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风俗立秋这天要吃西瓜(3篇)

时间:2017-08-09 01:35:4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民间风俗立秋这天要吃西瓜 篇一

民间风俗中,立秋这一天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气,人们常常会有一些特殊的习俗来庆祝这个节日。而其中一个有趣的习俗就是在立秋这天要吃西瓜。这个习俗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都有传承,被视为迎接秋季的象征。

为什么要在立秋这天吃西瓜呢?这和立秋的气候特点有关。立秋是秋季的开始,而秋天的气温逐渐降低,人们的食欲也开始增加。此时正值夏季西瓜的旺季,所以人们会选择吃西瓜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西瓜的清凉甘甜,也能够让人们在炎炎夏日中感受到一丝凉爽,给人们带来一种清凉的感觉。

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还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西瓜是一种具有驱邪避凶的功效的水果。而立秋这天正是阳气渐消,阴气渐长的时候,人们会认为这个时候容易受到邪气的侵扰。所以吃西瓜就成了一种驱邪的方式,人们相信通过吃西瓜可以避免邪气的侵扰,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也有一些地方性的习俗。比如在浙江温州地区,人们会在立秋这天将西瓜切成小块,然后放在一颗青竹的竹篮里,摆放在屋内供人们食用。这种习俗被称为“立秋放瓜”,被视为一种家庭和睦、人们团聚的象征。而在河南信阳地区,人们在立秋这天会将西瓜切成方块状,然后用红纸包裹起来,称之为“红纸瓜”。这种习俗被认为可以给人们带来好运和祝福。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立秋吃西瓜的习俗,都体现了人们对于秋季的喜爱和对于健康幸福的向往。而这种习俗的传承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民间文化的魅力和传统的力量。因此,在立秋这一天,吃西瓜成为了一种特殊的仪式,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一份独特的快乐和幸福。

民间风俗立秋这天要吃西瓜 篇二

立秋是中国传统节气中的一个重要日子,也是农历中的一个关键节点。而在这一天,民间有一个有趣的风俗习俗,那就是吃西瓜。这个习俗在许多地方都有延续,被视为一种庆祝和迎接秋季的方式。

为什么要在立秋这天吃西瓜呢?首先,立秋时节正值夏季的尾声,而西瓜是夏季的代表性水果之一。此时正是西瓜的丰收季节,新鲜的西瓜味道鲜美,口感清凉,因此人们会选择吃西瓜来享受夏季的最后一丝凉爽。

其次,立秋这天吃西瓜也具有一定的健康意义。西瓜是一种低热量、高水分的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夏季高温天气中,人们容易出现脱水和体力消耗过度的情况,而吃西瓜可以有效地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营养,帮助人们保持健康。

此外,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西瓜也被视为一种驱邪避凶的水果。立秋正是阳气渐消、阴气渐长的时候,人们认为这个时候容易受到邪气的侵扰。而吃西瓜被认为可以驱散邪气,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平安。

在不同的地方,立秋吃西瓜的习俗也有一些区别。比如在江苏南京地区,人们会在立秋这天将西瓜切成小块,然后放在屋内的神台上供奉神明。这种习俗被视为一种祈福和保佑,人们相信通过祭祀西瓜可以祈求五谷丰登和家庭平安。

总的来说,立秋吃西瓜的习俗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都有延续,成为了一种特殊的仪式和庆祝方式。这个习俗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体现了人们对于秋季的热爱和对于健康幸福的向往。同时,这个习俗的传承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民间文化的魅力和传统的力量。因此,立秋这一天,吃西瓜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庆祝方式,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一份特殊的快乐和幸福。

民间风俗立秋这天要吃西瓜 篇三

民间风俗立秋这天要吃西瓜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节气,立秋表示的是进入秋天的气候,而在立秋迎接节气的到来会有写活动,那么在立秋民间有哪些活动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民间风俗立秋这天要吃西瓜吧。

  作为“立字辈”的节气,立秋也有不少习俗。

  古代到了这一天,皇帝要带着朝中大臣向天祭祀,祈求国泰民安。而对老百姓来说,这一天则要“啃秋”,“贴秋膘”。

  “啃秋”,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啃的、咬的都是西瓜。天津人说,立秋这天吃西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秋天咬住;江苏等地认为,吃西瓜可以不生秋痱子。

  “贴秋膘”,指的是经过一个长长的夏季,因为天气炎热,胃口差,大家可能掉了不少肉,所以立秋到了,得赶紧把酷夏失去的“膘”补回来。

  每年立夏,大家都要称体重,等到了立秋还要再称一下,看看一个夏天瘦了多少。然后就多吃肉,以肉贴膘。不过我觉得现在这个习俗肯定流行不了吧。大家都想苗条,谁愿意往自己身上贴膘啊。

  眼下这样的季节,多吃点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倒是蛮好的。像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润燥强体,正适合。

  早立秋凉飕飕

  晚立秋热死牛

  立秋,一般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当太阳运行到黄经135度时。根据国家天文台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今年立秋准确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7日10:31。

  为什么要特意说到具体时间?因为按照民间传统,不同的立秋时间,对未来天气还有预测功能。

  民间有谚语: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意思是说,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未来一段时间就会比较凉爽;如果在下午,那之后的天气恐怕会把老牛都热死。

  拓展内容

  一、立秋为什么要吃西瓜

  西瓜原本在宋代从西域传入中原,立秋前后正是西域进入西瓜的采摘期,所以立秋吃瓜本身就是一种尝鲜。又据《二般秋雨斋随笔》中记载,西域妇女择立秋之夜到田间去摸瓜,称之为“摸秋”。可能和西瓜的形状像孕妇的大肚皮,瓜内有子象征有儿子有关。在我国习俗中,“瓜”总与繁育后代有密切关系。据讲,“摸秋”若能摸到成熟较好的瓜,则预示女孩能找到好丈夫,妇女能多生儿子。为了能确保摸到好瓜,一般白天选好了瓜放在确认的位置,入夜后让女人们去“摸”,这时的“摸秋”俨然是占卜活动了。随着西瓜的种植扩大,城里人也开始以立秋吃西瓜为岁时习俗。时至今日,北方人仍把立秋吃瓜称为“摸秋”。

  另一方面,据说立秋吃西瓜可免除腹泻。与立春的“咬春”相类,京津等地区立秋有“咬秋”的习俗。据说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津门杂记。岁时风俗》: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西瓜是从西北传入中原,所以叫西瓜,有诗赞:下咽顿除焰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西北立秋前后西瓜刚进入采摘期,所以立秋吃西瓜本身就是一种尝鲜。此风俗约在清代影响南方,立秋江浙沪等地的西瓜已进入末市,人们对立秋吃西瓜的原由作出了种种解释。有人讲立秋西瓜可消除暑日积结的淤气,有的人讲可以为过冬积聚“阳威”,而实际上只是北方风俗的影响而已。

  最后一个原因是西瓜不宜吃了。如今人们的饮食越来越注重养生之道。西瓜性寒,适合暑期食用,到了天气转凉之际就要少吃甚至不吃。所以,立秋最后饱餐一顿西瓜,留住夏天的记忆,这一习俗还是符合养生之道的。故反季节的那些东西还是少吃为妙。立秋以后,天气逐渐凉爽,西瓜上市量日趋减少,立秋日人们再吃一吃西瓜,有依依惜别之意。

  二、立秋后吃西瓜好吗

  中医认为,立秋时节,正处于夏秋季节转换时期,古人称西瓜为“天生白虎汤”,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泄,能解热病大渴。夏天吃西瓜能够缓解暑热,而立秋后多食易伤及脾胃;再则西瓜水分多,大量水分在胃里会冲淡胃液,也会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要少吃西瓜,以免伤及脾胃。

  西瓜湿重,会使人大受寒凉,秋后抵抗力下降易生病。西瓜如果冷藏时间较长更容易伤脾胃。因为突然遇到过凉的食物,胃平滑肌和黏膜的血管会出现收缩,甚至痉挛,引起胃痛或加重胃病。另外,还可能引起咽喉炎 或加重咽部炎症。西瓜的冷藏温度在8℃—10℃最佳,因为这个温度口味最好,每次吃西瓜的量不要超过500克,且要慢慢地吃。

  西瓜是大寒,立秋后人体阳气逐渐收敛,胃肠道对寒凉食物的适应力下降,要吃一些温热的食物,以调理脾胃,这样才无损身体阳气,到了冬天比较不容易感冒,腹泻或者手脚冰冷等。这就是中医说的秋收冬藏,立秋是一个节气,也是到了秋天的标志,人要顺应自然,阳气该收就收啦,你吃了西瓜,身体应激,就要出动阳气和寒气搏斗,它就耗损了。所以,立秋以后,体虚体寒的人妖少吃西瓜。秋季容易发生腹泻,如果再多吃西瓜这样的凉性水果,更易引发腹泻,尤其要少给孩子吃。

  喝粥比吃西瓜好,西瓜皮粥可以对付立秋刚过的湿度大、气压低的天气,以增强食欲,调节胃口。取西瓜皮100克,大米50克,白糖15克。将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大米淘洗干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水、西瓜皮,用旺火煮沸,再转用小火煮成粥,调入白糖即成。

  三、节气之立秋养生篇

  盲目进补不可取

  许多老年人喜欢在立秋后给身体增加营养,俗称“贴秋膘”。一来为了增强体质,缓解由于夏季天气炎热造成的身体消瘦;二来增加营养,为寒冬作好准备。但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合理调节饮食、适量进补。老年人过度进补,极易诱发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千万不可盲目,以免出现大补过剩招致疾病的现象。

  “少辛多酸”过初秋

  立秋时节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秋天宜收不宜散,而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则发散泻肺。所以要尽量少吃葱、蒜、韭菜、辣椒等发散之品和油炸食物。秋季吃酸味水果最合适。如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等水果,既能止泻祛湿,又可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

  秋天易燥,还可多食用一些蜂蜜、百合、银耳、乳品之类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食物;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可服用具有健脾补胃功效的莲子、山药、扁豆等食物

  适度运动保活力

  天高云淡的初秋时节,进行适量活动,活动筋骨、调节气息、畅达经络、疏通气血、调和脏腑、增强体质,使人更加健康。

  聊天,是一种最经济实惠而又非常有益身心的活动,茶余饭后与家人或朋友聚在一起,谈古论今,不但能调节情绪,促进大脑思维运转,还能起到防治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的作用。

  出游, 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一定要走出家门,多多参加社会活动和集体生活,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乐趣。“走出小天地,融入大自然”。唱唱歌、散散步、旅旅游,都是解放自己、放松心情的好方法,秋天的心态应该豁达淡定。

  慎食秋瓜防坏肚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生食不洁瓜类水果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食瓜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若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而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溏便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会随之发生。因此,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吐纳健身好方法

  秋季,正是开展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给大家介绍一种秋季养生法: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哂(shěn)字,但不要出声。

  饮食卫生别放松

  老年人在立秋后仍需注意饮食卫生。因为“秋老虎”的气温仍然很高。此时若不注意饮食卫生很容易造成老年人腹痛、腹泻。建议老年人在立秋后仍要少吃生冷食物、餐具认真清洗消毒、不吃蚊虫叮咬过的食物、不吃剩菜隔夜饭,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平安度过秋季。

  四、立秋后的五种养生蔬菜

  芹菜——增食欲祛啖

  芹菜性凉,味甘辛无毒,平肝健胃,富含蛋白质、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氨基酸等,它能兴奋中枢神经,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并有祛啖作用。

  小白菜——通肠利胃

  味苦微寒,养胃和中,通肠利胃。小白菜含维生素C和钙质甚多,还含磷、铁、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等。

  菠菜——止血防发炎

  菠菜营养价值极高,其含有的胡萝卜素及抗坏血酸远大于其它蔬菜。此外菠菜中含有的止血作用的维生素也是叶菜叶最高的。

  菜花——防呼吸道感染

  菜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物质,每200克新鲜菜花可为成年人提供一天所需维生素A的75%以上。

  莴笋——平咳增进骨骼生长

  莴笋肉质细嫩,生吃热炒均相宜。常吃莴笋可增强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进胆汁的分泌。

民间风俗立秋这天要吃西瓜(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