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记叙文大全(精彩3篇)

时间:2016-02-05 01:14: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记叙文大全 篇一

题目:追寻梦想的旅程

我曾经是一个平凡的高中生,每天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然而,在高中的最后一年,我决定要追寻自己的梦想,开始了一段充满挑战和奇迹的旅程。

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志愿者的招募活动,他们要去一个贫困山区的小学支教。我心里一动,决定报名参加。于是,我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支教之旅。

到了山区,我看到了那里的孩子们,他们身上透露出的坚强和渴望知识的眼神让我感动不已。我下定决心要用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

在支教期间,我每天早早起床,为孩子们备课,然后进行教学。虽然教室简陋,没有什么教具,但我尽力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我用游戏和互动的方式教授知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支教的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志愿者和老师,他们为我提供了许多帮助和指导。我们一起分享经验,互相激励,一起度过了难忘的时光。

回到家后,我意识到这段支教经历对我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关心他人,如何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

这段支教之旅让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梦想,我希望能够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更多的孩子带去知识和希望。我决心要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实现梦想不断努力。

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记叙文大全 篇二

题目:守护家园的使命

我曾经是一个对环境问题漠不关心的人,直到有一天,我经历了一次令人震撼的事件,让我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那天,我和几个朋友去郊外游玩。我们来到一片美丽的草原,欣赏着它的美丽风景。然而,当我们走进一片森林时,我们看到了令人心痛的一幕。这片森林被乱丢的垃圾包围,树木被砍伐,动物们失去了家园。

我感到非常愤怒和难过,我决定要做点什么来保护我们的家园。于是,我开始参加环保组织的活动,学习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并积极参与各种环保行动。

在环保活动中,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讨论环境问题,一起制定行动计划,一起投入到环保工作中。我们组织了垃圾清理活动,植树造林活动,宣传环保知识等等。

通过参与环保活动,我逐渐明白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们的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必须要好好保护它。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动植物的生态环境。

我决心要将环保的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来。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我们的家园将会更加美丽和宜居。

守护家园的使命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我将继续努力,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记叙文大全 篇三

  与“智慧”的周庄一比,千灯就显得有些驽钝。商业的气息尚未染指这座古镇,明清最长的青石板街沉默不语。

  古戏台上,一群昆曲票友启口轻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来”字潺潺泻出,声歇处,“姹”以去声的破竹之势将曲调引入高潮。“似”,也是去声,却隐去了“姹”的振聋发聩,一路陡然直下,悲戚处,叫人落泪。像悲叹昆曲,像哀叹千灯。

  诚然,千灯在周庄面前,显得那样矮。但,在千灯,你能感受到水纹处千灯肺叶的呼吸、开合。在千灯,时间就像一只摇橹的小船,咿咿呀呀,你还未曾留意,它已穿过水域,到那边去了……

  直到延福寺钟声响起,我才觉知天色已瞑。

  碎碎的历史尘埃含着温润的水汽扑面而来。“夫唯

不争,则天下莫能为之争”,古镇的智慧,千灯的智慧,于此,悄然散发。

  我,愿逃离,逃离“智慧”的周庄。

  点评:可视为小游记,有讽有赞,精选细节,于对比中展示诗情哲理,不同于泛泛的“周庄游”。

  老爹

  老爹并不是我的亲爹,之所以这么称呼他,纯粹是为了与我那亲生老爸加以分辨。

  老爹是做杠秤的。一手老茧可见他技艺之精湛。没错,老爹已经出师四十年了。

  老爹是拜师学艺的,听说这做杠秤的是一户姓胡的人家。本来是不外传的,可是到了这一代却突然没有了接班的人,只好收下了老爹和蒋叔。他们两个人性格完全不同,老爹呆板甚至有些迂腐,而蒋叔却对人曲笑逢迎。

  他俩出师之后,在这一条马路两边各自开了一家秤店。一开始两家都红红火火的,可是日子一久,老爹的店面日趋单薄,冷清得有点凄凉,那褪了色的招牌即使挡在路上也无人问津。

  一日,老爹看不下如此冷清的店铺,便关了门,信步走到蒋叔的店铺。进店一看,可谓人气兴旺啊!崭新而又鲜亮的招牌,更是让老爹心里一揪,既疑惑又羡慕。

  老爹就呆在蒋叔家,一直到天很晚,蒋叔的店才平静下来。他俩在后院里摆上一桌小酒,边吃边聊。老爹有点羞涩地问:“师兄,你说我家店铺为啥那么冷清,眼瞅着就要关门大吉了。你的店,怎的就忙得不可交?”叹了口气,点了支烟,又给拧灭了。

  蒋叔笑笑说:“你怎么就这般榆木脑袋呢?都说顾客是上帝,上帝叫你给他的秤少一两。你不能给他多一钱。你听他的,照做便是了。嗬,想起来了,有个大商家叫我出五十杆缺二两的秤,要不我分你一半生意?”

  老爹听完,什么都没说,默默地喝完酒,朝蒋叔摆摆手:“那五十杆秤,你自己做呢!”

  老爹的店依然那么冷清。直到有一天,听说蒋叔的店被人掀了,他才跑过去看看。蒋叔被堵在店里,落魄得像条狗。老爹问:“要多少才可以补救?”蒋叔说是四十杆秤。老爹回去一连几日黑白不分地赶,总算帮蒋叔还清了。后来,蒋叔的店关门大吉,他在一天夜里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老爹的店却日渐红火了。现在,每当有人怀疑斤两有问题,小贩们总是丢下一句:“这是老陈的秤!”那人便作罢了。

  是的,老爹即老陈,名唤陈实。人们就敬重地这个“实”字。

  皱纹中的智慧

  岁月的车轮在人生的道路上辗过,深深的皱纹诉说着爷爷的人生,体现着纯朴的智慧。

  一、牛耕

  “呦喝,呦喝……”爷爷沙哑的呼声在空旷的地里显得格外清晰。天上乌云开始汇聚,要下雨了,我忙跑到田埂边。“爷爷,快回来!”“知道了,就这一块了,耕完再回去。”话毕,又吃起了呦喝声。天空果真飘起细密的雨。爷爷回来时身子已湿透,脚上沾满了泥。“爷爷,你把牛卖了吧,这牛都老了,耕地太费力了,现在有机器,很方便啊。”我望着爷爷,说出心里的想法。“小丫头,这牛耕虽然慢,也是老祖宗留下的法子,适用啊。趁爷爷还有劲,多耕些地,比机器耕得细呀,也不伤地。”如今,村里只剩爷爷这一头牛了,也只剩爷爷一个人还在用牛耕地。望着屋外的雨,我明白了:“智慧是一种历久弥新的经验。烟雨蒙胧中,一人一牛,多么和谐,多么自然。

  二、珠算

  “得咚、得咚……”爷爷撑着老花眼镜,拨弄着算盘,时不时地在小本子上记些什么。“爷爷,你在算账啊,我帮你吧。”“小丫头,你能帮我什么,你会用这老算盘吗?”爷爷笑着向我挑眉。“我用手机帮你算,你报数字就行,不比你这快嘛,而且又准。”“哎,你就不懂啦,你那新鲜玩艺我这把年纪学不会了。这老算盘倒好用,爷爷教你算吧。”“不要,我看着就晕了。”爷爷低下头去,眉头皱昆,自己又开拨。我偷偷地用手机计算,发现爷爷的结果那么精准,条理清晰。我明白了:智慧是一种熟能生巧的能力。一人静坐,手指拨弄,那般淡定,那么稳重。

  三、戏曲

  静夜,凉风习习,微弱的星光陪衬皎月,酒下清辉。爷爷在门前的老槐树下,抽着旱烟。“爷爷,夜晚天凉进屋睡吧。”“丫头,坐这儿,这点凉,爷爷还受得住。”“那您讲故事给我听吧。”“故事都给你讲遍了,没了呦,爷爷唱歌吧。”爷爷清了清噪子:“我本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转保定乾坤……”爷爷的歌声并不动听,却带着莫名的心颤、悲凉。望着爷爷皱纹间的无限认真,我明了:智慧是一种净化了的境界。一人一曲,那般投入,那么融和,在月夜下格外协调。

  小巷面条香

  小巷的深处是家面店,主人是位老人。

  老人一头白发,精瘦。当他悠闲地坐在门前台阶上抽烟时,透过那飘缈烟雾,我分明从他浑浊却深邃的眼中,看到了人世沧桑。

  面店是没有招牌的。每当清晨,小巷的人们尚未起身,面店的门就开了。那面香,便从小门中涌出,漫到每家的窗台。于是,人们被香味从睡梦中拖也,走进小店,端坐于桌前,等待着自己的一碗清香。这时,我才洞悟:此店若有了招牌,便俗了。

  小面店人少时,便由老人的儿子招呼着。人多时,就由老人来协调。每法上班族和学生党急着离开时,老人便向不忙的人拱拱手,道个歉,那人定会爽快地答应多等一会儿。我自然属于赶时赶刻的学生党,所以坐下来不久,便可获得一碗清香。吃完后,向周围的人道个谢,携着众人的善意目光走出去。迎来求学的一天。啊,有了这位老人,忙碌的小店始终不乱,时时溢出三分韵律,七分诗意。

  每当有人夸赞时,老人可不会廉虚,总是热烈地应承,并炫耀自己的汤面——面条是自家手制的,鲁是到乡下的钓翁讨来的野生鱼,就连水都是从自家院子的井里挑来的。有人打趣:“老人家,你的秘诀都透露了,不怕被抢了生意?”老人却一笑:“哪里是什么秘诀呦,谁都知道,但有谁像我这样坚持几十年呢?”

  老人的儿子也是厨师。熟客们会发现,父子俩的面颇为不同。所以,叫面时总要添一句:“老爷子的面”,或“小伙子的面。”至于我,编爱老人的面。老人的面筋道,叔叔的面偏软;老人的面,味轻,叔叔的面偏重。有人说:“小伙子的面是酒,宜趁热享用;老人的面似茶,宜慢慢回味。”的确,叔叔的面上会淋一勺虾子油,而老人却喜欢放上两三根香菜,几滴猪油。吃老人的面时,竟闻不到香气,惟有轻咬面条时,那香气才由面条的缝辽隙中迸溅出来。面条筋道爽滑,猪油鼓动鱼汤,鱼汤刺激你的味觉。老人的智慧,也许便是特灵魂留在面中了。

  终于一日,小巷被拆,小面馆也搬到另一条小巷。临走时,老人让儿子给所有人端上一碗面,面上分明是三三根香菜和几滴猪油。老人挑了几根面,喝了一口汤,点点头说:“有三分意思了。”

  后来,我又去吃一次面。老人已经不在,但叔叔的面里却分明有几分父亲的影子。至于在客人间熟念地招呼的,却是一位与我差不多大的小伙子了……

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记叙文大全(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