音乐,维也纳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美。”维也纳每天都沉浸在悠扬的乐曲之中。学完课文,你一定会对美丽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由衷地赞叹吧!请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领悟“总起—分述”的表达方法,从阅读中学习写作。通过再一次的感情朗读升华情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无穷魅力。】

  第2课时

  一、回顾课文,加深感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第3、4自然段。

  3?指名背诵。

  4.把自己学文后的感受写下来,写在课文空白处。

  二、学习生字,迁移练习

  1.识字和写字。注意“饰、坪、掺”等字的读音。练写课后的9个生字,注意写好“巷、谐、煌”等容易写错的字。要注意强调正确的写字习惯。

  2.填写恰当的词语。

  ()的歌剧院()的维也纳()的多瑙河

  3.读课后习题2中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及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风韵“多用于描写优美的姿态,在这里用“风韵”是采用了拟人的写法,比用“风采、景色”更生动感人。“飘溢”是飘荡洋溢,“回荡”是声音来回飘荡,这句话中用这两个词来写美丽的夏夜,公园里和谐的氛围和优美的环境,恰如其分。

  4.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或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抄写下来。

  三、语文实践

  课外搜集与维也纳这座城市相关的自然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为后面的图片展览做准备。

  【迁移练习和实践活动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丰富积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

  总起分述

  19 音乐之都维也纳?古典音乐的摇篮

  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世界歌剧中心?许多音乐家优美的乐章

  雕像、命名、音乐符号

  圆舞曲、演奏会、家庭演奏、庆典集会演奏

  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案【优秀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