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的作文800字【通用6篇】

时间:2012-02-07 07:48: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的作文800字 篇一

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那时的中国被分为七个国家,相互之间经常进行战争。其中一个国家楚国的大臣屈原,因为忠于国家,被陷害流放。屈原在流放期间,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离骚》。屈原的忠诚和才华使得他深受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然而,当楚国被入侵时,屈原的家乡被敌军攻陷,屈原感到非常痛心和绝望,最终选择了投江自尽。当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划船去救他,但最终都未能成功。为了避免屈原的身体被鱼噬食,人们纷纷下江撒米,以阻止鱼儿靠近。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端午节的另一项重要风俗是赛龙舟。传说当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纷纷划船去救他,但最终都未能成功。因此,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鱼噬食,人们在每年的端午节都会划龙舟,以纪念这一事件。赛龙舟成为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成为了中国优秀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的风俗。比如,人们会在门上贴上艾叶和菖蒲,以驱邪和祈福。还有一种叫做“挂艾草”的习俗,人们会用艾草挂在门上,以驱赶瘟疫和邪灵。此外,人们还会穿戴五彩丝线,以驱邪辟邪。同时,端午节还有一种传统的游戏叫做踩高跷,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踩着高跷,以表达对屈原的纪念和怀念之情。

总而言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端午节的风俗丰富多样,其中最重要的是吃粽子和赛龙舟。同时,人们还会贴艾叶和菖蒲,挂艾草,穿戴五彩丝线,以及踩高跷等。端午节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祭奠屈原的方式,以表达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的作文800字 篇二

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

端午节,又称端午节、端阳节、午日节等,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8年的战国时期。在那个时候,楚国的大臣屈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和忠诚的人。然而,由于其忠诚和才华,他招致了其他官员的嫉妒和排挤,最终被流放到了一个偏远的地方。

在流放期间,屈原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离骚》。他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流亡生活的痛苦。然而,当楚国被入侵时,屈原的家乡被敌军攻陷,屈原感到非常绝望和痛心。最终,他选择了投江自尽。

当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划船去救他,但最终都未能成功。为了避免屈原的身体被鱼噬食,人们纷纷下江撒米,以阻止鱼儿靠近。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人们将糯米包裹在竹叶中,煮熟后,吃起来又香又糯。吃粽子成为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

端午节的另一项重要风俗是赛龙舟。传说当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纷纷划船去救他,但最终都未能成功。因此,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鱼噬食,人们在每年的端午节都会划龙舟,以纪念这一事件。赛龙舟成为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成为了中国优秀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之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的风俗。比如,人们会在门上贴上艾叶和菖蒲,以驱邪和祈福。还有一种叫做“挂艾草”的习俗,人们会用艾草挂在门上,以驱赶瘟疫和邪灵。此外,人们还会穿戴五彩丝线,以驱邪辟邪。同时,端午节还有一种传统的游戏叫做踩高跷,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踩着高跷,以表达对屈原的纪念和怀念之情。

总而言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端午节的风俗丰富多样,其中最重要的是吃粽子和赛龙舟。同时,人们还会贴艾叶和菖蒲,挂艾草,穿戴五彩丝线,以及踩高跷等。端午节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祭奠屈原的方式,以表达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的作文800字 篇三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的由来,农历五月别称为午,另一方面每月的初五、十五、廿五,而初五是五月开端的五,又因为五与午谐音,故称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

  潮人在端午节这一天有许多风俗活动,如早上取龙须水,插艾枝于门,上山采青,食粽球,制粽,赛龙舟活动。

  因为传说五月五日是龙的生日,这一天龙抬头喷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们在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沟、水沟、溪河取水,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又因为艾能辟邪,这一天插艾于门上能保平安。这一天龙抬头喷发龙须水于大地青草,人们上山采一些草药,像天冬、麦冬、金银花、山葡萄等来家备用,都说比往日更好;另者上山采青草于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气也十分有意义。

  本地有名俗谚叫“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破裘就是旧棉衣,这一天是五月初五,刚过了春寒,大地始暖,过了这天之后,进入盛夏,气温自然高了,也热了。《本草纲目》曰:栀子有清热泻火、除烦解郁、凉血解毒的功效。《潮汕百草良方》则说:“味苦、性寒、无毒、根味淡。内服清热利湿、利尿、除烦、凉血止血、散瘀”。潮汕人应时应景,在端午节,采摘栀子制作栀粿,既可做祭拜祖宗的供品,又可做一家老少的时令保健食品。一举两得,所以流传至今;做法比较复杂,把成熟的栀子敲碎后,加水浸泡,与糯米粉拌成糊状,盛于垫有炊巾的蒸笼中,猛火蒸制成形。制成的栀粿微带棕黄色,吃起来有点奇怪的苦,又带点奇怪的香。潮汕人吃的时候,通常都是用纱线拉割成薄片,粘上白糖。嚼起来,能听到白糖咯吱咯吱的响。潮汕民间把吃“栀粿”又称为“吃壮”,寓意吃了身体强壮。

  食粽球是这天的主要食物。潮汕的粽球主料采用的糯米,必须颗粒饱满、大小均的匀,制作时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6小时,捞起后放在竹筛晾干,次日下锅用猪油炒后,加适量上等鱼露,再炒至米粒晶莹透亮,油香润滑,再用香菇,花生仁,猪肉,甜豆沙制成,用盆盛装待包上竹叶就是上好的粽子。

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的作文800字 篇四

  记忆中,端午节是最令人愉悦的节日。它没有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喧嚣,没有清明“路上行人断魂”的悲凉;也没有中秋“月有阴晴圆缺”的怅然。

  端午未至,但街角的粽子铺早已开张,粽香萦绕,我不禁忆起了曾经的端阳……

  外婆家,一个木盆,盆中盛清水,水中是碧绿的粽叶,粽叶新鲜,颜色嫩绿诱人,嫩得能掐出水来。每当我看到木盆中碧绿的粽叶,心中便是一阵清凉和满足。

  外婆麻利地取两片粽叶又在一起,卷成一个漏斗状,放入糯米、蜜枣、卷好,用绳子系好。很快,一个个青翠可爱的粽子便从外婆手中完成,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外婆包粽子时,我便坐在一旁,偷偷拿一颗蜜枣丢进嘴里,甜蜜在舌间绽开。外婆总会嗔怪我:“看你个馋虫,蜜枣都要给你吃光咯!”我依旧往嘴中送蜜枣,我挡不住这甜蜜的滋味。

  我最爱的是煮粽子,虽然很慢,但煮好后就可以听吃粽子了,我看着粽子静静躺在水中,水在翻滚,氤氲的热气从灶台向上爬,粽香溢出,钻进我的鼻子中,和着糯米清香。粽叶悄悄变黄,粽香起来越浓。

  好一会儿,粽子才煮熟,从水中捞出一颗粽子,刚刚剥开,粽香四溢,尝一口糯米,软而糯,还夹杂粽香。煮熟后蜜枣融糯米中,粽子清香甜蜜。浓浓的枣汁与清香的糯米再和着粽叶的香气,记忆中端午的味道总是忘不掉的。

  我大块朵颐,外婆刚坐在一旁一脸满足地看着我。满屋粽香四溢,热气萦绕。我看着锅中热气腾腾的粽子,恨不得一口气全部吃进肚中。锅中的水已微微泛绿,充斥着端午的味道。向窗外望去,家家的艾叶迎风起舞。家家的烟囱热气氤氲,是否都已品尝到了可口的粽子?

  多年已过,外婆身体欠佳,端午也不再包粽子了。我吃着买回来的粽子,仔细品味,却怎么也不如外婆亲手包的粽子好听懂。似乎粽叶没有那新鲜,蜜枣没有那么新鲜,蜜枣没有那么甜,糯米没有那么软,粽香也没有那么浓了。

  端午将至,我看见粽子铺前排满了长队,他们看锅中的粽子,却没有了那种期待的目光。

  粽香萦绕,热气氤氲,却少了家和亲情的味道。曾几何时,我还能在端阳吃上外婆亲手包的粽子?

  又是一年端阳至,真正的粽香只悄悄地藏在我的记忆深处……

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的作文800字 篇五

  “五月五,是端午”。在我的记忆里,端午节,是从婆婆端出那盘香气扑鼻的粽子开始的。

  端午节的准备,往往从一个星期以前就开始了:婆婆每次出门买菜,都不忘看看哪里有好的粽叶、糯米以及红豆、肉之类,提前挑选到最满意的食材,做好充足的准备。端午节的前一天,还要淘糯米、泡糯米、腌肉、静置,一应准备,半点马虎不得。

  去年端午那天,正好周末,在家里闲得无聊的我突然有了一个绝妙的想法——去婆婆家学包粽子。

  “你要学?怕是要把粽子做成了糯米稀饭了哟!”婆婆听说我要来学包粽子,立马开始打趣我。

  “怎么会呢?不有婆婆你在旁边指导嘛。”

  “那行,婆婆教你包。”婆婆笑着刮了一下我的鼻子,就开始手把手地教我包起了粽子。

  “其实这个包粽子啊,说简单也很简单: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的形状,往里面加上七分满的糯米…”婆婆边说边做,把粽叶想裹纸筒那样卷成了漏斗,装上了米,再把粽叶折下来,缠上线。这两步切记要捏紧了,不然会散架……一个小角就出来了。把粽叶沿线折下来,另外三个角也出来了。最后缠上线,粽子完成。

  看着婆婆三下两下就包好了一个粽子,我也迫不及待地上手操练了:“这个好简单哦,我学会了!你看……”说着就照着婆婆的样子把粽叶卷成漏斗状,往里面装上了米。正当我准备开始下一步的时候婆婆把我叫住了:“哎哎,莫忙,你看你的粽子下面有洞的嘛。”

  “哦?好像是这样,那婆婆你说啷个办嘛。”

  婆婆看了看我包的粽子,悄悄地给我说了一个小诀窍:先把粽叶往里折了一点,再卷成漏斗的形状。照着婆婆给的小窍门,我把粽子拆散了重来:嘿,还真没有洞洞了!我怎么没想到呢?

  继续往下:压粽叶,缠线……虽然顺利包好了,但这包的是个什么玩意儿啊?不规则的奇形怪状,甚至粽叶都破了。算了,再来!我就不信我包不出来。

  反反复复,嘀嘀咕咕,吵吵闹闹,好不容易花了小半个小时,才包好了我第一个勉强像样的粽子,我不禁深深地感叹起这小粽子的制作艰难:古人是把祭祀看得有多重要?这祭品的置办这么费工夫!反正我是没这个技术了,那就负责吃好了。

  粽子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伸出了我的手拿了一个刚出锅的粽子,品尝到第一口端午节的味道。

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的作文800字 篇六

  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是一个热闹的节日,也是一个家人团聚的节日。在这一天里,人们都要包粽子、挂艾草、扎香囊、煮鸡蛋,还要绑五彩绳,通过这些传统习俗来避灾祈福、庆祝节日,同时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统风俗项目多种多样,但我最喜欢的要数包粽子了,因为这是一种特定节日才能品尝到的甜美食品。

  端午节当天,奶奶都会来到我们家里,亲手为我们包粽子,这可是奶奶的拿手绝活,只见奶奶习惯的坐在板凳上,拿起一片早已浸泡好的粽子叶,双手一交叉就将粽叶兜成一个圆锥形的小兜兜,先放一些已经浸泡的十分饱满、白滑的江米垫底,然后放入花生仁、大枣,再用江米将其覆盖,直到装满粽叶的小兜,手法绝妙的奶奶一下就把它裹成了一个“立体三角形”,再迅速用马莲绳将这个“立体三角形”捆绑个结实,就这样一个小粽子就包好了。

  看着奶奶微笑的脸庞和娴熟的动作,我也迫不及待地想一试身手。于是,在奶奶的指导下,我拿起一片粽子叶,有模有样学着奶奶的动作包了起来,兜小兜、放江米、埋大枣、扎马莲一板一眼,可结果还是不太理想,那粽子被我包的七扭八歪,完全看不出是“立体三角形”但那毕竟是我的亲手杰作,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奶奶身手利落已经包好了全部的粽子,把它们放在一个大锅里蒸了起来。粽子需要好长时间才能蒸好,所以闲不下来的我就去帮爸爸挂艾草,爸爸个子高,负责把一束艾草悬挂到家门的上角,而我负责给爸爸递送着工具,在我们的通力配合下,艾草很快就挂好了,看着绿绿的艾叶,希望我的家人们都能够健健康康。

  “粽子出锅啦!”一直在忙碌的奶奶喊道,还在门外的我早已经闻到了粽子飘出来的香味,口中也早已生津,不住的咽着口水。热气腾腾的粽子被摆放在妈妈已经准备好的一桌饭菜中央,劳苦功高的奶奶被请入上座。对了,好像还缺少了点什么,赛龙舟啊!打开电视,精彩激烈龙舟比赛正如火如荼,吃着香甜的粽子,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心幸福。

  这就是我喜欢的端午节,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传统节日,它给了我们带来许多快乐和温暖亲情,我爱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的作文800字【通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