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几月几号(3篇)

时间:2017-09-09 01:32:4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篇一

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的日期并不固定,而是根据农历来确定。具体来说,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也是中国农历中的夏季节气——立夏之后的第五个“节气”。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期,它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诗人和政治家。他忠于国家,为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阴谋和诽谤,屈原最终被贬谪到了汨罗江。当他听到敌国秦国攻破了自己的国家楚国时,他深感悲愤,绝望地投江自尽,以表达自己的忠诚和对祖国的深深思念之情。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开始在他去世的那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划龙舟和吃粽子。划龙舟是为了纪念人们在江中搜寻屈原遗体的行为,而吃粽子则是因为人们在江中投食以避免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

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会到江河湖海中划龙舟,这已经成为了一项传统的竞技活动。龙舟是一种长约十几米的船,船尾雕有一条龙形图案,非常壮观。一般来说,一艘龙舟上会有十几个人,他们划桨舞动,配合鼓声和号声,力争划得最快。观众们会站在岸边或者在船上观看比赛,为选手们加油助威。这场龙舟比赛既是一项体育竞技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民俗习惯。

此外,吃粽子也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之一。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包裹在竹叶或者莲叶中蒸煮而成的食物。它的形状呈三角锥状,里面包裹着各种不同的馅料,如豆沙、肉馅、红枣等。每个地区的粽子口味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用来庆祝端午节的特色美食。吃粽子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是为了祈求平安和健康。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还会给自己和家人系上五彩缤纷的丝线,这被认为是一种驱邪和保平安的方式。同时,人们也会在门口悬挂艾草和菖蒲,以驱走不幸和疾病。此外,还有一种叫做“艾叶香”的传统习俗,人们把艾草燃烧后,用它的烟熏身体,以保护自己免受恶鬼和疾病的侵扰。

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它不仅仅是庆祝屈原的英雄精神,更是一个家庭团聚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会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尊重,参与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篇二

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日期并不固定,而是根据农历来决定。具体来说,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个节日被列为中国的国家法定假日,也是人们期待已久的一天。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阴谋和诽谤,屈原最终被贬到了汨罗江。当他听到敌国秦国攻破了自己的国家楚国时,他感到绝望和悲愤,最终选择投江自尽,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和痛苦。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开始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划龙舟和吃粽子。龙舟是一种特殊的船只,它的船尾雕有一条龙形图案,非常壮观。人们会组成队伍,划动桨,配合鼓声和号声,来模拟搜寻屈原遗体的情景。这项划龙舟的活动既是一种竞技运动,又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民间习俗。

吃粽子也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之一。粽子是一种以糯米为主料,用竹叶或莲叶包裹而成的食物。它的形状呈三角锥状,里面包裹着各种不同的馅料,如豆沙、肉馅、红枣等。每个地区的粽子味道和做法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为了庆祝端午节而制作的。吃粽子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对屈原的纪念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除了划龙舟和吃粽子,端午节还有一些其他的传统习俗。比如,人们会在节日当天给自己和家人系上五彩缤纷的丝线,以祈求平安和好运。同时,人们也会在门口悬挂艾草和菖蒲,以驱走不幸和疾病。还有一种叫做“艾叶香”的传统习俗,人们会燃烧艾草,用它的烟熏身体,以祈求驱邪和保平安。

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它不仅仅是纪念屈原的英雄精神,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会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尊重,参与各种庆祝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

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篇三

2016年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端午节是具体是什么时候呢?

  2016年端午节时间:2016年6月9日 农历 五月初五

  2016端午节高速免费吗?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2016年高速免费时间表可知,2016年高速免费时间范围为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等四个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及当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确定的上述法定节假日连休日。高速免费时段从节假日第一天00∶00开始,节假日最后一天24∶00结束(普通公路以车辆通过收费站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高速公路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

  由此可知,2016年端午节假期期间高速是不免费的,各位出行的朋友们要做好相应的准备了。

  端午节习俗

  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节是几月几号(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