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养生要领

时间:2015-02-03 03:25: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太极拳的养生要领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由于其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圆活连贯,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协调脏腑。太极拳可养神、调气、健身,对于溃疡病、慢性胃肠病、气管炎、慢性肝炎、心血管病、神经衰弱等病症具有预防和治疗效果。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养生法。

  练习太极拳,进行保健养生需了解其中的的锻炼要领。

  一要神静体松,以静御动。练太极拳时切忌精神和躯体肌肉的紧张,要始终保持神静,排除思想杂念,以使意识内守,全神贯注。形体放松,上要沉肩坠肘,下要松胯宽腰,以使经脉畅达,气血周流。

  二要全身协调,以腰为轴。练太极拳要求全身协调,浑然一体,以腰部的轴心运动为纲,做到定根于脚,发劲于腿,主宰于腰,形动于指,神注于眼,手动于外,气动于内,神为主帅,身为神使,做到手到、意到、气到,而眼神先至。

  三要呼吸均匀,气沉丹田。调息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呼吸以腹式自然呼吸为主,呼吸之深长均匀与动作之轻柔圆活相应。一般来说,吸气时,动作为合,气沉丹田,呼气时,动作为开,气发丹田。

  练习太极拳应选择公园、广场、树林、花园等环境安静而幽美、空气清新而旷达的场所,每日早晚及傍晚均可进行。练习时要根据个人体质,循序渐进。每次练习时可先分段练,渐渐打完整套拳路,当身体不适时,应酌情暂停。饱食及醉酒之后,也不宜立即练习。

  这是专家推荐给中老年人的最佳健身运动。

  这项由台湾医院复健部所做的太极拳健身研究,有90名50-64岁的中年人及76名65-80岁的老年人参与,分为太极拳组和不运动的对照组,其中太极拳组练习太极拳平均达五年以上。

  结果测量两组心肺耐力发现,有打拳习惯的中年男性,最大摄氧量较同龄者增加29%,女性则增加15%;而有打拳习惯的老年人,最大摄氧量也较同龄者多出18%至19%。

  由于心肺耐力(最大摄氧量)会随着年龄渐长而下降,经过持续追踪这些中老年人两年后,再度测量发现,有持续打太极拳习惯的中老年人,心肺耐力减少量只有不运动者的一半,显示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的心肺耐力具有保护效果。

  而太极拳的好处还不只在维持心肺耐力,太极拳对增加身体柔软度及降低体脂率也有帮助。

  由于许多中老年人都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部分高血压患者练习太极拳三至六个月后,血压平均可降低5-10毫米汞柱;

  而糖尿病患者练习打拳后,轻微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依靠饮食及运动控制血糖,不必再吃药,中度糖尿病患者平均用药量也可减少20%,这显示太极拳运动也有降血压、血糖效果。

  太极拳重意不重力,讲究身心合一。在锻炼时通过各种柔和动作,以一定的呼吸运动能促进心、肺、肠、胃等内脏的机能活动。同时,太极拳的每一个

动作都用意识加以引导,起到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既有一般拳术活动肌肉筋骨的好处,又有调息养神的功效,所以特别受到老年人的喜爱。但在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练拳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

  一般来说,练拳以清晨为宜。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点豆浆、麦乳精之类的饮料,或吃几片饼干,但千万不要吃饱。接着可结合散步做一些随意的准备活动,然后静立片刻,调匀呼吸,排除杂念,准备操拳。

  二、练拳时要用意而不用力。

  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意识来支配的,从而达到精神和肌肉两方面的锻炼。老年人在操拳时,最好能选择一个清静避风的环境,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要边练拳边与人交谈,以致失去锻炼的功效。同时,要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一定的驾势,做到量力而行。如年高体弱的,可采取姿势较高的小架子,尤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在做“分腿”、“踢腿”、“下势”等动作时,千万不要用力抬腿或下蹲,只要意识上想到了,同样可以得到锻炼效果。

  三、练拳时尽可能做到柔、缓、松、轻相结合。

  由于老年人受到体力上的限制,练拳时应尽量柔和、放松、自然、缓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增快等副作用,即使初学者,也要做到这一点,尤其身体较弱或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更要掌握好这个要领。

  四、练拳时应掌握深匀细长的呼吸。

  匀细深长的呼吸,不但可以提高“吐故纳新”的效果,同时也能改进血液循环和内脏活动机能。由于这是一种与动作相结合的腹式运动,初学者可能感到有困难,应在锻炼中慢慢适应,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故意用力呼吸来达到所谓的“气沉丹田”,以免出现头晕目眩,心跳气促等现象,影响自然呼吸。

太极拳的养生要领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