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传统节日火把节作文【精简6篇】

时间:2012-05-07 01:35: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白族传统节日火把节作文 篇一

白族传统节日火把节是白族人民热情洋溢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这天,在云南、贵州等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火把节是白族人民祈求丰收、避灾祈福的重要仪式,也是展示白族文化、弘扬白族传统的重要方式之一。

火把节的庆祝活动通常从正月初一开始,为期十五天。整个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庙会阶段和火把阶段。在准备阶段,人们会准备火把、花灯、鞭炮等节庆用品,准备参加庆祝活动。庙会阶段是火把节最为繁忙、热闹的阶段,各种民俗表演、舞蹈、音乐会等活动在这个时候举行,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参与者。最后的火把阶段是火把节的高潮,人们手持火把,在夜幕中燃烧,舞动身姿,犹如星光闪耀,给人一种神秘而又热烈的感觉。

火把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样。除了火把阶段的燃烧火把外,还有民俗舞蹈、民歌演唱、龙舟比赛等活动。尤其是白族民俗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优美的动作,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在火把节期间,各个村寨都会组织舞蹈比赛,选出最佳表演团队,并颁发奖品。这不仅是对舞蹈团队的肯定,也是对白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火把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花灯展览。在火把节期间,各个村寨都会制作各种精美的花灯,如花灯龙、花灯船、花灯猪等。这些花灯在夜晚里点亮,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每年的花灯展览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也成为了火把节的一大亮点。

火把节是白族人民传统的节日,也是他们展示自己文化的舞台。通过火把节这一传统节日,白族人民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独特风俗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了白族文化。同时,火把节也成为了各地旅游的重要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白族传统节日火把节是一场独特而又盛大的庆典。通过火把的燃烧、舞蹈的表演、花灯的展览等活动,白族人民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的热情、豪放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火把节不仅是白族人民祈求丰收、避灾祈福的重要仪式,更是展示白族文化、弘扬白族传统的重要方式之一。让我们一起走进火把节的璀璨世界,感受白族文化的魅力,体验独特的节日氛围。让火把节的热情和希望照亮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白族文化的宝贵财富。让火把节的火焰照亮我们的未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尽的希望和快乐。

白族传统节日火把节作文 篇三

白族传统节日火把节是我国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之一,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火把节以其盛大的庆祝活动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成为了白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火把节的庆祝活动非常丰富多彩。除了游行和火把舞之外,还有各种传统节目和民俗表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火把舞。火把舞是白族文化中的瑰宝,也是火把节最为重要的节目之一。火把舞以其独特的舞姿和鲜艳的服饰,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舞者们身着白族传统服饰,手持着火把,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他们的舞姿优美而矫健,火把在他们手中摇曳生姿,犹如火焰中的精灵。观众们纷纷为舞者们的精湛技艺所折服,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

火把节的另一个重要活动是火把的交流。在火把节这一天,人们会相互赠送火把以示友谊和祝福。火把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人们相信火把能带来好运和幸福。因此,送火把成为了白族人民表达情谊和祝福的一种方式。人们在火把上写下自己的祝福和愿望,然后交给对方,以此表达自己的心意。这种传统的火把交流活动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让节日更加热闹和欢乐。

火把节不仅是白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他们对英雄人物的纪念。据传说,火把节是为了纪念一个古老的英雄人物,他曾经带领白族人民抵御外敌入侵,保卫家园。为了纪念这位英雄,白族人民在火把节这一天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通过火把节这个重要的节日,白族人民传承和弘扬了他们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独特风采。

火把节作为白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民族文化,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火把节的庆祝活动和传统节目让人们感受到了白族人民的热情和豪迈,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通过火把节这一重要的文化活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白族人民的传统文化,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共同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白族传统节日火把节作文 篇四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白族的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从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火把节的中午,人们带上小火把、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小火把点燃后,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杆后方能回家。墓地如离家甚远,则在家里祭祀。太阳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门观赏火把和跑马。跑马的有大人、有小孩。绕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远处驰骋。不跑马的,就挨家挨户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谁家火把坚得精致美观。

  在全村的大火把点然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上新生婴儿在火把一转三圈,以示祛邪得福。夜幕降临时,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叩头。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攀上高竖的大火把,将点燃的小火把逐人上传,然后将大火把点燃。刹时,列焰腾空,鼓乐大作,鞭炮齐鸣,响切云霄,场面壮观。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洒、茶款待簇拥人。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升斗的人备办。火把节的高潮的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响声,火苗燎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认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喜气洋洋。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虫保丰收。火把节的尾声的跳火把。午夜前后,把狂欢时燃烧着的火柴棍堆成一堆堆的篝火。男女青年一个接一个地从篝火来回跨越两三次,祈求火神“禳灾祛邪“。要看谁跳跨得高、跳得远,直到兴尽为止。

白族传统节日火把节作文 篇五

  今年暑假期间,爸爸带我回老家——大理剑川。剑川是大理白族自治州中白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

  我们回家的'时候,刚好遇到白族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听爸爸说,火把节是白族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最为隆重的节日。火把节有着种种传说,流行最广的是《火烧松明楼》的故事。

  远古时候的六月二十五日这天,南诏王把其他五诏请到松明楼上祭祖,美酒歌舞让五诏纷纷醉倒,南诏王下令点燃了松明楼,烧死了客人,把一切都化成灰烬,侵占了这些小国的河山。洱海王的王后凭自己戴给丈夫的手镯找到了丈夫的遗体。南诏王还想纳洱海王后为妃,逼她成亲,王后说:“请让我烧了丈夫的皇袍就无怨无悔”。南昭王下令把柴堆点燃,火苗越来越高,香烟袅袅无语,美丽的王后身披锦绣长袍纵身跳入火海。为了纪念王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这天要举行火把节。

  火把节这一天,只见我家四周的街坊邻居就纷纷忙碌起来:孩子们忙着准备松香面,以备夜晚使用;大人们忙着准备好小火把、纸钱、香烛、供品等物,到坟山祭祖扫墓。老家的农村里有个习俗,村里生了男孩的几家人相约,由几个新生男孩的父亲一起,上山砍火把杆。生了女孩的人家,女孩的父亲则忙着开挖火把杆坑。坑挖好,火把扎好,还要把各种各样的水果一个个缀结在火把上,大家就齐心协力把杆放进坑里竖起来,等待晚上点火把。据说这样做是对刀耕火种农耕生活的美好回忆,也是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象征。

  盼呀盼,夜幕终于降临了,整个村子里面的人都出来了。大家围在村头大火把底下,边唱歌跳舞,边等着当年生女孩的人家捧着大盘大盘的炒豆和糖果分给大家品尝,再喝着生了男孩的人家斟满的酒杯,痛快地畅饮。传说炒豆和糖果分到的越多,就意味着今年的运气就越好。村子里面的小孩们则拿着一支支用松明做的小火把,背上背着一袋袋松香面,在人群中窜来窜去快活地追着大人去撒火把:把燃着的小火把对着某人的脚,再拿一把松香面撒在上面,只听“轰”的一声,一团火球就会突然升腾而起,火苗直扑被撒人的脚杆,吓得被撒的人满脸惊愕,高声尖叫,手脚并舞,吸引来了无数人的目光。传说被撒到松明火球的人一生都会红红火火,平平安安,所以大家都十分乐意接受这种特殊的祝福。

  我和弟弟拿着爷爷早就为我们准备好的小火把和松香粉,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当中。每当我们撒出一把松香粉时,那喷出的火就犹如一只只火龙在旋转,时而又犹如一朵朵盛开的烟花,时而又犹如用许许多多的蜡烛组成的大火圈……,成千上万种花样,五彩缤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再加上风声、火声、爆炸声,小孩的叽叽喳喳吵闹声,大人、老人的吆喝声,整个村子都沉浸在热闹、幸福、祥和的氛围中!

  今年的火把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看到了老家农村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到了在城市里面所没有的节日气氛,也看到了邻里之间的融洽的生活写照。

  火把节,欢乐的火把节,让我们大家永远难忘!

白族传统节日火把节作文 篇六

  关于火把节的起源,各省的彝族地区民间流传着许多优美动听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说: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有一年,天神思体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间收税。由于人间闹灾害而歉收,人们交不起租税,人间有位能吃铜铁的大力士俄体拉巴把收税人思惹阿比打死了。天神大怒,先发洪水想淹殁地上的人类,但洪水被人们战胜了。天神又放出各种害虫到人间来吃百姓的庄稼,俄体拉巴和大伙儿围在火塘旁商量治虫的办法,无意中发现一只掉进火塘里的虫很快就被烧死了。于是,俄体拉巴就组织大伙儿举火把烧虫,最终战胜了虫害,夺得了丰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节。

  火把节对彝族来讲就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所有节日中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在整个的节日过程中所有的彝家,人不做饭,只吃肉、喝酒。肉叫“砣砣肉”是剁成一块块的猪肉或羊肉煮熟,沾上盐和辣椒粉吃。酒叫“杆杆酒”:用细竹子掏空了杆子插在酿好的米酒中吸着喝。

  彝族过火把节时,一到夜晚,各村寨即点燃火把,炬火散布游动于田野山乡,颇为壮观。彝民用火炬照田,占岁丰收。民间传说,过火把节是要引谷穗出来看火把,耍火把是为了扑灭秧苗的病虫害。节日期间,有的地方要杀猪宰牛祭神;有的地方每户要抱一只鸡到田里去祭“田公地母”。民间认为,火把可以驱鬼除邪,故点燃火把后要挨家挨户走,边走边往火把上撒松香,谓此为“送祟”。火把节期间还有各种社交文化娱乐活动,各村寨举行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斗羊、摔跤、射箭、拔河、打秋千等。路南石林圭山一带的斗牛、摔跤比赛尤为闻名。斗牛前,各村寨要选出代表参加,并将经挑选的膘肥体壮的牛牵到会场,群众身着节日盛装前来观看。届时由一有威望的人宣布比赛开始,于是锣鼓喧天,长号齐鸣,鞭炮震耳,一对对男女青年在赛场四周弹起大三弦,跳起欢乐的舞蹈。在万众欢腾中,参赛者将一头头滚瓜溜圆、体大角尖的公牛牵入会场,接受裁判员的检验过目。裁判员一声令下,主人按照事先选择的对手,将牛放出,任其格斗。凶猛的公牛扬蹄翘角,向对方冲去,角对角地顶挖,直到将对方斗败为止。优胜者可获得场边标杆上挂着的球形彩红。斗羊是最好玩的,羊的前半身都被剪去了羊毛,只留下后半身和尾巴。

  火把节期间另一项重要比赛是摔跤。参赛者身穿短裤,赤膊上阵。开始时互相拥抱,以示友好。裁判员一声令下,便相扑角力,奋勇拼搏,最后以把对方摔倒、双肩着地为胜。比赛场面极为壮观。一处摔跤,八方相聚,盛装的群众从四面围观,欢呼喝采。小伙子们背着大三弦,带着竹笛;姑娘们背着自己精心绣制的花挂包,赛前赛后,奏起欢乐的乐曲,跳起欢乐的舞蹈,使比赛充满热烈的气氛。

  火把节又是青年男女交往,选择配偶的良好机会。节日期间,他们共举火把为嬉,并欢聚于山间田野,举行簧火晚会。青年男女在篝火下相互弹唱,尽情歌舞,彻夜不息,从中寻求自己心爱的对象。斗牛比赛中的优胜者和摔跤能手,往往成为姑娘们所追求和爱慕的人。

白族传统节日火把节作文【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