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作文【通用6篇】

时间:2017-06-01 07:27:3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春节习俗作文 篇一:中国传统春节习俗

春节,又称为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春节习俗多种多样,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传统,但其中一些习俗在全国范围内都非常普遍。

一、贴春联

春联是春节期间人们贴在门上的对联。对联是由两个对仗的句子组成,寓意吉祥如意。人们相信贴春联可以带来好运和祝福。在贴春联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选择一些吉祥的词语,如“福”、“寿”、“财”等。贴春联的时候,大家也会互相祝贺新年快乐。

二、吃团圆饭

春节期间,全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团圆饭是春节的一道重要传统,在这一天,人们会精心准备各种美食,如鱼、饺子、糖果等,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吃团圆饭的时候,家人们会一起欢聚一堂,共同度过一个温馨的夜晚。

三、放鞭炮

放鞭炮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据说,鞭炮的声音可以驱走邪恶的神灵,带来好运和吉祥。因此,在除夕之夜,人们会点燃鞭炮,燃放出震耳欲聋的声响。这个时候,整个城市都弥漫着火药味,人们欢声笑语,庆祝新年的到来。

四、拜年

拜年是春节期间非常重要的习俗之一。人们会互相拜访亲朋好友,向他们道贺新年,并给予他们红包作为祝福。年轻人会拜年给长辈,长辈则会给年轻人红包。这是一种传统的表达尊敬和祝福的方式。

五、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艺术表演的一种形式。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组织舞龙舞狮的表演,以庆祝新年的到来。舞龙舞狮的表演场面热闹喜庆,吸引了许多观众。人们相信,舞龙舞狮可以驱除邪恶的力量,带来好运和吉祥。

以上是中国传统春节的一些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们让人们感受到亲情、友情和家国情怀,让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充满希望和祝福。春节习俗的传承,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国的文化。

春节习俗作文 篇二:国际化的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盼望的节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庆祝春节,接纳中国的文化习俗,形成了国际化的春节习俗。

一、世界各地的庆祝活动

在世界各地,人们会以各种方式庆祝春节。例如,在美国的纽约市,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春节庆祝活动,包括游行、舞龙舞狮表演等。游行队伍中不仅有华裔人士,还有许多其他族裔的人们。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游客,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国际化的美食

除了庆祝活动,春节期间的美食也受到了国际化的影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人们会品尝中国传统的春节美食,如饺子、年糕、汤圆等。这些美食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口味,也成为了全球人民喜爱的美食之一。在一些大城市,人们还可以在超市、餐馆购买到中国特色的食品,满足他们对春节美食的向往。

三、春节文化交流

春节期间,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会举办春节文化交流活动。例如,在法国巴黎,会有中国文化节,展示中国传统的春节习俗和艺术表演。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当地人民的参与,也吸引了许多外国游客。通过这些交流活动,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国际化的春节习俗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传播,更是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它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有机会体验到中国的传统和文化魅力,增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国际化的春节习俗也让中国人民感到自豪和开心,因为他们的文化和传统正在被世界所认可和接纳。

春节习俗作文 篇三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每个地方的春节习俗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同吧,你们是不是也该让我长长见识了呢?

春节习俗作文 篇四

  春节快要来临了,这可忙坏了春节的习俗。这天,它们聚集在一个女主人家里,举行了“谁是人们最喜欢的春节习俗”评选活动。

  首先登场的是“烟花爆竹兄弟俩”,刚一上场,就“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终于安静下来了,弟弟爆竹开口说道:“要说人们最喜欢的春节习俗,得数我们兄弟俩了!你们想想,要是没有我们,春节哪有那么热闹,再说我们兄弟俩在中国算是独一无二的春节习俗了,你说对吗,哥哥?”哥哥烟花说:“弟弟说的没错,有一个民间传说,说的是一个叫‘年’的怪兽,人们为了赶走它,发现‘年’最害怕烟花爆竹了,也就是我们,如果没有我们,说不定‘年兽’现在还统治着地球呢!所以我们兄弟是人们最喜欢的春节习俗。”烟花爆竹说完后,许多习俗都不服气,“不就是独一无二吗,有什么了不起!”“难道就你们能赶走‘年兽’,我也能!”

  经过一番争论,接下来上场的是春节习俗中最胖的一个年夜饭。年夜饭一边提着它的大饭桶一边说:“我才是人们最喜欢的春节习俗,因为我象征着团圆,过春节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真是别有一番情趣,而且我的用途还很广哪!不光汉族有吃年夜饭的习俗,许多少数民族也有呢,比如壮族、高山族、黎族……都有这种习惯,所以我才是人们最喜欢的春节习俗。”

  “不对不对,我可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一个!”穿着一身金黄色衣服的“压岁钱”趾高气扬的上场了:“首先说一句,你们谁也别和我争,人们最喜欢的春节习俗肯定是我……”压岁钱还没说完,“对联姐妹”反驳到:“你还多厉害呐,不就是受小朋友欢迎嘛,你又不能像人家烟花爆竹一样能赶走什么怪兽,哼!骄傲什么?”“你这可说点上了,你们不知道吗?我也和烟花爆竹一样能赶走怪兽。”“那你说说看?”对联姐妹有点不太相信。压岁钱一本正经的说:“我能赶走的怪兽是‘岁’。每年除夕夜,它都会祸害儿童,后来,人们发现‘岁’害怕钱,于是,每年除夕夜,人们都会给小朋友一些钱压‘岁’,我的名字也就诞生啦!所以我是人们最喜欢的习俗!”“凭什么,我才是!”“我是!”“我是!”……所有习俗都争论起来。

  这时,女主人回来了,她对习俗们说:“你们都是人们过春节中必不可少的,人们都很喜欢你们,因为有了你们的参与,人们的春节才过得热闹有趣!”

春节习俗作文 篇五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节中,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农历腊月二十四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过了十二点就是大了一岁。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

  这就是浙江的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作文 篇六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春节习俗作文【通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