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科学教案(最新3篇)

时间:2017-05-02 04:10: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 篇一

主题: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其基本特点;

2. 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3. 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向学生展示不同阶段的植物,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和繁殖的呢?

二、学习生长过程

1. 通过PPT或图片展示,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植物成熟、结果结实。

2. 让学生观察实验中种子的发芽过程,记录并描述每个阶段的变化。

三、学习繁殖方式

1. 介绍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包括花粉传递、授粉、受精等过程,无性生殖包括分株、扦插等方式。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观察

1. 分发植物种子或幼苗给学生,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植物生长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五、总结与评价

1.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 篇二

主题: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

2. 理解季节变化的原因,包括地球轨道倾斜和公转速度等因素;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模拟地球运动,加深对季节变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季节变化的原因;

3. 实验观察地球运动和季节变化。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地球运动

1. 通过PPT或模型展示,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包括自转一天、公转一年等基本概念。

2. 让学生观察实验中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拟过程,理解地球运动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三、学习季节变化

1. 介绍季节变化的原因:地球轨道倾斜和公转速度造成的不同季节。

2. 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通过调整地球轴倾斜角度和公转速度,观察季节变化的模拟过程。

四、实验观察

1. 分发地球模型给学生,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观察地球不同位置的季节变化。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季节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五、总结与评价

1.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地球运动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加深对地球运动和季节变化的理解。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 篇三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3、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教学难点】

  自制简易显微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

  【教学过程】

  一、显微镜的发展

  1、如何放得更大?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2、介绍各种显微镜

  1) 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2)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

  3)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1、怎样放得更大?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

  2、我们自制显微镜

  1) 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 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2) 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1-2个,否则课堂上的时间会不够)

  3)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三、小结

  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

  板书设计:

  略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