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乒乓球课分组教学法的实验探讨论文【通用3篇】

时间:2011-09-07 01:45:3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对高中乒乓球课分组教学法的实验探讨论文 篇一

在高中体育课程中,乒乓球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反应能力和体能。然而,传统的整班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提高乒乓球课的教学效果,分组教学法被引入到乒乓球课堂中,以期在提高学生乒乓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分组教学法是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水平和特长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由几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内的学生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乒乓球训练和比赛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的角色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实施分组教学法之前,我们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于乒乓球课程的态度和期望。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乒乓球课程持有积极的态度,但同时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和比赛。基于这一调查结果,我们决定采用分组教学法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学生按照乒乓球水平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内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角色分工,例如有的学生擅长发球,有的学生擅长接球,有的学生擅长进攻。通过这种分工合作的方式,学生们在小组内相互学习、相互协作,共同提高乒乓球技能。

实验结果显示,分组教学法在提高学生乒乓球技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学生们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学习,不仅加深了对乒乓球技术的理解,还提高了技术的实践能力。同时,分组教学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然而,分组教学法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学生水平的差异,有些小组内学生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导致训练和比赛的效果不佳。其次,由于学生在小组内的角色分工,有些学生可能会感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受限,无法全面发展自己的乒乓球技能。

综上所述,分组教学法在高中乒乓球课堂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在实施分组教学法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只有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基础上,分组教学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乒乓球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对高中乒乓球课分组教学法的实验探讨论文 篇二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分组教学法在高中乒乓球课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从教师角度探讨分组教学法在高中乒乓球课程中的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

实施分组教学法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乒乓球水平和特长进行合理的分组。分组的目的是使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在技术和能力上相对均衡,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训练和比赛表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等方式来确定分组方案。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通过小组内的角色分工和任务分配,让学生们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在实施分组教学法时,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教师可以采用示范教学法,通过自己的示范来引导学生学习乒乓球技术。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内互相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小组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提高技术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积极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评估分组教学法的效果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训练和比赛表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等方式来进行。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乒乓球比赛和测试,对学生的技术和能力进行评估。通过这些评估手段,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分组教学法在高中乒乓球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实施分组教学法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基础上,分组教学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乒乓球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对高中乒乓球课分组教学法的实验探讨论文 篇三

对高中乒乓球课分组教学法的实验探讨论文

  [摘要]:高中阶段起始年级因生源来自各校,学生在体能、技能、思想与兴趣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鉴于这一情况,在认识传统乒乓球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紧扣素质教育的发展,对高中乒乓球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探讨,采取按水平分组的教学法,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实践教学效果明显。

  [关键词]:高中乒乓球课,分组教学法,实验

  1、问题的提出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尊重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的需要,选项课教学已被各高中广泛采用。据调查,乒乓球选项课是高中学生十分喜爱的体育科目。针对乒乓球教学内容多,课时有限,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水平高的“吃不饱”,水平低的“吃不了”的现状,要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优发展,应不断地寻找和完善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及个体差异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传统教学出现的问题,运用分组教学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教法产生的不同效果,提高学生技术水平和教学效果。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阳西一中高一级乒乓球选项的两个班学生(男生),实验班45人,对照班45人。

  2.2研究方法

  2.2.1调查访问法

  对阳西一中高一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与篮球技术水平,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2.2.2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的期刊学报、文献等。

  2.2.3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2.2.4实验法

  对阳西一中高一年级选项乒乓球的两个班分别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教学实验,实验班进行分组教学法,对照班进行传统教学法。

  3、实验条件控制

  实验时间:2007年9月——2007年12月,两班学生授课总时数为20学时。两班教学课次与测试时间基本同步;两班同器材场地,两班每课的运动量基本相近;两班教学在技术上要求一致;两班同授课教师;同一授课内容;同一内容考核(反手推挡球)。

  3.1对照班进行传统教学

  采取不分组的整体化教学,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常规教学进行。

  3.2实验班进行分组教学

  按学生的能力或基础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即把一个大的群体划分成若干个小的教学群体进行教学。

  3.2.1分组设计

  A组:能熟练运用各种乒乓球技术,自学自练能力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强,并在教学课中,对这些学生以练为主,采用重复训练法与变换训练法,综合训练法和竞赛训练法来安排乒乓球技战术的内容。同时对这些学生不限制他们自练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完成本课任务的基础上自由探索,增加练习难度。

  B组:基本掌握乒乓球技术,但不能熟练运用。素质、技术一般,但对所授内容都能接受。因此教学课中采用完整教学法进行授课,始终将教学大纲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进行学习和练习。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的“灵感”,使他们能从容地完成本次课所学的内容,这一组应重点抓,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C组:控球能力差,不能完成各种技术。这些学生素质与前两组学生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对完成课中所要求的技术动作有一定难度,因此对于这些学生不能急于求成,应将教材内容分成极小的步骤,一次即能掌握,然后将这些步骤按难易程度,严格顺序加以编排,同时采用多种辅助手段来帮助他们进行练习。另外还要给他们多留一些作业让他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A组同学的帮助下进行练习,使这一组学生的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减少和杜绝不及格现象。

  3.3分组教学步骤与手段

  第一步是分类组合,第二步是优化组合,第三步是升降结合。分类是基础,优化是重点,升降结合是补充手段。优化组合应在整体教学时间上占三分之二以上的比例。特别注意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所在的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教学阶段变化的规律及教学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3.3.1分类组合

  按照掌握技术的差异进行组合,这次组合在开课第一周摸底测验和对学生基本情况与篮球技术水平进行调查访问所得到的信息对该班选项的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人数按实际情况而定,但技术类型,基础水平必须相近。测验后,根据摸底和反馈信息的实际情况将所有人员编入各组进行教学即可。分类组合可为任课教师提供一定的数据,便于备课和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主要精力投放在C组上。另外,注重在篮球技术好,水平高的学生中培养骨干,然后教师通过开运动处方把课堂内容和所要采用的练习手段交代给骨干学生,当教师辅导A组和B组时,骨干学生就可以带C组练习。强调一点的是对骨干学生的培养应在课余时间下功夫去培训。

  3.3.2优化组合

  在分类组合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教学过程后而进行一次较大的调整,是分组教学法中的第二步。分类组合过一段时间后,各组内部受运动技能发展规律的制约,出现了较大技术分化。这种技术上的分化随着教学进度不断发展扩大,各组内部又出现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教学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新的优化组合。此时,教师再对全体学生进行测验,其根据主要是看学生对各种技术的掌握是否熟练,是否巩固,看其控球能力,然后依据测验后的结果,认真细致地研究讨论,把学生分成三个梯队,简称1、2、3小组,将所有掌握技术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集中组合为第1小组,其他水平依次为2、3小组,组合中应注意尽可能地缩小群体中的差异,更好地体现优化组合的优越性,有利于教学顺利进行。

  3.3.3升降结合

  合理地运用升降结合的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积极上进的奋斗精神,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组教学虽更切合学生水平特点,便于因材施教,但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随着教学进程,各小群体在教师的精心施教下,群体中又会出现一定的分化。这种分化主要是冒尖和落后的特殊现象,人数不多,但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冒尖的影响到优秀率,落后的影响到及格率。合理的利用升降结合手段,将对个别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鼓励和补救的良好效果。随着教学进程的深入,在同一组别中必然会出现有个别人技术水平提高很快,也有个别技术水平停滞不前,甚至落伍的现象。采用升降手段,冒尖者上调,落伍者下调。这样就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4实验结果与分析

  随机从高一级中抽取人数相等的两个班,按照优、良、中、差在实验前进行测验比较,实验班与对照班是相对等值的,是可比的同质样本(见表1)。

  通过教学实验,对两个班进行(两人互相反手推挡)考核

,得出综合评定成绩。对考核成绩进行T检验。两班优秀率对比:实验班比对照班高出11%。及格率:实验班比对照班高出10%。不及格率:实验班为2%,对照班为11%。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计算出T值为2.71,查T值表,得出P<0。05(显着性差异),可见分组教学效果显着(见表2)。

  三个月的乒乓球教学实践其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表明,分组教学法,不仅切实可行,而且颇有成效(见表2)。高中乒乓球进行分组教学克服了过去因差别不分,教学中进行有难度的练习时,技术差的'同学失误多,中断练习时间长,从而影响课的密度和运动量的现象;避免了技术好的同学因教师采用的练习方法简单,而不能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技术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更能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通过对高中乒乓球课分组教学实验,证实在乒乓球选项课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便于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较好地解决了乒乓球教学中的“技术好的吃不饱,技术差的吃不了”的现象,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分组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那种不辨对象,不旬层次,不分差别的较为单一且不重实际的教学观念和模式,这种教学法是符合学生固有的认识规律,是今后教学方法改革深化的一种尝试。诚然,尝试的过程也暴露出一些新的矛盾,诸如分组一细,教学面大,教学点散,势必增加了怎样侧重;如何协调教学管理上的难度;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学生纪律方面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有待于日后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思考与探讨,不断完善分组教学法,进一步提高乒乓球的教学质量。

  4.2建议

  4.2.1分组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与拓展知识水平范围;要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和锻炼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4.2.2教师备课时应根据不同组的能力设计教学内容;在实施分组教学时,教师无论是“辅优”还是“补差”,要注意情感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要建立起成功的信念和自信心,对于差生要给予更多的“偏爱”。

  [参考文献]:

  [1]王新。乒乓球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49—55。

  [2]丛声平。体育统计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14—121。

  [3]黄龙。高一年级乒乓球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体育科研,1998,19(2):47—49。

  [4]苏健。谈乒乓球中的推挡教学[J]。体育教师杂志社,1998。17(4):26—28。

  [5]林波。浅析分层教学在乒乓球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师友,2006。4(2):1—3.

  [6]宋江波。中学乒乓球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与分组教学[J]。体育师友,2006。6(5): 2—14。

  [7]张斌。乒乓球教学研究。体育教学[J],1985。16(2):25—27。

对高中乒乓球课分组教学法的实验探讨论文【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