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作文700字(优选6篇)

时间:2013-07-08 08:32: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清明节的作文700字 篇一:怀念逝去的亲人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去扫墓、祭拜先人,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我家祖上有一座坟墓,每年清明节,我们全家都会一起去扫墓祭拜。那天,我们提前准备好了花圈、纸钱和食物,一大早出发前往坟墓。

到了坟墓前,我们先用水洗净墓碑和墓地,再点燃纸钱和香烛,向逝去的亲人行三鞠躬。然后,我们摆放好食物,合家围坐在墓前,开始吃团圆饭。这时,我心里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我想起小时候,每年清明节,亲人们都会聚在一起,开怀畅谈,吃着美味的食物,笑声和欢乐弥漫在空气中。现在他们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存在和影响仍然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中。

在扫墓祭拜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清明节的深意。这个节日不仅是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更是对生者的警示。清明节时,我们要反思生命的意义,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关爱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同时,也要保护好环境,维护好社会和谐,让逝者安息,让生者过上幸福的生活。

清明节的作文700字 篇二:重温传统文化,感受清明节的深意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时刻。在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奠先人,同时也会开展一系列的传统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清明节这一天,我和家人一起去祭拜先人。我们提前准备好了花圈、纸钱和食物,一同前往坟墓。到了坟墓前,我们首先会整理墓碑和墓地,再点燃纸钱和香烛,向逝去的亲人行三鞠躬,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祭拜完毕后,我们会与其他亲戚一起围坐在墓前,吃团圆饭。这个时刻,家人们会互相交流,畅谈往事,感受家的温暖和团圆的幸福。同时,也会给孩子们讲述家族的历史和传统,让他们了解家族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的价值。

除了扫墓祭拜,清明节还有一些其他传统活动,如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等。这些活动不仅能让人们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还能增进亲友之间的感情,促进社会和谐。

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让我们有机会重温传统文化,感受祖先的智慧和奉献精神。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要祭拜先人,更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传承并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找到根和灵魂的寄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清明节的作文700字 篇三

  “啦啦……”车里只有我一个人在唱歌,其他人都面色凝重的的坐在车上,只有我不识趣地想打破这寂静,我问妈妈:“今天我们去哪玩啊?你为什么还买了鲜花呢?”

  “今天我们去扫墓。”妈妈平静地说。

  “扫墓?这是干什么呀?好玩吗?”我一脸疑惑。

  “今天是清明节。”妈妈只说了这一句话,我当然是不死心的问下去,“清明节是什么?”可妈妈却不说话了。

  目的地到了,大人们都说要我在一栋老宅前等他们,他们一会儿就来。我拗不过他们,只好蹲在屋子前和一只小猫玩了起来。可是强烈的好奇心让我偷偷摸摸的跟了过去,只见大人们都跪在地上,外婆嘴里好像还在念叨些什么:“妈,我们来看你了……”

  咦?外婆的妈妈不是姥姥吗?

  大人们面前好像有一块石碑,上面似乎刻着“陶寿珍老人之墓”。虽然只是瞟了一眼,但也就够了。

  “姥姥真的死了吗?”我自言自语着,脑子里却不断涌现出这样的画面:

  “妈妈,姥姥呢?”两个月前的一个晚上我这样问妈妈,她先是犹豫了一下,便说:“姥姥回乡下老家去了,问这么多干嘛,快睡觉!”妈妈虽然是这么说着,可我似乎瞧见一颗小小的闪着光的“豆子”从妈妈脸上滑过。

  “哦。”于是我委屈的应了一声,心想肯定看错了,便倒头大睡起来……

  难道姥姥那个时候就去了吗?想到这,一滴泪水从我脸上悄悄溜走。

  ……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清明节。如今我已经是第三次来到这个熟悉的地方了,我望着墓碑,虽说好了不哭,可眼泪还是不争气的流了出来,越流越多……

  “曾孙女,来,姥姥这儿有好吃的桃子。”

  “谢谢姥姥!”说着,我就一边接过桃子,一边美美的吃了起来。姥姥望着我的吃相,笑着说:“别急,慢点吃慢点吃,别噎着了!”

  ……

  谁会想到这是我和姥姥的最后一次见面!

  我失声痛哭起来,谁能想得到呢?

  她追悼会那天,我还在那玩呢。妈妈说:

  “今天家里没大人,你要好好看家啊!”

  “遵命,母亲大人!”

  妈妈后脚刚跨出大门,我便打电话催促着朋友来。

  后来,我也曾问过妈妈,为什么不告诉我姥姥走了?她却恍惚的说:“不想影响你的学习。”

  “这算什么解释,我知道学习很重要,可是姥姥她走了,走了,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我像发了狂的狮子,恨不得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妈妈身上!

  “姥姥,我又来看您了,你在那里生活的还好吗?会寂寞吗?”

  清明节过去了,时间能冲淡一切,但冲淡不了我的思恋。

清明节的作文700字 篇四

  又到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这天好像所有的人都忙碌起来,我也情不自禁想起离我们远去的外婆,想着他以前疼爱我的种种回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非常想念他。

  我无法忘记,那一年回到故乡,看到躺在床上的外婆,有多瘦骨嶙峋。她痛苦地蜷曲着,干枯的手掌,指节发白。我和妈妈无法相信,外婆已是骨癌晚期。更让人无法相信的就是,一年多前,舅舅带外婆去医院检查时,已发现她得骨癌。然而拿到化验单的那一刻,外婆却告诉舅舅不要让其他的人知道,也不去治疗,就只是静静地回到家,正常地每天上学教书。

  原来,这一年多,每天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把一叠叠试卷带回家批改的外婆,竟忍受着病情不断恶化的折磨。在她手拿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汉字之时,她的手会传来阵阵剧痛。独自一个人居住在老家,儿女们搬到大城市之时,她时常在深夜因为疼痛无法入睡,辗转反侧到天明。这一切,这一切的痛苦,她只是独自承受,不告诉儿女,不让儿女为她担心。她担忧儿女为她支付巨额的医药费而经济窘迫,还尽可能地延续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尽可能地教书育人。

  这时一切已无法挽回,妈妈、舅舅他们已经阻止不外婆病情的恶化,唯一能做的,只是减轻她的痛苦。可是,外婆艰难吐出的几个字却是:别,别再为我花钱。她心甘情愿独自挺过这些折磨,不让子女为她陷入经济上的困境。甚至于,在儿女们轮班守夜,陪着她之时,她选择偷偷服食,早点结束这一切,不拖累儿女。当我们及时发现,外婆终于醒来的一刹那,我们悬着的心放下,却又被外婆自责、内疚、颤抖的目光所刺痛。妈妈搂着我哭,她说:“该自责的是我们呀!你的外婆,我们太对不起她!”

  那天晚上,妈妈陪着外婆,下半夜,外婆突然像是恢复些精神,完整地说出几句话,她满是不舍地说:看到你们过得好,城城也考上大学,这就够。后来她安详地睡去,我们以为将是一个美好的明天,然而,这是永别。

  这些年老家的人们不时会提起外婆,说她是一个教一辈子书的好老师,爱教书,爱孩子,就跟有时电视上放的“感动××”的人一样,感动着村里的人。我想,外婆也许没有那么伟大,但她对儿女、子孙的爱,深沉得让当年仅八岁的我感到生命的悲凉与母爱的伟大。她让我永远铭记,在处于多么痛苦的忧患中,她的生命书写多么深刻的爱。

  想到这些,我也暗暗对自己下决心,以后不管再远,在忙,每年清明节都要回来看望一下外婆,以表示我对外婆的思念。

清明节的作文700字 篇五

  放风筝是清明前人们最爱玩的游戏。风筝,在我车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在春秋时期,有位公输般,即神话中的“鲁班”,会做木鸢,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南北朝时期,梁正武帝在台城被侯景叛军围困,大臣羊侃曾用风筝系上诏书,招来援军救驾。风筝最初的作用只是军事上传递消息的工具,以后逐渐演变为一种娱乐玩具。

  放风筝,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唐代诗人高骈写有《风筝》一诗:“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入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风筝真正的命名,《询刍录》记载: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五代时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对,后于鸢首以竹为笛,风入笛管发出悦耳之声,好似“筝”鸣,俗称风筝。

  起初只限于皇宫贵族中的公子佳人玩赏,到了宋代以后,才成为民间群众喜爱的一种活动了。风筝既是一种美丽的民间工艺品,又是大众娱乐品,历来爱到文学家的传唱。《北京竹枝词》也对风筝有生动的描绘:“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习上碧云端。”早在清朝时,风筝已在扎、糊、绘、放四艺上发展到相当精致的程度。曹雪芹在北京西山“穷居著书”时,细究风筝扎糊之法,还写了《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书中详细介绍了翼燕、双鲤、彩蝶、螃蟹、宠妃、双童等四五十种风筝的扎、糊、绘、放等技法和工艺。此外,古代放风筝又是与放晦气联系在一起的。《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林黛玉不妨将制作精巧的风筝放掉。李纫劝她:“放风筝图的就是这一乐,所以叫放晦气,你该多放些,把病根儿带去就好了。”而当紫鹃要去拾断了线的无主风筝时,探春又劝阻:“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可见古时放风筝是人们消灾祛难的手段,不能去拾别人的风筝,以免沾上别人的晦气。也有人在放风筝时,把所有的烦恼写在纸上,让它随风筝飞上蓝天,认为一切烦恼都会随风而去。

清明节的作文700字 篇六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节,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风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907年)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初一寒衣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风俗。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xx多年历史。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风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借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时节的特殊气氛。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风俗,如古代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视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已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即使到了现在,清明节祭祀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风俗仍很盛行。清明节的习惯是非常丰富有趣的,出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乐,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到了,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去祭祀祖先,祭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我们还买了一些祭祀祖先要用的东西,比如:纸钱、香、水果、酒.....我们从竹篮里拿出祭品,把纸钱烧了,用火点燃香,把准备好的酒与水果放在旁边,然后放声说:“爷爷,奶奶,拿钱来吧!”一定保佑我们家和万事兴。烧了的纸钱像蝴蝶那样飞起来。临走时,我们在坟顶上培上几锹土,在坟旁边栽上一棵树,带着轻松和慰藉离开了祖先的墓地。

  现在,每逢清明节的时候,我们这里的老百姓依然保持着这里的民风民俗,扫墓,踏青,荡秋千这些活动还在继续。清明节是个独具特色的节日。它讲永远流传于世。

清明节的作文700字(优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