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精彩3篇)

时间:2017-07-01 05:45: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龙门石窟 篇一

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山下。这个宏大的石窟群始建于北魏时期,历经了数百年的发展和扩建,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龙门石窟以其精湛的艺术技艺和丰富多样的题材而闻名于世。

龙门石窟共有大、中、小三个窟区,分布在龙门山的峡谷中。其中最著名的是大窟区,包括了一千多个石窟和洞龛,总计有数千尊佛像。这些佛像造型各异,形态逼真,栩栩如生。龙门石窟的佛像以唐代的造像最为精美,清晰地展现了当时佛教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在龙门石窟中,有一座最引人注目的石窟,即第五窟,也被称为“佛教艺术宝库”。这个石窟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杰作,是中国最早的佛教艺术创作之一。第五窟的壁画、浮雕、彩塑等艺术形式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其中尤以壁画最为出色。壁画描绘了佛教故事、佛教经典和历史事件,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

除了壁画,龙门石窟还有许多其他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例如,第十窟的塑像群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这个塑像群包括了近百尊佛像,每一尊佛像都有不同的表情和姿势,给人以深深的震撼。此外,龙门石窟还有许多雕塑、彩塑和石刻等艺术作品,每一件都展现了古代中国艺术的卓越之处。

龙门石窟的艺术作品不仅仅体现了古代中国艺术的高度,也反映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石窟中的佛像和壁画向人们展示了佛教教义和佛教修行的重要内容,让人们更加了解佛教的智慧和美学。同时,龙门石窟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和学习。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也是人们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窗口。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精湛的技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智慧和美感,让人们感叹中国古代艺术的伟大和卓越。龙门石窟的存在,不仅仅是一座艺术宝库,更是一座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基石。

龙门石窟 篇二

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山下。这个宏大的石窟群以其精湛的艺术技艺和丰富多样的题材而闻名于世。在龙门石窟中,有一座最引人注目的石窟,即第五窟,也被称为“佛教艺术宝库”。第五窟的壁画、浮雕、彩塑等艺术形式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

第五窟是龙门石窟中最为壮丽的石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杰作。它的壁画以其细腻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而著称。壁画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佛教故事、佛经描绘、历史事件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十六国帝王图》和《佛祖图》。《十六国帝王图》描绘了十六国时期的帝王和重要人物,栩栩如生,栩栩如生。《佛祖图》描绘了佛陀的生平和教诲,给人以深深的敬畏之感。

除了壁画,第五窟还有许多其他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例如,石窟中的浮雕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栩栩如生的形象而闻名。浮雕的题材包括佛教故事、佛经描绘和佛陀的生平等。每一件浮雕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力,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此外,第五窟还有许多彩塑和石刻等艺术作品,每一件都展现了古代中国艺术的卓越之处。

龙门石窟的艺术作品不仅仅体现了古代中国艺术的高度,也反映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石窟中的壁画、浮雕和彩塑向人们展示了佛教教义和佛教修行的重要内容,让人们更加了解佛教的智慧和美学。同时,龙门石窟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和学习。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也是人们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窗口。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精湛的技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智慧和美感,让人们感叹中国古代艺术的伟大和卓越。龙门石窟的存在,不仅仅是一座艺术宝库,更是一座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基石。

龙门石窟 篇三

龙门石窟_1200字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为:山西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

  龙门石窟青山绿水,万像生辉,作为佛教艺术宝库,早在1961年既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7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它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这里是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到了隋朝,隋炀帝杨广曾登上洛阳北面的邙山,远远望见了洛阳南面的伊阙,就对他的侍从们说,这不是真龙天子的门户吗?古人为什么不在这里建都?一位大臣献媚地答道,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炀帝听后龙颜大悦,就在洛阳建起了隋朝的东都城,把皇宫的正门正对伊阙,从此,伊阙便被人们的习惯的称为龙门了。

  龙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温泉增辉。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石窟是我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是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由此可见,二十品在书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龙门石窟(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