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书笔记(精简6篇)

时间:2013-03-02 06:42: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篇一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本书以布恩迪亚家族为中心,展现了一个庞大而多变的家族世代的繁荣与衰落,通过对时间、历史、人性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一个浩瀚而千变万化的世界。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

首先,我被书中浓厚的魔幻现实主义氛围所吸引。马尔克斯通过描写神奇的事件和奇特的人物,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创造出一个令人着迷的虚幻世界。从开始的冰块降落到布恩迪亚家族的房子,到最后的黄蝴蝶,每一个奇特的事件都让我感到震撼和惊奇。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不仅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性和命运的奥秘。

其次,我被书中丰富的人物形象所吸引。布恩迪亚家族世代的繁衍与衰落,每一代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马尔克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对话,将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乌尔苏拉的坚毅和智慧,到奥雷连诺·布恩迪亚的孤独和困惑,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感情。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家族史诗。

最后,我被书中对时间和历史的思考所触动。《百年孤独》通过对时间的跨越和历史的重演,探讨了命运和循环的概念。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似乎注定要重复,历史的轮回不断上演。同时,马尔克斯也通过描写家族成员对时间的感知和对历史的记忆,表达了对时间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命运的变迁,引发了我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

总的来说,阅读《百年孤独》是一次极富启发性的阅读经历。通过魔幻的故事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对时间、历史的思考,马尔克斯展现了一个浩瀚而多变的世界,引发了我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部哲学的探索,值得一读。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篇二

《百年孤独》是一部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巨著,它深刻地描绘了一个庞大而多变的家族世代的繁荣与衰落。阅读这本书,我被其中的一些主题和意象深深吸引,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

首先,我被书中对孤独和困惑的描绘所触动。布恩迪亚家族的成员们都有着各自的孤独和困惑,他们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存在意义。尤其是奥雷连诺·布恩迪亚,他在长时间的孤独和困惑中逐渐迷失了自己。他对时间的感知和对历史的记忆使他陷入了对命运和循环的深思。这种孤独和困惑的描绘让我思考着人类存在的意义和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

其次,我被书中对时间和历史的思考所感动。马尔克斯通过描写布恩迪亚家族世代的繁衍与衰落,探讨了时间和历史的概念。时间在书中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似乎注定要重复,历史的轮回不断上演。通过对时间的跨越和历史的重演,马尔克斯表达了对时间和历史的深刻思考。这种对时间和历史的思考引发了我对生命和命运的深入思考。

最后,我被书中对爱和情感的描绘所打动。布恩迪亚家族的成员们都有着复杂而纠缠的情感关系,他们在爱与被爱、欢乐与痛苦之间徘徊。爱是书中的重要主题之一,马尔克斯通过描写各种形式的爱情,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变。从乌尔苏拉对家族的母爱,到奥雷连诺·布恩迪亚对阿玛兰蒂娅的痴情,每一个爱情故事都让我感受到了情感的力量和复杂性。

总的来说,阅读《百年孤独》是一次令人难忘的阅读经历。通过对孤独和困惑、时间和历史、爱和情感等主题的描绘,马尔克斯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引发了我对生命和命运的深入思考。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哲学的探索,值得深入品味和思考。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篇三

  读百年孤独的时候,像是站在滂沱历史上的一抹影。却回望,淡漠视循环往复的深妙处。

  孤独不止于孤身以独立与世。无人懂,那是寂寞;心灵上的空虚与不得共鸣的悲伤。不知是谁说了那么一句:大抵是悲伤之人能写出确凿人心的话,藏在深处,一粒小石落水,滴答,翻起千层漪。世间的残酷刑判者是时间。曾经觉得欢愉,还没听真切,早已释在岁月流沙里。

  亘长的岁月,本身即是孤独。

  ——题记

  当内心虚无时,辅以外界之物达到安慰。

  百年孤独中,印象最深刻的除了第一代祖母乌苏娜,还有奥雷连诺上校。激情与热血是年轻的资本,初代不甘当下,选择另寻出路,尝试新世界的开拓。那个时候,世俗、困惑、狭隘,思想和世界是同步的。有时候停下脚步,不是屈从与命运,而是使然。使然,是一种随性,一种选择之上的必然。这种使然贯穿整个故事,整个时代,整个一生。乌苏娜看到这种使然,阿玛兰塔也看到这种使然,但是却无能为力。她无法阻止自己的仇恨,无法阻止自己的爱和不爱,这种使然,让其害怕,以致后来的习惯。像是战争,像是作为情妇的佩特娜·科特。当奥雷连诺第二遇上情妇的时候,他就知道,他永远不会爱上他的妻子,但当他在死之前让人抬去妻子那里的时候,他也知道他不会属于情妇,却也离不开。

  往往岁月在不知不觉中夺走你的资本,枉然若梦的瞬间,你便老了,失去了再行动的能力。

  奥雷连诺上校小的时候,纯真却充满好奇。少言却专注小金鱼的制作。这是他的寄托。安静在一件事物的时候,不考虑其他的那份纯粹,或许是他最珍贵的一切。戎马尊贵,为荣誉而耗费生命的时刻,我仿佛看到他的茫然。半生的耗费,结果还是回归本原。整个过程是孤独的本体。当失败来临的时候,未尝不是转折。福祸本相依,在此也无法称其为福祸。

  当奥雷连诺上校尝试再次拾起年轻时候的激情与热血时,他的战友及好友,望着他,说:上校,我以为您已经很老了,但是,实际您已经比我想象的还要老了。

  孤独在一定意义上的解读,除了不曾被理解和认同,更有面对一切使然的无能为力。那是一种,从希望到失望到绝望最后不得不接受的过程,甚至连这过程都感觉的孤单。

  因为孤军奋战,所以感觉累乏。

  乌苏娜一直不愿意相信,或者不愿意承认。有些事情是使然,有些悲剧确实重复上演。整个历史,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新与旧,罪与赦,善与恶的不断交替中。一切改变,变革,战争,伤痛,流血以至于分别,不断的重复。当重复的次数不断增多,开始与结局呈现看似相同的结果的时候,是否这种重复不再具有意义。当然,从吉普赛人的到来,或者更早,从第一代的开拓领地的时候开始,到后来的电力、工业的兴起,不得不承认,若没有用于改变的举措,并不能达到。人类在这样的进程中,处于重要的甚至更多的微小的位置和左右。而这种重要也可能是一种使然。

  历史在演变中,迫使做出改变,迫使一切悲伤和孤独的事情发生。而人类的承受,必不可少的付诸实际,让一切的行动变得可笑和骄傲。

  这也是庆幸所在。既然轮回的结局是让重复变得毫无意义,那么在迫使做出改变的那个瞬间,那件事,那个人都变得十分重要。既然使然的机会都是公平的,那么使然的结局变得同样重要。站在个人角度,这是一种荣幸,是一种唯一。从整个历史来说,这是一种使命,一种不得不为。其实,最感孤独的时候,不是最终的明白,也不是在消耗岁月时的不知所以,而是在整个抗争之后,藏于平静之下的无力感。

  岁月,不知何时,已经带走徒增的一切,留下来的,渺小的事物,可以让其专注。是一切稳态,美好。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篇四

  一直记着书名,以致每每在读到各种欢快新奇故事后出现的波折和倒退时,我就提醒自己,百年孤独,百年孤独,基调就告诉我们马孔多是个被遗忘的地方,它只属于自己,只属于乌尔苏拉一家以及他们的族人。吉普赛人的新奇玩意,繁荣的香蕉园生意,一切的一切都会进不了马孔多人的血液里,最终还是归于他们宁静的生活。于是,我在乌尔苏拉的坚毅和活力中笑,在子孙各种倔强、古怪、疯狂、闹剧中笑,在马孔多的热闹和怪异中笑。一直读到二百多页时,我还幻想去那么个叫马孔多的地方见见那活力能干坚毅叫乌尔苏拉的女人。

  战争没有让我从这愉悦中惊醒,布恩迪亚上校的暮年回归,甚至直到他发现自己再也没能力发动一场战争来解决自己的怒气时,我还是迟钝地享受着看这家人的生活。

  不知哪一章起,开始越读越悲。仿佛是自那场持续数月半载的暴雨,一切直转急下。乌尔苏拉说雨停后她就死去,那时如同她的家人从没意识到她的失明一样,我才第一次意识到乌尔苏拉已是到了耄耋之年,哦,还不止,有百多岁了吧。接下来,乌尔苏拉过世,大房子里操持家务的女人一个个过世,到最后那个一直未曾走出过家门的“野孩子”奥雷里亚在继续沉迷研究百多年前智者梅尔基亚德斯留下来的羊皮卷书之余开始进厨房,惨淡维持着房子的那点生气。阿玛兰但.乌尔苏拉带着一箱箱的行李、财富、丈夫,大笑着进门时,我以为这个继承高祖母的名字又酷似高祖母样乐观积极的姑娘会重新带给这个房子活力和生气,重建家族,可是刚回家时粉刷墙壁、修葺花园、整理房间的那股劲头终是抵不住姑娘自身的那股享乐劲,抵不住那早已扎根盛行的白蚁红蚁和疯长的野草,抵不住衰败和毁灭,抵不住命运的安排。

  奥雷里亚终于在见到自己新出生的孩子变成一张肿胀干瘪的皮,正由全世界的蚂蚁一起出动,努力拖回巢穴时,破解了梅尔基亚德斯的终极密码,那羊皮卷是他家族的历史,“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待这家族唯一在世之人,翻查破解羊皮卷,寻索死亡的日期和情形时,飓风起,房间、家、城一切正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抹去,一切仿佛从未发生。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篇五

  《百年孤独》就是一部布迪亚家族的衰落史,里面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各种混乱,到后面直接都记不得谁是第几代了,只知道是谁谁谁的孩子,能记得的就是下面的这些人物关系了。

  庇拉尔·特尔内拉与奥雷里亚诺两兄弟都发生了关系,还给奥雷里亚诺哥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生了一个儿子阿尔卡蒂奥。丽贝卡和阿玛兰妲同时爱上了来组装自动钢琴的皮埃特罗·克雷斯皮,而奥雷里亚诺爱上了一个年仅九岁,论年龄足可当他的女儿蕾梅黛丝。丽贝卡和皮埃特罗·克雷斯皮折腾了许久仍没走进婚姻的殿堂,兜兜转转何塞·阿尔卡蒂奥归来和丽贝卡3天内就结了婚。

  当初说非蕾梅黛丝不可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与十七个女人生下十七个儿子,却在一夜之间都被逐个除掉。阿玛兰妲为拆散丽贝卡和皮埃特罗·克雷斯皮阴差阳错害死蕾梅黛丝,后来却拒绝了皮埃特罗·克雷斯皮的求婚导致他自杀,阿尔卡蒂奥任意妄为后被枪决,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在栗树下昏沉度日。阿玛兰妲将庇拉尔·特尔内拉与奥雷里亚诺的儿子奥雷里亚诺·何塞的抚养成人,他出走后怀着秘密的目的回来,一心要和姑姑阿玛兰妲结婚。

  整个家族除了乌尔苏拉算寿终正寝,其他所有人都不能算是正常的生长死亡吧!

  布迪亚家族的衰落史:家族的第一个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奥雷里亚诺和阿玛兰妲·乌尔苏拉生出的孩子有条猪尾巴)被蚂蚁吃掉。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篇六

  终于在各种晦涩难懂和初感兴趣以及不断强迫自己的过程中读完了。巨大的孤独感和沉重感,六代人重复孤独与衰败,给人一种无力挣脱的宿命感,所有人在孤独的宿命中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挣扎,老何塞的探索求知,上校的反抗斗争,何塞阿尔卡蒂奥的潜心专研,奥雷里亚诺第二的放纵滥情,贝丽卡情爱孤独,贝丽卡的自相矛盾,乌拉苏尔的热情坚守,最终都走向一样的结局,孤独。所有的挣扎都没有意义,都是周而复始的从有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抗争孤独,到自闭,到被人遗忘,再到走向死亡。这种无法挣脱的宿命感才让人真正感到结局的悲凉。

  感叹于作者的诸多文学才华:

  一个是在对细节的把控上,比如橙色圆盘代表死亡的预兆,蓝色的墙壁,蓝色的选票以及蓝色的信封所代表的新事物对小镇的吞噬,上校心中那个父亲带他看冰的下午,何塞阿尔卡蒂奥脑海里被看到枪杀刑行的场景,不断重复的三千人死亡,贯穿全文的羊皮卷,乌拉苏尔口中的猪尾巴孩子等等作者有意刻画的细节,都让人在这漫长的百年事件中找到了连接点,前后的对比与衔接实在是让人惊叹不已。

  二是作者的想象力,隐隐约约终于好想知道一点儿魔幻现实主义的含义了,基于现实,用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巨大的百年孤独,对虫子,蚂蚁的诸多细节刻画,对不同的人的孤独的想象力,对每个人死亡的不同形式,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又不千篇一律,引人无尽的思考。

  三是作者对于孤独的刻画。不曾感到突兀和雷同,对于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着墨不多,看似冷静周到的第三者叙述反而增加了悲凉的色彩,给读者更深刻的反思,无论是夸张的环境描写还是细节刻画都恰到好处,世上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百年孤独了。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