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课堂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论文【最新3篇】

时间:2017-05-05 01:11: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浅论语文课堂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课堂已经不再只注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而是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缺乏口语表达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要提供一个积极、开放的语言环境。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学生敢于开口说话的地方,老师应该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老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说话,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其次,要注重口语训练的实践性。语文课堂中的口语训练不能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而是要注重实际应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比赛,让他们有机会用口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情景对话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口语训练,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另外,要加强对语音语调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仅包括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还包括语音语调的正确性。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朗读课文或背诵古诗等活动来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同时,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最后,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口语交流。语文课堂中的口语表达能力是需要不断锻炼和实践的。因此,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参与口语交流,积极参加班级演讲比赛、朗读比赛等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从中得到成长和提高。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需要提供一个积极、开放的语言环境,注重口语训练的实践性,加强对语音语调的训练,鼓励学生多参与口语交流。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实施,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语文课堂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浅论语文课堂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二

语文课堂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与学生自身的语言素养有关,还与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首先,要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词汇是口语表达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学生才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应该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讲解和课后巩固等环节,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并引导他们在口语表达中灵活运用词汇。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交流能力。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仅是说出正确的句子,还包括听懂他人的表达并做出回应。因此,老师应该通过听力训练和口语交流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交流能力,让他们在实际的语境中学会理解和运用语言。

另外,要注重语法和语言表达的培养。语法和语言表达是口语表达的基本要素,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语法和语言表达方式,学生才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应该注重语法和语言表达的教学,通过讲解和练习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法和语言表达方式。

最后,要提供一些实践性的口语训练机会。语文课堂中的口语表达能力是需要不断锻炼和实践的。因此,老师应该提供一些实践性的口语训练机会,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演讲比赛等活动,让他们有机会运用口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从中得到成长和提高。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需要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交流能力,注重语法和语言表达的培养,提供实践性的口语训练机会。只有通过这些综合的培养措施,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浅论语文课堂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三

浅论语文课堂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论文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们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在过去,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及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却并未摆到应有的位置。为适应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创设交际情景、讲究授课艺术和手段,给学生提供更多“说话机会”,让学生了解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真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那么,应该怎样把口语表达的训练很好地融入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呢?本文提出了几种训练方法,希望口语能力教学能够得到充分的重视。

  一、要重视朗读

  许多语文老师在教学时,会觉得朗读课文会浪费课堂时间,认为学生朗读不出课文所蕴涵的情感,因而常常选择让学生默读课文或者放录音带让学生听。这些老师不明白,朗读对于口语表达能力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因为朗读是将书面语言转换成有声语言的一种活动,朗读训练要练语音、语调、语气,是口语表达训练的一种基本方式。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教授朱自清说过:“朗读对于说话和作文也有帮助,因为练习朗读得咬嚼文字的意义,揣摩说话的语气。”

  朗读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说话的胆量,还能锻炼发音器官和发音技巧,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丰富口头表达的内容和方法。著名的文学家、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只有反复吟诵,才能作到对课文有深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化为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这就是说,将课文中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容、表现力强的语汇、语式储存在自己的大脑里,供选择使用,这自然会增加口语表达的能力。

  二、创造性的复述

  复述是把读过的文本、看过的电影、戏剧,听到的消息、报告等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给别人听。这也是锻炼言语加工能力,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创造性复述的方法,如改变人称的复述,把第一人称的文章改为第三人称,如复述《社戏》;重新组织材料的复述,把《纪念刘和珍君》改为《刘和珍斗争实录》,要求把原文中有关刘和珍斗争事实的材料组织起来,进行复述等等。这样的创造性复述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强化问答,鼓励质疑

  问答,是学生回答教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质疑,是学生向教师或同学就课文提出疑问。

  问答在语文课堂中运用得比较广泛。知识的传授往往要通过互动的形式来进行,不可能只是教师单方面地灌输。因此教师往往会在教课过程中提出许多问题,学生要回答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开动脑筋锻炼思维能力,同时也要学会组织语言,把自己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运用语言很好地传达出来使得老师和同学能够明白自己的意思,这就是一个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这种问答形式在课堂中应得到继续强化。比如上《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皇帝是怎么被骗的?大臣是怎么被骗的?骗子是怎么得逞的?从中你看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骗子没有骗过小孩?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做?现实社会中

,有这样的事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这些问题的提出,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在这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很自然就训练了学生口语的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质疑在课堂中运用得较少,这也受到传统师者为尊的思想的影响,学生对老师的观点反驳或质疑得很少。但是质疑较之问答其实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的作用更大。因为问答形式中,学生答问题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而质疑是学生问问题,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少了老师的引导,学生在说话的胆量和口语表达的逻辑方面的要求更高,因而训练的效果会更明显。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因多鼓励学生质疑。

  四、进行讨论训练

  讨论是两个以上的人就某个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研讨的一种活动,在社会生活中,讨论是人际交往中经常用的一种形式,小到家庭里讨论家庭事务,朋友间讨论学术问题;大到人民代表大会上讨论国家大事,国际会议上讨论世界大事。因此,口语表达训练中,讨论训练是重要的一项。 讨论训练在语文课堂中也有很大发挥空间。可以讨论课文中人物性格、思想感情、结构形式等等。在相互切磋和争辩中,激发发言的动机,创造发言的环境和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在讨论中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和组织语言应答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口头表达的勇气和技能。讨论时发言要有勇气,只有主动发言,才能参加到讨论中去;也只有参加到讨论中去,才能使说话的技能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五、口头作文训练

  作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训练的机会也是有很多的。因为口语表达和作文的表达过程大体是相同的,区别仅在于一个是用口说,一个是用手写。说与写相比,简单而迅速。所以训练写的前前后后,都可以配合说的'训练,口头作文就是很好的训练方式。

  口头作文是根据一个话题,连贯地说一篇完整的话。这就可以提高口语表达的条理性、连贯性和完整性。“出口成章”虽然目前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做到,但是这应该是口语表达训练的方向。如果说出来的话也能像写出来的文章一样明白、完整、有条理,没有啰嗦的废话,那将大大提高说话的水平和效果。

  而且口头作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学生动笔之前,先让他们把要写的内容有头有尾、有条有理地说给大家听,由同学和老师评论,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提出改进意见。经过自己的口说,大家提意见,动笔写作文时,心里有了谱,不会感到困难,写出来的文章质量也会比较高。口头作文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帮助大家明确题意,开阔思路,是所有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提高了写好作文的信心。同时也给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教室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这样的口头作文训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练习说和写的兴趣。现在许多老师在进行作文训练时都选择这种先说后写的训练方式,效果都非常好,因而这种口头作文的方式越来越得到推崇。

  以上这些方法都是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文本教学联系在一起的,是穿插于老师的授课过程中的。其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进行一些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口语表达训练,比如在课堂上组织进行演讲或是辩论赛等等。

  六、演讲训练

  演讲,又称演说、讲演。它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宣传某种主张看法的一种讲话方式,是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紧密配合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宣传方式。

  老师可以设置课前十分钟等,给学生创造演讲的机会,可以拟定题目,也可以自由发挥,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这对于说话的胆量、心态的控制、语言的组织与表达都有一定的要求,是口语表达训练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好的演讲不仅要有好的口才,而且要有敏锐的思想,出色的主张和广博的知识。演讲是各种才能综合表现的一种艺术。因此,演讲训练在锻炼口才的同时,也必然会磨练思想、扩充知识,从多方面提高。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都有益处。

  七、辩论训练

  辩论是对某一论题,持完全不同或相反意见的双方展开论辩,以驳倒对方的错误观点树立自己正确观点为目的。辩论较讨厌尖锐、激烈,是非、正误鲜明,对辩论双方要求较高,因而锻炼也比较大。

  辩论是一种听说能力的综合表现形式。参加辩论的人,一方面必须听明白对方话语的意思,迅速归纳出要点辨别它的是非所在;另一方面,要明确自己意见与对方意见的分歧,迅速组织自己的辩词,并用清晰流利的语言,有理有据地阐明观点、驳斥对方,征服听众。辩论中,学生处于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对语言表达的组织、陈述的要求最高。因此,辩论训练是全面培养学生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的有效手段。当然,重点还是培养口头论辩的能力。

  除了上述的这些方法,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讲故事、口头报道、致词、谈话等等。繁荣汉语口语教学,发展交际语言研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努力下去!

浅论语文课堂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论文【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