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精彩6篇】

时间:2018-03-06 08:18: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一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一个优秀的教案是每位老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一个好的教案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下面我将分享一个小学四年级数学的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概念,能够将小数转化为分数。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 小数的概念及转化为分数的方法。

2. 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概念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小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3.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转化小数为分数的练习,掌握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转化规则。

4. 拓展: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教案设计,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积极,他们对小数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同时,通过设计合作性的练习和拓展性的问题,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积极探索更多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二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们需要设计出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和探究。下面我将分享另一个小学四年级数学的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进行复杂运算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 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定义和基本规则。

3.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教案设计,我发现学生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积极,他们对运算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设计有趣的导入和合作性的练习,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更多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三、教学准备

  米尺、彩带、磁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还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度是多少?

  2.你们估计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验证一下。

  3.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预设:

  学生1: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20厘米。

  学生2: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米2分米。

  教师:课桌的长度如果以米为单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2)认识小数吗?在哪儿见过小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测量和记录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得不到整数结果,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四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具体的图形分类活动,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归类和梳理,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通过拉一拉,亲身体验、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感受三角形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实践中的应用。教材安排了三次对图形的分类活动。第一次是对已学的一些图形按是否是平面图形进行分类,第二次是对平面图形按其是否由线段围成进行分类,第三次是对线段围成的图形的边数进行分类。由此可见,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应该是一个主要的目标。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实用价值很高。由于特性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之间的类别特征;

  2、通过实际实践,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一、二个教学目标将在教学第二个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来落实。第三个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第三个教学环节“运用拓展,课外延伸”来落实。

  二、说学情

  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对它们的特征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分类的思想,学生也已经接触过,曾进行过数的分类。加上城区学生基础比较好,所以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应该不难。只是学生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应用平时关注的较少,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

  三、说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特别是通过课件展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实例,非常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学法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2、说学法

  (1)自主观察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时,才能最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图形的特点,思考分类的标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获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思考的前提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五大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对话交流,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图形,借机引出课题,交代学习目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学生分组尝试分类

  提出分类问题之后,让学生先思考一下如何分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借助学具分小组动手分一分,说一说。

  2、集中交流分类标准

  先让学生上台粘贴,再说一说是怎样分的。然后逐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边分边交流分类的标准。

  3、梳理思路,展示过程。教师用课件演示分类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图形类别特征的认识。

  4、动手实践,探讨特性

  先由生活中大桥、伸缩门等图片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如果换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然后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再让学生回忆学生中应用了特性的实例,加深对特性的理解。

  (三)运用拓展,课外延伸

  1、谁能说说图的意思(教材23页第3题)。为什么现在可以坐了?

  2、欣赏图片: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存在着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聪明的建筑师们不仅利用他们设计出了许多漂亮的建筑,同时又利用他们的特性设计出了不可思议的雄伟建筑。它们中有的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虽然历经风雨沧桑,但是依然完好无损保持了原样。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欣赏这些有名的建筑图片,去感受图形带来的魅力。

  3、课外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4、运用今天学过的知识加固摇晃的椅子。

  (四)总结评价,交流收获

  “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并对自己或者其他同学的学习给出一个评价吗?”学生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评价自己或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了成功,促进了发展。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笔算除法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初商过大,初商过小时的调商方法。

  2.能熟练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填一填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出来。

  2.下面的括号里最大填几?

  40( )<306

  30( )<207

  40( )<275

  60( )<194

  90( )<351

  ( )60<137

  3.根据试商情况,在括号里写出准确商。

  二、提高练习。

  1.填一填。

  (1)9331,把31看作( ),商大约是( ),计算后可知准确结果是( )。

  (2)12016,把16看作20来试商,商大约是( ),余数是( ),说明商( ),应试商( )。

  2.计算下面各题。

  3.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375□ 3要使商为一位数,□可填( ),余数是( )。

  (2)一个数除以17,商是14,有余数。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

  (3)7832可以这样想,把32看作( )试商,78里面有 ( ) 个30,所以商是( ),余数是( )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7里最多有( )个20 78里最多有( )个30。

  142里最多有( )个60 610里面最多有( )个80。

  2.笔算下面各题。

  18221=

  28836=

  29242=

  3.解决问题。

  饲养专业户王大伯家养了185只公鸡和229只母鸡,还养了46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的总分高呢?高多少?”的问题,随后呈现了常见的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用分步列式计算,另一种是用综合列式进行计算。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在研究的过程中,将计算方法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在探究的过程中,教材在解决问题之前先让学生估计一下结果,渗透估计的思想。

  对于情境中涉及到的一些专门用语,如“专业得分”“综合素质得分”,我要给学生稍作解释。当学生理解了情境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先估算,再组织学生独立探索,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练习的设计中“购物”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并且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大多数学生基础良好,对学习数学抱有浓厚的兴趣。经过几年对新教材的学习,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敢于质疑,有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有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设计教学过程需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实况录像。

  (播放本校田海燕老师参加全镇教职工声乐比赛的实况录像,学生看的十分投入,看完后一片掌声,并议论纷纷:“我们音乐老师唱的真棒!”“像名星!”“她得了第几?”“一定是冠军!”)

  师:同学们,田老师在这次比赛中的出色表演得到了评委的好评,经过初赛、复赛,最后她与小张幼儿园的贾春风老师争夺冠军。想不想看看她们的最后成绩?

  生:(急切的)“想!”

  (多媒体出示两位选手及其成绩的画面,形式与教材基本相同,5号选手变为田老师,9号选手变为贾老师)

  师: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谁能得第一呢?

  生2:贾老师能得第一,因为它的专业得分比田老师的高。

  生3:不对,田老师的综合素质得分比贾老师的高,所以田老师能得第一

  生4:我不明白“专业得分”和“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用哪个成绩决定她们的表现呢?

  生5:(非常自信地)我知道!我从电视上见过,专业得分就是演唱得分,综合素质得分就是音乐理论知识得分,把每个人的两项得分加起来进行判断谁是冠军。

  师:你真是个用心的孩子!就像你说的人们一般是将两项得分加起来判断谁的成绩好一些,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判断她们谁表现得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

  1、师:谁能估计一下她们的总分大约各是多少?

  生1:(思考)她们的成绩差不多,都超过9分了。

  生2:她俩的成绩很相接近,我们必须具体算一下,才能比出高低。

  师:该怎样算呢?请同学们试一试,看谁的方法欢迎!(学生立刻行动起来)

  师:谁想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1:5号选手的总分已经知道了,我要求出9号选手的总分,再和5号选手的得分进行比较。我的列式是:8.65+0.40=9.05 (分)9.43-9.05=0.38(分),田老师是冠军,比贾老师高0.38分。

  生2:我的想法和他一样,但是我是把两个算式合并在一起的,列式是:9.43-(8.65+0.40)

  师:为什么要有小括号呢?

  生3:因为要先算出9号选手的总分。

  师:像这样的加减混合题,同学们会一步一步计算出得数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生:9.43-(8.65+0.40)

  =9.43-9.05

  =0.38(分)

  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生:在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在加减。

  (三)拓展应用

  教师展示购物清单。

  新世纪超市购物清单

  20xx.09.15 15:41

  商品名称数量单价小计

  面包2 2.70元5.40元

  酱油1 4.85元4.85元

  应收:10.25元

  客付款:20元

  找零:9.75元

  师:从这张购物单上,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我想核对一下2个面包和一瓶酱油的总价对不对?

  生2:我想给阿姨验算一下,看钱是否找对?

  师:看来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吧!

  (学生活动后汇报)

  生1:第一个问题:2.70+2.70+4.85=10.25(元),和购物小票上一样。

  生2:第二个问题:20-10.25=10.75(元)

  生3:第二题不对,结果应该是9.75元,他忘记退位了!因为被减数是整数,小数点在个位的后面,所以我用竖式时,在20的后面点上小数点,然后补上两个0再计算。

  生4:我们也是这样想的,这样退位时不容易发生错误。

  生5:老师,我们没补写0,但我们心里是这样记着的。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在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少时,列竖式时,要给被减数的末尾添上0,如果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也可以不把0写出来。

  2、自编自算

  出示数据4.12 12.3 5.08

  师:用这些数能写出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算式吗?

  (学生编算式、交流)

  生1:4.12+12.3+5.08

  生2:4.12-12.3-5.08

  生3:他编的题我们现在没法算,应改成12.3-4 。12-5.08

  生4:12.3-(4.12+5.08)

  师:现在我们就来计算自己编的三道题,在计算时要注意同学们提醒的几个问题。

  五、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与之联系密切、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田老师是我班的任课教师,学生十分关心田老师能否得冠军,这种心理促使学生急切的想知道贾老师的总分,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

  练习的设计我尽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感到有趣味,而且也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我组织自己编题自己算,使枯燥的计算富有趣味性,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充分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案例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注重为学生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实现了自主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本节课从课题的引入到教学过程都注重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中挖掘教学素材。例如:为学生创设了本校教师参赛的实况,学生关心自己教师的成绩,学习兴趣油然而生,使课堂充满了情趣,并且使学生真实的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了数学源于生活。

  2、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本节课的教学不管是新知识的探究还是知识的应用。教师都能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去计算,去思考,去发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学生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空间。

  3、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从创设情境——探究算法——提高应用,充分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特别是练习的设计,“购物”和“自编自算”,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且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