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作文【精选6篇】

时间:2012-08-01 08:15: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元宵节作文 篇一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又称为上元节。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在家中祭祖、守夜、贴对联,并在晚上点亮彩灯、放烟花、品尝元宵。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让人们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元宵节最有特色的莫过于赏灯了。在这一天,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大街小巷都会挂满彩灯。五彩斑斓的灯笼、灯彩,让整个城市仿佛变成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人们晚上一起走街串巷,欣赏各式各样的彩灯,尤其是各种形状的灯笼,如花灯、动物灯、人物灯等,都让人流连忘返。赏灯的同时,人们还会欣赏舞龙舞狮、击鼓传花等表演,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除了赏灯,元宵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猜灯谜。人们会将灯谜贴在灯笼上,然后让其他人猜谜语的答案。猜谜是一项智力游戏,既考验参与者的智慧,也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猜灯谜的过程中,人们可以相互交流、思考,不仅可以锻炼大脑,还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元宵节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那就是元宵。元宵是由糯米制成的,外面包裹着各种馅料,如豆沙、花生、黑芝麻等。元宵有圆满之意,寓意着团圆和幸福。人们在元宵节这一天会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品尝美味的元宵,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元宵节作文 篇二

元宵节是一个充满乐趣和节日气氛的节日,而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增进了友谊和亲情。

元宵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点亮彩灯、放烟花,营造出热闹的节日气氛。人们在赏灯的同时,也会结伴前往公园、广场等地方,观看各种表演,如舞龙舞狮、击鼓传花等。人们相互交流、互相欣赏,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和温暖。

在元宵节这一天,猜灯谜也是人们喜爱的活动之一。人们会将灯谜贴在灯笼上,邀请亲朋好友一起猜谜。猜谜不仅考验智力,也增加了互动和娱乐性。在猜谜的过程中,大家可以相互讨论、思考,增进了友谊和团结。

此外,元宵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那就是吃元宵。人们会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品尝美味的元宵。在吃元宵的过程中,家人之间会互相分享、互相帮助,增进亲情。而元宵的圆满形状也寓意着家庭的和睦和幸福。

总之,元宵节是一个充满乐趣和温暖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通过赏灯、猜灯谜、吃元宵等活动,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增进了友谊和亲情。元宵节不仅是团圆的时刻,也是人们心灵相通的时刻。

元宵节作文 篇三

  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元宵节古时称为上元节,中国民俗传统,说的是一元复始、大地春回的节日夜晚,天高月悬,彩灯盏盏,老人孩子观灯猜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夜幕降临,灯市里人流如潮,佳人执扇遮面,才子作画赋诗。一路灯谜谁解,烟花谁读,甚为遐意。天公作美,连日来阴雨绵绵,可到今天,丽日普照,是夜定为万里无云的好时光。

  考史知,元宵节源于汉代,说是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惠帝刘盈死,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而后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而元宵的起源据民间相传,春秋楚昭王在某个正月十五日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昭王请教孔子,孔子道“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令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是寄托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浮萍果这一说法很有意思。

  燃灯观灯起源于中国三大教其一的道教“三元说”。其内容是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而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是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燃灯观灯,汉时已有此事。到唐时,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风靡习俗。诗人卢照龄曾在《十五夜观灯》中描述元宵节燃灯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何等壮观啊。经历朝历代传承,节日灯式渐渐繁多,灯的名目内容也目不暇接,镜灯、凤灯、琉璃灯等,大家如果有印象的话,前些年上过央视的“恐龙之乡”的四川省自贡市,灯节更为旷世。其采用各式材料制作各式精巧花灯并举办“恐龙灯会”而闻名遐迩。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燃放烟花爆竹助兴。

  再说说“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新增活动,首现于宋时。南宋临安每至元宵节制迷,猜谜。初始为把谜语写于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她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天各一方的有情人会将思恋写于纸笺折成船形,上着点燃的蜡烛,临波放逐,寄托情愫。天各一方的有情人会将思恋写于纸笺折成船形,上着点燃的蜡烛,临波放逐,寄托情愫。不少地方节庆时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上元节,吃“五谷饭”、喝“聪耳酒”,以期五谷丰登,耳聪目明。上元节的主要活动是赏月,伴有各种游戏,过去有“火炬战”,比火炬亮的时间长短;“车战”,两台车相撞,比哪辆结实;“石战”,两伙人互相扔石头,看谁能抵得住。搞这些活动时,全村男女齐出动,或参加比赛,或敲鼓助威,或吹箫鼓劲。晚上进行“迎月”、“踏桥”等娱乐活动。迎月,大家纷纷举火炬上山。山高处迎圆月,据说谁先登山望见初升的圆月,谁当年就最有福。迎月之后,男女老少伴着欢快的歌舞,在月光下踏桥。传说,在上元月光下来回踏桥,可以康宁无祸。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国对家的概念非常讲究,虽然新年才过,很多人已奔赴异乡打拼,在这节日里,都会遥望故乡祝愿亲人安康如意。家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忙碌人世,为的就是一个安稳和睦的家庭,老人孩子以及相伴终生的爱妻。

元宵节作文 篇四

  我是非常喜欢过元宵节的。每年的正月十五,如果时间允许我都喜欢回老家过,因为在我的老家闹元宵才是正月里的重头戏,从正月十三开始,家家户户开始张灯结彩,大红灯笼从顶楼一直一溜烟地挂到一楼,门外的走廊上挂满啦一盏盏精雕细琢的大木雕灯,到啦夜晚这些灯全部被点得贼亮堂,光这些就足以把节日的喜庆渲染的一览无余,更不用说还有那些闪烁的彩灯也不偷闲来凑热闹啦……

  上面的这些还都不算什么,在我们老家闹元宵最热闹、最让人尽兴的就数那迎龙灯。龙灯在我的家乡意味着神圣、节庆、吉祥,会给大家带来好运,所以每次迎龙灯前,有把稻草窝成一个团点燃,准备去迎龙灯的人从火上跨过驱除邪气,以自己神圣干净的躯体去迎龙灯的习俗。龙灯的头和尾都是用蔑等原料扎成龙的样子,然后用白纸糊上,彩绘上龙的花纹,把龙头、龙尾打扮的非常的高大威猛、栩栩如生,与传说中的龙一样。龙身是由每家每户的板凳灯组成,每桥板凳灯上扎两个非常漂亮的花灯,上面还点缀着美丽的插花呢;当然板凳灯也有很简洁,简洁的就只有两个清一色的灯笼组成,但是即便是清一色的灯笼组成,当灯亮起来时在那夜色中也是非常亮人眼的。当夜幕降临时,在锣鼓的喧天声中,在烟花爆竹的嘭啪声中,在大人孩子的喧笑声中,龙灯缓缓起舞啦……龙灯所到之处,人们都蜂拥相迎,眼中到处是烟花所闪过的美丽、那些腾空而起的的烟花把夜空装扮的异常缤纷妖娆;耳中到处是鞭炮的劈啪声、锣鼓的喧天声、人们的欢笑声;鼻中所嗅到都是“硝烟”味,空气中到处传递着人们的幸福、兴奋、开心……

  龙灯就在人们这样的期盼中开始表演啦,在那笔直的街道上开始啦“拉灯”,“拉灯”就是龙尾想要当“老大”,不愿意跟着龙头走,所以倒转过来往回跑,迫使龙头往回倒,等龙头反映过来是怎么回事时,当然不愿意放弃做老大的机会啦,就会使出所有的劲继续往前跑,这样一来拉锯战就展开啦,哪边的人力量大,哪边的人跑得快,龙就往哪边游动,随着龙灯来来回回的游动,锣鼓鞭炮在边上不停的凑热闹,龙灯越拉得欢,鞭炮也越放得欢,锣鼓也敲得越急、就象战场上的战鼓在擂动,人们也笑得更欢、哄也起得更带劲……有些时候由于人们使出的力量不均衡,龙灯中间可能被拉断啦,而两边的人们还在往各自的方向飞奔,等到龙头发现自己的尾巴不见啦时,龙头只有放下架子在锣鼓唢呐声中回头寻找自己的尾巴归队,这个时候龙尾就象一只斗赢啦的公鸡似的,神气地等着龙头用鞭炮和锣鼓唢呐去赔礼道歉……一直到迎龙灯的人们跑累啦,龙灯才缓缓的继续前行,远远望去那蜿蜒的龙灯真的就像是一条游动中的龙,随时准备腾空舞起。

  龙灯的精彩不仅仅“拉灯”,更精彩的还有“偷灯”和“赛高”。当龙灯到啦比较宽广的操场上时,龙尾就悄悄的把龙头围在啦操场的最中央,而龙头发现被包围时当然是想突围啦,所以就试图着左冲右突想冲出重重包围圈,这就是“偷灯”。正当这条龙灯在这边突围时,恰缝来啦另外一条灯,这个时候“内战”就暂时被搁置在一边啦,两条龙之间就展开啦“竞美”比赛,当两条龙的龙头迎面相聚时,迎龙头的人们就尽量把自己的灯高举,比赛谁的龙姿态更高昂,这就是“赛高”。由于我们是在镇上,过元宵时几乎每个村都有龙灯,所以经常是好几条龙在同一个操场上“短兵相接”,记得最多的时候是九条龙在一个地盘上盘旋争夺,那一个个高昂的龙头此起彼伏,让人目不暇接,那么多绚丽的灯把那黑夜几乎折腾成白昼啦,整个操场就只看见一片旋转的灯光……那灯旋转着旋转着,把人们所有的欢乐、把整个元宵都带进啦那旋转而开心的世界,把人们带进啦灯的五彩缤纷,带进啦欢乐的顶峰……

  我们家乡的元宵节不仅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就是山上也会被一盏盏红红的灯所装扮的,那是后辈在自家的亲人坟前点亮的灯,那是邀请已逝亲人一起欣赏一起闹元宵的灯,那是思念亲人的灯……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元宵节,是否是很热闹呢?

元宵节作文 篇五

  元宵节晚上,皎洁的圆月悬在夜空,显得分外静谧。

  在这美好的夜晚,我们家人团聚在一起,爷爷、奶奶、妈妈,还有伯伯、哥哥,大家围着圆桌吃团圆饭。今天可真不寻常,平时不大下厨的爷爷亲自给我们做出了一桌美味佳肴。真没想到,爷爷竟是十八般厨艺样样会。大家吃着这带着浓浓亲情的团圆饭,格外香甜。

  大家开始互相祝福。哥哥说:“祝我们这个大家庭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祝大家欢乐。”哥哥说完后,爷爷奶奶接着表示祝愿。

  一会儿,爷爷端来了一大碗汤圆,笑嘻嘻地说:“吃吧,吃吧,这汤圆可有特殊的含义哟!它是我们一家团团圆圆,美美满满的象征!”说完,大家都争着吃起那香甜的汤圆来。

  这时,我发现奶奶却在默默地流泪。我知道奶奶是在想念远方的儿子和女儿。看到奶奶在流泪,我也更想爸爸了。我放下汤圆,和奶奶紧紧地搂在一起,伤心地哭起来。我不怨爸爸,我知道他正在繁忙地工作着。为了使长江不再泛滥,不再浑浊,爸爸日日犷夜夜操劳着,白发越来越多,脸上皱纹也越来越明显了。可他无怨无悔,节假日仍坚持在岗位上。还有四姑妈,她远离家园到加拿大去研究教育工作。虽然奶奶知道这是全家的光荣,但是依然想念他们。

  电话铃响了,是四姑妈的越洋电话。奶奶高兴得破涕为笑。接着又是爸爸节日的问候电话。我赶忙跑过去,从妈妈手中抢过话筒……全家充满了欢乐和温馨。

  在元宵节之夜,祖国妈妈也在和自己的儿女们吃团圆饭,可惟有宝贝儿子—台湾没有回来。奶奶在想念自己的儿女,祖国妈妈也在想念自己的儿子—台湾。我们衷心地祝愿下次吃团圆饭时,儿女们都能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中。

  小时候春节一过,就和表姐表妹计划着去讨好舞龙灯的大叔,希望几个大叔让在元宵舞龙灯时,驾着我们姐妹几个坐在“龙”上“腾飞”。一段时间生活在农村乡下的亲戚们合伙开的工厂旁边的小楼里,记得住在乡下的亲人总在那欢聚一堂,还一起过...

  都说家乡自贡今年花灯做得精巧,我的心也有几分荡漾了,急于观赏的心情,终于驱动了我的脚步。用不着春燕来剪断料峭的春寒,温柔的风已带来春天的气息。正月十五夜,天空悬着皎洁的犹如白璧的圆月。

  在我眼中,元宵也没什么意思,它就意味着大伙儿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瞧我爸妈在那儿忙得不可开交,就知道我家要来客人了。今天来的都是爸爸的同学,一会儿来了要叫叔叔好。看吧,又开始安排任务了。

  火树银花不夜天,家家户户过元宵――元宵节在我记忆中是热闹的,充满欢笑的,值得回味的,就像一杯醇美甘甜的葡萄酒,喝一口让人回味无穷。记忆中的那个元宵节晚上,爸爸驾着车行驶到龙山西公园,立马,我便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姚江两...

  考试吧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节日风俗的作文:元宵节学做包汤圆,望给大家带来帮助!今天,我刚从午睡中醒来,走出大厅看见奶奶正在搓着一团粉团,我问:“奶奶你搓粉团干嘛?”奶奶说;“彬彬想吃汤圆吗?”我说:“当然想吃。

  考试吧为大家整理了元宵节吃汤圆作文:元宵汤圆,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来临啦,家家户户都在用笑脸迎接元宵节的到来。

  考试吧为大家整理了元宵节小学生作文:元宵历险记,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倒进面粉,放上水,和成面团分成小团,捏成碗形,裹进豆沙馅,捏紧口,搓圆。“哇——”我这个豆沙小元宵“诞生”了。

  考试吧为大家整理了元宵节三年级作文:元宵节包汤圆,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元宵节这天,我起的很早,因为我要学习包汤圆。我先拿出汤圆粉,把汤圆粉倒进小盆里,再放一些热水,把汤圆粉搅拌均匀,然后用手大力地揉捏汤圆粉,揉呀揉,捏...

元宵节作文 篇六

  "窗外月儿圆又圆,全家欢聚吃汤圆。"今年的元宵真特别。有什么特别的呢?就让我在下面慢慢道来吧。

  今天,我这个平日的"小馋猫"突发奇想,要大显身手——做元宵啦!

  我从冰箱中拿出馅儿,哇!口味真丰富啊!有芝麻、咸菜、青菜……可是这些我都已经吃腻了,远远不可能满足我的胃。这时,我一转身看见了家里囤积的水果。我灵光一闪,就包一个水果元宵吧!

  我将米粉倒进盆里,下一步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被"军师"——老妈看见了,说道:"看花容易绣花难,碰到拦路虎了吧,不会做了吗?告诉你……"妈妈来为我"指点迷津",听了妈妈的话,我茅塞顿开。先倒入沸腾的水,倒了一半进去,然后搅拌起来,直到搅不动了,才停止了。

  开始包元宵了,由于糯米是粘性的,容易粘在手上,为了不让我的手变成元宵,我特意戴了一次性手套。我先捏下米粉团,因为戴了一次性手套,我感觉它很有韧性,捏起来很容易。我先把它搓成小圆,再把它鼓鼓的"将军肚"从中间按下去。呀!"油水大肚"漏气了,是时候放宝贝啦!我把香蕉放进了"藏宝库"中,由于香蕉很软很大,有一些超过了"城门",管它吧,反正这就是我创造的"元宵一号"。"元宵一号"通体白色,可是形状"惨不忍睹"——不方不圆,还有的很扁。我照着"元宵一号"的样子创造了2——10号,我觉得我是一个"小女娲"。古有女娲造人,今有小鲁梓航造元宵。哈哈,不多说了,赶紧下锅吧!

  我将元宵放入沸腾的水中,拧到大火。很快,水沸腾起来,很多晶莹的泡泡在跳迪斯科。可是元宵不顾外面这么热闹,"沉睡"在锅底,仿佛"冬眠"了一般。就在这时,老妈出手相救了,她拿起铲子,把元宵向前推了推,说:"糯米粉是粘的,要推一推才能防止它们粘到锅底。"又过了一会儿,元宵们变胖了,也变得白白胖胖、晶莹剔透,像一个个胖娃娃慢慢探出了小脑袋。我按照妈妈的吩咐,拧小火,在焖了一会儿,元宵可以出锅了!

  我赶紧拿出碗,把我的元宵们盛了出来,等元宵冷却后,我的元宵们无一例外地被我吞下了肚。

  优爸点评:小作者的这篇文章用生活化的语言分享了一家人在一起做元宵的场景,既有自己包元宵的动作,也有对包出来元宵的描写,还有自己和妈妈之间的互动,让整个过程中的节日气氛得到了很好的展现!优爸先说说小作者的语言,小作者将自己活泼的性格融入了语言中,语言幽默、风趣,妙语连珠,把元宵形容成"将军肚"、"油水大肚"、"藏宝库",把元宵的开口比作"城门",还给自己的第一个成品命名为"元宵一号"……最别致的,小作者巧用拟人,让泡泡跳起迪斯科,而元宵"沉睡"、"冬眠",真是可爱,小作者的语言让读者和优爸都能清晰地了解到元宵的状态,更是把元宵都写活,仿佛元宵本身也在过节一般!另外,小作者的动作描写很到位,一开始的"搅拌"、中间的"捏"、最后的"拧"等大量动词的精彩运用,让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地展开,这也是很很值得表扬的部分!

元宵节作文【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