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作文(推荐6篇)

时间:2019-04-02 09:20: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元宵节的作文 篇一:传统与现代的元宵节庆祝方式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最后一个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传统的元宵节庆祝方式多种多样,而现代的元宵节庆祝方式则更加多元化。

传统的元宵节庆祝方式主要包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活动。元宵节晚上,人们会点亮各种漂亮的花灯,这些花灯造型各异,有的是动物形状,有的是人物形象,色彩斑斓,煞是好看。人们在花灯下观赏、拍照,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同时,也有许多灯谜摆在花灯旁边,人们可以猜灯谜,增添了趣味性和互动性。吃元宵也是传统元宵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人们会制作各种口味的元宵,如芝麻、豆沙、花生等,并在家人和朋友间分享。

而现代的元宵节庆祝方式则更加多样化。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被应用到元宵节庆祝活动中。人们可以通过手机APP或VR眼镜来体验互动的花灯,无论是赏花灯还是猜灯谜,都能够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得到更加真实的感受。此外,一些城市还会举办大型的花灯展览,将传统的元宵节庆祝方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盛宴。除了传统的元宵制作,现代的元宵也开始注重创意和口味的多样性,如水果味、巧克力味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

传统与现代的元宵节庆祝方式各有特色,虽然现代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便利,但传统方式却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情味。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元宵节的庆祝方式都是为了增进人们的亲情和友情,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放松心情,感受节日的快乐。

元宵节的作文 篇二:元宵节的习俗和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被称为灯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包括许多有趣的习俗和传说。

元宵节的习俗主要包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在元宵节晚上,人们会点亮各种漂亮的花灯,这些花灯造型各异,有的是动物形状,有的是人物形象,色彩斑斓,煞是好看。人们在花灯下观赏、拍照,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与花灯相伴的还有许多灯谜,人们可以猜灯谜,增添了趣味性和互动性。而吃元宵则是传统元宵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人们会制作各种口味的元宵,如芝麻、豆沙、花生等,并在家人和朋友间分享。

元宵节的传说也很有趣。最有名的传说是关于汉武帝和美丽的织女的故事。相传,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她和牛郎相爱并结为夫妻,但上天不允许他们在一起。于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织女和牛郎之间的河流会变成一条银河,只有通过天帝的许可,才能够在这一天相见。因此,人们在元宵节这一天会在户外放飞孔明灯,寄托对爱情的美好祝福。

除了这个传说,元宵节还有许多其他的传说和习俗,如猜灯谜的传说、闹元宵的习俗等。这些传说和习俗不仅富有趣味性,也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团圆的渴望。

元宵节是一个充满热闹和快乐的节日,既有传统的习俗和传说,也有现代的庆祝方式。人们在庆祝元宵节的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感受着节日的喜庆和温暖。

元宵节的作文 篇三

  今天,作文班的孔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与众不同的作文课——猜成语比赛。我们可是快笑翻天了!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在纸上写出一个成语,谁都不可以偷看。老师请一个人上去做动作,分甲乙两队,每队刚开始都是100分,每队先答两题必答题,必答题每题10分,必答题答完后做抢答题。抢答题每题20分,答错都不减分。

  游戏开始了,先出场的我们甲队的一个小个子男生。他是这样比的,头指一下,然后伸出3个手指头,手臂指一下,伸出6个手指头。我们一看就知道是三头六臂,我们得了10分。到乙队了,乙队的一个男生上了,老师给他看了一下成语,他“啊”的一声,开始冥思苦想,但还是想不出该怎么比才好。乙队于是派出了一个带眼镜的女孩,她朝着天花板画了一个圆圈,看着它,用手在脖子上做出很口渴的样子。一下子就被她猜中了。经过这一轮的必答题,两队的得分相等,比赛很激烈。

  第二轮的抢答题开始了。先是请了我们队的人上去。他看了老师给他的成语,想了一会儿,比了一个兔子的动作,马上就被猜中了,毫不费吹灰之力,可老师说不算。举棋不定猜了好久才猜出来。上去的三个人摆的动作都差不多,愣是没人猜得出来,后来杨赞一猜就猜出来了。要数最好玩的是气势汹汹没有一个人猜出来。先上去的是乙队的人,她比了一个动作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连上去几个同学比得我们一头雾水,老师只好说出来是什么成语。

  这次的猜成语比赛,使我学到了好几个新成语。既丰富了知识,又收获了快乐,真是一举两得。

元宵节的作文 篇四

  假期生活就像一棵棵结满果实的果树,每一颗果子都是那么可爱,都蕴藏着我假期中那些快乐的故事。现在,我就摘一颗最甜最大的果实,把里面藏着的故事告诉你。

  那是兔年元宵节的晚上,婶婶带着我和姐姐一起去文庙看花灯。一路上,我和姐姐手牵着手,连蹦带跳的,别提有多开心了。路上我们还买了四个小花灯,其中那个小兔子花灯最漂亮,它的里面还可以发出一闪一闪的光,小兔子栩栩如生,似乎还在调皮地眨着眼睛,冲着我笑呢!

  终于我们来到了文庙。哇!里面的人可真多呀!两边的廊檐下挂着的花灯都亮了起来,瞧,红的、绿的、紫的、蓝的,五光十色,成了一片灯的海洋,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

  “快来看哪!是小白兔。”姐姐叫道。瞧!那只小白兔全身通亮,正在用力地拔着一根大胡萝卜呢。旁边那两只小白兔边啃着胡萝卜,边神气活现地冲着它笑呢!

  沿着廊檐,我们继续往前走。各种花灯造型各异,高高的挂在了半空中,闪着耀眼的光芒,给文庙增加了秀丽的色彩。

  咦!这不是小白兔一家人吗?只见它们笑眯眯地面朝前方,两只前爪对着我们拱着手,好像在向大家说:“祝大家兔年吉祥,万事如意。”

  我们正看得开心,突然,一滴雨滴落在了我的鼻子上。哦!下雨啦!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走出大门,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回到家里,我和一家人还吃上了爸爸煮的热腾腾的元宵。元宵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这是一个美好、热闹、合家团圆的日子。今天晚上,我真快乐!

元宵节的作文 篇五

  一颗颗五彩的礼花腾空而起,礼花炸开以后,一朵朵纸花飘落下来,甚至有的纸花还带着一颗颗亮闪闪的东西,真像一颗颗彩色的流星;有的礼花炸开以后是双层的,接着变成动物形状了;有的炸开以后就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还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环,把天空变得光彩夺目,整个市区都沸腾了……

  今年元宵节,吃过晚饭,我们就去看花灯、焰火了。

  七点刚过,我们就来到新市区看花灯,这里人山人海,花灯会种类繁多,设计新奇,造型各异,市政府前的整个街道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有做生意的人早早来到摆好摊位,有的`坐车从几十里路的农村赶来,还有的小孩骑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着糖葫芦边吃边看。八点多钟,在市委大楼旁边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

  一颗颗五彩的礼花腾空而起,礼花炸开以后,一朵朵纸花飘落下来,甚至有的纸花还带着一颗颗亮闪闪的东西,真像一颗颗彩色的流星;有的礼花炸开以后是双层的,接着变成动物形状了;有的炸开以后就

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还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环,把天空变得光彩夺目,整个市区都沸腾了……

  五彩的花灯被高高的挂在了半空中,闪着耀眼的光芒。美丽的花灯给这里增加了秀丽的色彩。这些造花灯的人手还真巧,什么羊形、龙形,拖拉机耕田形的……都能造出来,真了不起。

  当我们看到一半时,我惊讶地叫了一声,因为在花灯里,这个是我见到的最有意思的是:花灯里居然还有三只活羊,灯箱里还有一群小鸡,据介绍,它们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呢!真让我佩服不已。有些大胆的人甚至还过去摸摸它,而那些羊只是晃晃脑袋,不时地抬起头“咩—咩—”地叫唤两声,然后又继续吃它的草,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当我们往回走时,看到一群人在猜灯谜,其中有一个字谜是:天下人间会七星,我和爸爸妈妈猜了许多次也没猜中……

  时间不知不觉已过去了三个多小时,但我们一点也没觉得累。

  啊!今年的元宵节之夜真美呀!

元宵节的作文 篇六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也称灯节,按照民间的传统,当天晚上,明月高悬,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出门赏月,燃放焰火,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以示庆贺。

  如今,我们这里的元宵节还保有以下风俗习惯。

  一是吃元宵。元宵节,元宵节,当然是吃元宵啦!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把早已准备好的糯米面和白沙糖拿出来,包成圆圆的元宵,煮熟后供大家品尝。这是元宵节的标制。据说宋代的元宵节非常讲究,民间流行吃一种新奇的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为“元宝”。它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二是观灯。元宵节的晚上,我们这儿有舞龙灯的习俗。每到晚上,一队队舞着青龙、黄龙的青年、小伙儿就会穿梭在大街小巷,人们敲锣打鼓,放着鞭炮,好不热闹,大人领着小孩,提着灯笼,上街观灯,凑凑热闹!据说这一来历是汉明帝因提倡佛法传到至今。正月十五,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宫廷而流传到民间。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节吃元宵、观灯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就连中央电视台每年也办起了元宵节晚会,而且越办越豪华。

元宵节的作文(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