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东渡的故事【3篇】

时间:2015-06-03 02:32:2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鉴真东渡的故事 篇一:守岛的誓言

鉴真东渡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这是一个关于勇气、信仰和奉献的故事。鉴真出生于唐朝,他年轻时就立志要传播佛教,帮助更多的人。然而,他遇到了一个巨大的挑战——东渡日本。

唐朝时期,日本是一个封闭的国家,对外国人持怀疑态度。鉴真知道,要在这个陌生的国度传播佛教,他需要克服无数的困难和障碍。他决定向日本进发,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放弃了在唐朝的地位和名誉,毅然踏上了东渡的征程。

鉴真的东渡之旅非常艰辛。他乘船穿越大海,克服了海上风暴和海盗的威胁。在一次海难中,他几乎失去了生命,但他并没有放弃。最终,他成功地抵达了日本的岸边。

然而,鉴真的困难并没有结束。在日本,他面临着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以及对佛教的不理解。他坚持不懈地学习日语,研究日本的文化和传统,与当地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他的努力,佛教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影响了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

鉴真的东渡之旅不仅仅是为了传播佛教,更是一种奉献和信仰。他放弃了自己的舒适和安逸,选择了一个充满艰辛和挑战的道路。他相信,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才能让更多的人受益,让佛教的智慧传遍世界。

鉴真的东渡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它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念和勇气,我们就能够克服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遇到多大的挑战,我们都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自己的能力。正如鉴真一样,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世界,让更多的人受益。

鉴真东渡的故事 篇二:佛教的传播与文化交流

鉴真东渡的故事是佛教传播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他的努力,佛教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对日本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东渡之初,佛教在日本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接受。鉴真面临着语言的障碍和文化的差异,他知道要在这个陌生的国度传播佛教,必须与当地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和信任。他通过学习日本的语言和文化,与当地人交流,传授佛教的教义和智慧。他还开设了讲座和讲学活动,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学习佛教。通过这些努力,鉴真逐渐得到了日本人民的认可和尊敬。

鉴真的东渡不仅仅是佛教的传播,更是一种文化交流。他将中国的佛教文化带到了日本,与日本的文化进行了融合和交流。他在日本修建了许多佛教寺庙,将中国的建筑风格和日本的传统元素相结合。他还带来了许多佛经和佛像,丰富了日本的艺术和文化。通过这种文化交流,佛教在日本逐渐融入了日本的社会和文化,成为了日本人民的信仰和精神支柱。

鉴真的东渡故事告诉我们,文化交流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我们可以开拓视野,拓宽思维,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正如鉴真通过佛教的传播和文化交流,让佛教在日本扎根并发扬光大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文化交流,让不同的文化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鉴真东渡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佛教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类文明的故事。通过鉴真的努力和奉献,佛教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为日本的社会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文化交流和传播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珍惜和倡导文化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鉴真东渡的故事 篇三

鉴真东渡的故事

  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你知道什么样的故事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真东渡的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十分密切,从公元630年~公元894年,日本派出遣唐史(赴唐的使者)共14次,每次都在100人以上,最多一次有650人。很多日本留学生进入唐朝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深造,有的还留在唐朝做官。唐朝也派使者到日本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鉴真。

  鉴真(公元687~763年),俗姓淳于,扬州江阳(今江苏省扬州市)人。鉴真是他出家后的法号。他从小受信奉佛教的父亲的影响,14岁就出家当了和尚,他悉心钻研,佛学知识越来越丰富。在长安受的具足戒(一种表示接受师父戒条的佛教仪式)标志着他的学问已经达到高深的程度,有了讲授戒律的资格。他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使他45岁时,就成为名扬四方的高僧,由他授戒的门徒达400多人。

  当时的日本,因受唐朝影响,大力提倡佛教。公元742年,日本派到中国学习佛教的两位僧徒荣睿和普照到扬州大明寺邀请鉴真赴日传授戒律,鉴真见他们心诚意切,就决定带领他的僧徒东渡日本。在他们准备就绪开船远航的时候,浙江一带发生海盗事件,沿海检查十分严格,鉴真的弟子道航和如海发生纠纷,惊动了官府,没收了他们的船只,致使这次东渡失去机会。此后,鉴真又进行了三次东渡,均未成功。

  公元748年,61岁的鉴真进行第五次东渡。他们于6月的一天出发,中途遇到大风浪,避风于一个小岛,直到10月才继续启航,不久,又遇狂风大浪,船上的人呕吐不止,淡水喝完了,只得喝海水,喝后腹胀难忍。他们在海上漂泊了14天,船却漂到了海南岛最南端的振川(今海南崖县)。然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先是荣睿患病去世,接着鉴真双目失明,不久跟随鉴真多年的一个弟子也去世了。这一系列的打击和挫折并没有吓倒鉴真,他回到扬州及着手准备第六次东渡。

  公元752年,日本派出由藤原清河大使率领的第10次遣唐使,向唐玄宗提出正式邀鉴真去日本传戒的请求。同年10月,鉴真和他的弟子共24人乘日本遣唐使的船开始了第六次东渡,次年到达日本九州岛,东渡终于成功了。鉴真从接受邀请第一次东渡到东渡成功,历时12年,经五次挫折,艰难行程数千里,先后有36人献出了生命。此时,鉴真已经65岁了。

  公元754年2月,鉴真一行到达日本奈良,震动了日本各界,并受到了热情的接待,日本天皇把授戒的大权交给鉴真。鉴真在东大寺设起戒坛,给天皇、皇后及皇太子授戒。此后,又在天皇赐给他的一块土地上建造了一座新寺院,名“唐招提寺”,整个建筑反映了唐朝的特点,成为当时日本最有影响的寺院。

  鉴真还带去了许多药方和中国的绣像、雕像、画像、书帖等,对日本的医学和美术界产生很大的影响。鉴真在日本度过了10个春秋,为中日两国的友谊和科技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公元763年,76岁的鉴真在奈良病逝了。日本将他葬在“唐招提寺”,世世代代纪念他。

鉴真东渡的故事【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