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端午节的来源(优秀3篇)

时间:2017-06-06 01:29: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端午节的来源 篇一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被誉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端午节最早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伟大的诗人、政治家和爱国者。他为了救国忧民,不顾一切地劝谏楚国君主,但却遭到了反对派的排挤和诬陷。最终,屈原被楚国君主放逐,并在楚国大江中投河自尽。

屈原的死让人民感到非常悲痛和愤怒,他们纷纷涌到江边,举行祭祀仪式,以表达对屈原的缅怀和哀悼。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人们还捧着粽子投入江中,以此来哄骗鱼虾,使它们不再伤害屈原的遗体。

此后,为了纪念屈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会扎制各种形状的粽子,举行划龙舟和飘雄黄等活动,以纪念屈原的忠诚和爱国精神。这就是端午节的来源。

端午节的习俗非常丰富多样。除了吃粽子和划龙舟外,人们还会在门前挂上艾草和菖蒲,以驱邪辟邪。此外,还有一种叫做“躲五毒”的游戏,人们会在室内放置五种毒虫的模型,然后蒙上眼睛,用手摸出其中一种,以测试自己的运气和勇气。

在现代社会中,端午节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是纪念屈原的忠诚和爱国精神,也是人们团结互助、追求和平与和谐的象征。无论是在家庭里还是在社区里,人们都会积极参与各种庆祝活动,共同感受节日的喜悦和团圆的氛围。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端午节的来源 篇二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被誉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端午节最早是为了祛除瘟疫和驱除邪恶而设立的。

据史书记载,早在战国时期,端午节就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日。当时,中国的南方地区经常受到瘟疫的侵袭,人们深受其害。为了消除瘟疫和祛除邪恶,人们开始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各种祈福仪式。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仪式就是划龙舟。人们相信,龙是神圣的动物,具有神奇的力量,可以驱除邪恶和瘟疫。因此,划龙舟成为了端午节不可或缺的活动。人们会在江河湖海中划龙舟,以祈求平安和健康。

此外,人们还会在门前挂上艾草和菖蒲,以驱邪辟邪。艾草被认为具有驱邪的功效,而菖蒲则被认为可以辟邪和祛病。人们用这些草药来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邪恶和瘟疫的侵袭。

在现代社会中,端午节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积极参与各种庆祝活动,共同感受节日的喜悦和团圆的氛围。无论是吃粽子、划龙舟还是挂艾草和菖蒲,这些习俗都寄托着人们对健康和平安的美好祝愿。

总之,端午节是为了祭祀和纪念屈原,同时也是为了祛除瘟疫和驱除邪恶。这个节日凝聚了人们对忠诚、爱国和健康的向往,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端午节都是一个令人期待和难忘的节日。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端午节的来源 篇三

  转眼间,我们又要迎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重大节日之一,每一个节日都有其特殊的含义。您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您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吗?屈原是谁?端午节的传说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吧。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传说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

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

  端午节的来源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端午节的来源]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端午节的来源(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