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的传说【3篇】

时间:2015-01-02 05:16: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鬼节的传说 篇一

鬼节,又称为中元节或鬼门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祀祖先和已故亲人,以及那些无法超生的孤魂野鬼。据说,这一天鬼门大开,阴阳两界的通道打开,鬼魂们可以回到人间与亲人团聚。然而,鬼节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传说和故事。

据传说,在鬼节的夜晚,人们必须留下一盏灯,以供鬼魂们返回家园时寻找。这个传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个古老的故事。相传,有一对夫妻生活在一个偏远的村庄里,他们非常贫穷,每天都只能勉强维持生计。有一天,他们收养了一个孤儿,并把他视为自己的亲生子。然而,这个孩子非常淘气,他经常做一些让人吃惊和害怕的事情。这使得村庄里的人们都认为这个孩子是个恶鬼,因此对他非常害怕。

然而,在鬼节的那一天,孩子突然生病了,病得非常严重。夫妻俩急忙去请医生,但医生说,孩子的病是因为他们对他的不信任和害怕而引起的。医生告诉他们,在鬼节的夜晚,他们应该点亮一盏灯,以示对孩子的信任和关爱。夫妻俩听从医生的建议,点亮了一盏灯,并用鲜花和食物祭祀孩子的亲人。奇迹出现了,孩子的病奇迹般地好转了。

这个故事很快传开,人们纷纷效仿,每年的鬼节夜晚都会点亮一盏灯,以示对亲人的缅怀和对鬼魂的尊敬。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鬼节的传统之一。

鬼节的传说 篇二

鬼节是一个祭奠亡灵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充满传说和神秘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有各种关于鬼魂和亡灵的故事被人们讲述和传颂。

据传说,每年的鬼节夜晚,鬼门大开,鬼魂们可以自由地返回人间。然而,这些鬼魂并非都是邪恶的存在,其中也有一些是善良和无辜的。在这一天,人们会为那些无法超生的孤魂野鬼祭祀,以示对他们的尊重和怀念。据说,如果没有人为这些孤魂野鬼祭祀,他们会在人间游荡,给人们带来厄运和不幸。

还有一个传说与鬼节有关,这个传说讲述了一个关于阴阳两界通道的故事。据说,在鬼节夜晚,人们可以通过一座特殊的桥梁,通往阴间,与已故的亲人团聚。然而,这座桥梁非常窄,只有一根头发那么宽。传说中,只有那些心地善良和纯洁的人才能够通过这座桥梁,与亲人团聚。而那些心怀恶意和邪念的人将无法通过这座桥梁,被留在了人间。

这些传说和故事给了鬼节一种神秘和特殊的氛围。人们在这一天会点亮灯笼、燃放烟火,并为亲人和无辜的鬼魂祭祀。他们相信,通过这些仪式和祭祀,可以帮助亡灵超生,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找到安宁和宁静。

总的来说,鬼节是一个充满传说和故事的节日。这些故事不仅让人们对鬼魂和亡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人们更加重视对亲人的关爱和尊重。无论是玩乐还是祭祀,鬼节都是一个让人们思考生死和珍惜生命的重要节日。

鬼节的传说 篇三

关于鬼节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下邳 河东边有个小庄子,庄头三间茅屋里住着石氏和她儿媳妇兰花。兰花十八九岁,刚嫁过来那年,先是公公上山砍柴时不幸身亡,接着丈夫病死,一家只剩下两个寡妇。石氏经受不住打击,病倒在床。偏赶上这一年春旱秋涝,颗粒无收,家里仅有的粮食都卖了也凑不够钱给石氏看病。兰花只好每天外出乞讨,要口干的就留给婆婆,自己只喝点稀汤充饥。

  大灾年,饭难要。这天,兰花从一大早到晌午,只要到半块糠菜饼子和半碗野菜汤。她想赶回家伺候婆婆吃药吃饭,可饿得实在迈不动步了,就想先把野菜汤喝了。刚张开嘴,忽听一阵微弱的呻吟声传来,只见路边有位面黄肌瘦的老奶奶靠在树下。老奶奶哆哆嗦嗦地说:“闺女,俺饿了三天了,你能不能……”

  兰花心地善良,赶忙来到老奶奶跟前,把菜汤端到她嘴边。老奶奶接过碗,几口就把菜汤喝光了,又把碗舔了舔说:“要是再能吃上点干的,俺也许就能有劲儿走路了……”兰花摸摸怀中的那半块糠菜饼子,犹豫片刻,心想一会儿再去给婆婆要点吃的东西吧,眼下先拿这饼子救人。

  兰花从怀里掏出菜饼子,递给老奶奶。老奶奶伸手接过,三口两口就吞下肚,差点噎着。老奶奶歇了会儿,说:“闺女,今天多亏你救俺一命,可吃了这顿还不知下顿怎么办。唉,早晚还不是饿死!闺女,谢谢你了,你赶紧走吧……”话没说完,老奶奶已满脸是泪。

  兰花听老奶奶这样说,心一酸,也跟着掉下泪来。她想了一下顿时有了主意,对老奶奶说:“大娘,俺兰花自幼没娘,现家中就俺和婆婆过日子,不如俺认您当干娘,您跟俺回去和俺婆婆做个伴儿。反正俺一个娘也是伺候,两个娘也是伺候,以后兰花就有两个娘疼了!”老奶奶拉着兰花的手说:“孩子,这大灾之年,你不怕多个累赘?”“俺以后要饭跑快点就是了。干娘,您坐着等俺,俺再到东庄去给婆婆要点吃的。”

  过了一会儿,兰花讨饭回来,搀着干娘一起回了家。石氏见兰花给她带回一个说话的'伴儿来,很高兴。但多了口人,日子过得更艰难了。每天天不亮,兰花就挎着讨饭的篮子出村了,走东庄串西庄,一天要跑上几十里,回家来她还要伺候婆婆和干娘,又得浆洗缝补。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位老人在兰花的照顾下身子渐渐好了起来。可兰花却连累带饿,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这天夜里,干娘等兰花把石氏伺候睡下后,便招招手把兰花叫到院中说:“兰花啊,俺到你家已有三七二十一天,功德圆满了。实话对你说吧,俺本是观音座前的仙鹤侍女,奉观音菩萨法旨前来访查孝善之人,你就是俺要找的人。俺把‘有求必应’石交给你。”说着手一伸,只见她掌上有一块巴掌长、三指多宽的青石板,她接着说:“别看它小,只要你对它说‘请你救苦救难’,它就能立刻变宽变长,要什么有什么。记住,这石板的事只能你一人知道,如你说出去,则命不久矣!”说完,就化作仙鹤飞走了。

  兰花手捧石板来到自己房里,把石板放在地上,双手合十,对石板拜了三拜说:“求你救苦救难……”话音未落,只见金光一闪,小石板“唰”的一下长到有六尺长、三尺宽。兰花又说:“请赐粮食布匹。”只见一阵金光过后,石板上果然堆满了粮食、谷物和布匹。

  第二天,当兰花把香喷喷的饭菜和连夜赶制的新衣送到石氏眼前时,石氏疑惑地问:“这都是从哪儿来的?还有,我那个老姐姐呢?”兰花说:“昨晚,干娘的弟弟来了,就把干娘连夜接回了家。干娘的弟弟很有钱,只是一直在外做生意,他见我对干娘好,便送来很多钱、粮、布匹,并说要多接济乡邻。”

  安抚好石氏,兰花又把粮食、钱等物品挨家挨户给乡邻送去,并告诉乡亲们:“有困难尽管找俺,俺干舅舅要俺帮他做功德呢。”这事一传十,十传百,方圆百里的穷苦人听说兰花散粮物的事,都纷纷拥到兰花家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兰花从早到晚,忙得饭也顾不上吃,人们要什么,她就从屋里给人拿什么,人们都说兰花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看见穷乡邻有饭吃、有衣穿,兰花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人一高兴,再加上不用外出讨饭了,兰花慢慢变得美丽漂亮了,发如乌云,眉似弯月,腰如杨柳,脸赛桃花。

  当地有个大财主叫胡林,早就听说兰花给穷人送粮送物的事,现在又见兰花变得这么美,就多次找媒人上门提亲,想纳兰花为妾,但都遭到兰花婆媳的严词拒绝。

  胡林见兰花婆媳不为所动,便打起了坏主意。他花钱买通一个江湖道士,到处跟人说兰花是妖精变的,她所送的粮食和钱物都是障眼法,她是想等人们吃得白白胖胖了,好去喝人血,吃人心肝。

  刚开始,乡邻们根本不听那道士胡扯,慢慢听得多了,就起了疑心。有天晚上,石氏无意间瞅见兰花跪在一块大石板前,嘴里说些什么,猛一阵金光过后,大石板上堆满了粮食、谷物等。

  “天呐!这兰花还真是妖精变的!”婆婆吓得浑身冷汗直冒,回到自己屋里一夜没敢合眼。

  第二天,石氏拄着拐杖,亲自来到胡林家,对他说:“胡财主,俺愿意把兰花嫁给你做妾,你赶快去接她吧!”胡林高兴得不得了,立即带着人到兰花家去娶亲了。

  兰花见胡林来了,后面还跟着石氏,知道婆婆对她起了疑心,可又不能跟婆婆说明真相。她死活不肯上轿,胡林就硬抢。这时,乡亲们听到兰花的哭喊声,都围了过来,可没人出面阻拦,他们怕兰花真是妖精。

  兰花没办法,只得猛地推开抓着她的人,大声哭着说:“娘啊!乡亲们!你们都上了胡林的当,实话对你们说吧,俺上次带回家的老奶奶是仙鹤所变。观音见俺们这方百姓有难,特让她给了俺一块石板,让俺向石板要粮要物,分给乡邻,只是叫俺不能把这事说出来,一旦有第二个人知道,俺就会死!但俺不怕死,只是怕俺一死,就再没人给乡邻们分粮分物了,也再没人孝敬婆婆了……”说着,掏出小石板给众人看,“这就是观音菩萨让仙鹤给俺的石板,俺……”话没说完,兰花一下倒在地上气绝身亡。

  就在此时,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小石板从兰花手中飞了出来,变得有六七尺长,三尺多宽,向胡林和道士狠狠砸了下来,胡林和那道士都被砸死了。风越刮越大,就在兰花倒下的地方,大风把土石刮成了个大大的坟堆,大石板也“唰”的一下牢牢竖立在兰花的坟前。这时,风停了,天上竟飘起了雪花,不大会儿,整个世界一片白色。石氏又悔又恨,扑到兰花的坟前哭着说:“我的好儿媳,是我害了你呀!现在刚七月十五,天降大雪,是你死得冤啊!”众乡邻此时也都后悔起来,一齐跪在兰花坟前痛哭忏悔。这时,天空中传来几声仙鹤的叫声,大家抬头一看,只见云端里兰花正伏在鹤背上向西飞去。

  为了纪念兰花,每年七月十五这天,人们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到兰花坟前祭拜她。接受过兰花粮物的,会用粮食作成糕点摆在兰花坟前;接受过钱物的,就把纸作成金色、银色的元宝烧给兰花;还有人说兰花孤身一人怪寂寞的,就用纸扎成童男童女、牛、羊、鸡等烧给她。

  后来,人们就把七月十五这天定为“鬼节”。那些纪念兰花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俗也在不断改变。

鬼节的传说【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