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传说(通用3篇)

时间:2015-01-02 02:22: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端午节传说 篇一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据说最早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而关于屈原的传说也是端午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屈原为了救国,劝说楚国君主采取正确的政策,但被政敌陷害,被贬为乡下。在乡下的日子里,屈原心灰意冷,感到非常失望和绝望。最后,他选择了投江自尽。

当楚国人得知屈原投江自尽后,纷纷划船去救他。可是,他们来到江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江水把屈原的身体卷走,无法救他。为了避免鱼虾噬食屈原的尸体,人们纷纷载着食物下江,希望鱼虾吃了食物,就不再吃屈原的身体。

此后,人们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都会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除了屈原的传说,端午节还有一个与屈原有关的传说,那就是屈原的精神进入了一只蜜蜂的体内。每年的端午节,人们会用蜜蜂蜜来制作粽子,以纪念屈原。

端午节的传说丰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这些传说不仅是人们对过去的纪念,更是对爱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每年的端午节,人们在划龙舟、吃粽子的同时,也在传承着这些美丽的传说,让端午节的意义得以传承和延续。

端午节传说 篇二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说。除了屈原的传说,还有其他与端午节相关的传说。

其中一则传说是关于粽子的起源。相传,在古代,一个叫做孟婆的老婆婆,每年的端午节都会做一种特殊的食物,叫做孟婆汤圆。她会将糯米捣碎后包上红豆馅,蒸熟后浸泡在浓郁的桂花汤中。这种美味的食物非常受人们喜爱,大家都争相品尝。

后来,孟婆的孙子得知了孟婆汤圆的制作方法,并将其改进为现在的粽子。他用竹叶包裹糯米和各种馅料,再蒸煮而成。这种新的食物非常受欢迎,很快传遍了全国。人们为了纪念孟婆和她的美味食物,每年的端午节都会制作和食用粽子。

另外一个与端午节相关的传说是关于龙舟赛的起源。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叫做屈原的政治家和诗人,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楚国做出了很多贡献。然而,由于政敌的陷害,他被贬为乡下。在乡下的日子里,屈原感到非常失望和绝望,最后选择了投江自尽。

当楚国人得知屈原投江自尽后,纷纷划船去救他。可是,他们来到江边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江水把屈原的身体卷走,无法救他。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开始划龙舟,希望能够驱赶江中的鱼虾,让屈原的身体得以安息。

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端午节的内涵,也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敢精神。每年的端午节,人们在欢庆的同时,也在传承和弘扬这些美丽的传说,让端午节的意义得以传承和延续。

端午节传说 篇三

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传说,你们了解多少呢?大家可以通过下面两篇发

文章进行详细的了解。

(1)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另一个传说是,唐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听见黄巢来了就纷纷逃难,惟恐避之不及。这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妇人背著包袱,手里抱著个男孩象是在逃荒,感到很奇怪,就上前询问。那妇人说,“听说黄巢杀人不眨眼,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调去守城,我只好带着孩子逃命去了。”黄巢听罢,对这妇人产生了恻隐之心,说,你回去把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们家的人了。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老乡亲。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了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於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後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另一个传说是,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他看见一个妇人背著包袱,一手拉著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著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听了,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於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後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2)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传说

端午节传说(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