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与《爱莲说》作文800字(精选6篇)

时间:2019-05-07 06:43: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周敦颐与《爱莲说》作文800字 篇一

周敦颐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和诗人,他的《爱莲说》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以莲花为主题,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本文将从周敦颐的背景和思想以及《爱莲说》的主题和意义两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周敦颐。周敦颐(1017年-1073年),字希觉,号太原先生,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和诗人。他以他的哲学著作《爱莲说》而闻名于世。周敦颐是北宋儒家学派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他提出了“性即理”的观点,主张通过修养和自我完善来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北宋理学宗师”。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爱莲说》的主题和意义。《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诗中以莲花为主题,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莲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意义,被视为高洁、纯净和不染世俗的象征。而周敦颐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表达了他对高洁境界的追求,并借此来启示人们如何修身养性,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总之,周敦颐与《爱莲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两个重要存在。周敦颐以他的哲学思想和文学才华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而《爱莲说》则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境界的追求,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更是一部启迪人心、引导人们修身养性的文化瑰宝。让我们一起学习和传承周敦颐的思想,去追寻人生的真谛。

周敦颐与《爱莲说》作文800字 篇二

周敦颐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和诗人,他的《爱莲说》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以莲花为主题,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本文将分析《爱莲说》的意境描写和哲学思想,并探讨其对人们的启示。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爱莲说》的意境描写。这首诗以莲花为主题,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诗中描绘了莲花的花瓣、花蕊、叶子等细节,以及莲花在水中的姿态。通过这些描写,作者将读者引入了一个幽静、清新的境界,使人们感受到了莲花的美丽和纯净。这种意境描写不仅使人们欣赏到了莲花的美丽,更引发了人们对高洁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爱莲说》的哲学思想。周敦颐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他对高洁境界的追求,并借此来启示人们如何修身养性,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莲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高洁、纯净和不染世俗的象征,而周敦颐将莲花作为人生境界的象征,表达了他对高洁境界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他认为,人们应该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纯净和高尚品德,从而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总之,周敦颐与《爱莲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两个重要存在。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周敦颐表达了他对高洁境界的追求,并借此来启示人们如何修身养性,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更是一部启迪人心、引导人们修身养性的文化瑰宝。让我们一起学习和传承周敦颐的思想,去追寻人生的真谛。

周敦颐与《爱莲说》作文800字 篇三

  “正所谓‘百般红紫斗芳菲’,这水里、陆上的草木之花很多都值得喜爱,她们或花容月貌,我见犹怜;或仪态万方,风华绝代;又抑或是傲霜斗雪,冰肌玉骨……你们最喜爱哪个?”正值游园观景之时,钱拓问众人。

  “我最爱花中之王牡丹,她可谓是国色天香,怒放之时,无论是桃花、杏花,还是别的花,都为之黯淡;无论是平民白丁,还是王侯将相,谁又不为之侧目?重重叠叠的花瓣开得花团锦簇,到处一片姹紫嫣红,尽显雍容华贵。”沈希颜率先发声,满脸笑意。

  “是啊,正所谓‘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李白也曾诗云‘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众人纷纷附和,赞美着牡丹。很显然,喜爱牡丹的人很多。

  “沈兄这话说的倒是有些绝对了,比如东晋陶渊明,隐居避世,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唯独喜爱菊花的艳而不媚,娇而不躁,还著有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钱拓笑着打趣道。

  人群中有人点头,只是稀稀疏疏的,倒显得有些冷场,依稀能听见有人嘀咕:“的确如此,不过自陶渊明之后,喜爱菊花的人已经很少了。”

  “我知道,自唐朝以来,喜爱牡丹的人很多,赞美牡丹的词语和诗句更是多得数不胜数。可我独爱莲,在我心中,她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突兀的声音从人群后响起。众人回头一看,原来是周敦颐。“莲是花中君子,她亭亭玉立地傲立水中,没有旁生的枝茎显得花枝招展,更没有多余的藤蔓去依附周围,尽显高风亮节却又风姿绰约。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水佩风裳,纤尘不染,可谓是冰清玉润,皎洁无暇……”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看到了众人脸上的诧异。周敦颐对莲花的喜爱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对莲花的见解更是如此与众不同,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人像他这般喜爱莲花,周敦颐就像这君子之花一样不同凡响。

  远处,伴着微风,几株莲花应和着波光粼粼的池水微微摇曳着,明明相隔很远,却能闻到清雅的芬芳。枝茎直直地挺立着,没有依附四周,像一位倔强站立的柔弱少女,被周围层层叠叠、东摇西晃的荷叶衬托着,显得愈加秀丽挺直,美得不可一世,就像下凡仙子般让人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

周敦颐与《爱莲说》作文800字 篇四

  虽然未生活在江南水乡,可我对莲花却情有独钟,特别是了解周敦颐的"爱莲说"之后,队莲的喜爱更是有增无减。

  虽生长在淤泥之中,却能够纯白无暇;虽被清水洗涤,却不那么妖艳。这就是我对莲的赞誉。不像牡丹雍容华贵,不像梅花迎寒吐芳,也不像兰花小巧清秀,他有着自身风范,生性高洁,出淤泥而不染,通达,端庄……

  也许正是天意吧,我家院子前正好有一方池塘,在夏季,莲花盛开,这使我心情格外愉悦。

  池塘中,静静地水面上布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像是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翡翠伞,把水面盖得严严实实,碧绿的荷叶上滚动这莹莹露珠,晨风吹过,层层绿浪,片片翠玉,阵阵幽香。

  不久后,花蕾钻出了污泥,看那含苞待放的花蕾,有的屹立在枝头,有的还藏在叶子下,他们都耐心等待着与蓝天拥抱的那一刻。再过几日,荷塘已换了一副面貌,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曳着,眼里,除了怜爱还是怜爱,就像雨巷里那位丁香一般幽怨的少女,她的神情,在梦里挥之不去。除了她的身影还是她的身影,除了她的俏丽还是她的俏丽,是的,对于眼前这一池莲花的喜爱,使我忽略了其他花的美丽。

  阳春三月,百花争艳,牡丹芍药,艳丽妩媚,使人感叹;夏季炎炎,紫罗兰,玉兰,淡淡清香,令人心旷神怡;秋高气爽,菊独傲枝头,寒冬腊月,梅孤展风姿……赞美的话语不胜其数,而我却偏执的喜爱着莲。对于周围多数人喜爱牡丹的荣华富贵,我并不像随波逐流的浮萍盲目跟从,我拥有自己的想法,欣赏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就像一个志洁行廉,行为方正的人,也许这就是我爱莲的最好解释。

  思绪回到跟前的片池清香,盛夏时节,暖阳高照,望着这一池红绿交错的美景,我不禁想到了那句诗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周敦颐与《爱莲说》作文800字 篇五

  眼里,除去怜爱还是怜爱。就像雨巷里的那位携带丁香般幽怨的少女,在梦里,挥也不去散也不去。除去她的身影还是它的身影,除去她的俏丽还是她的俏丽。牡丹?玫瑰?百合?菊花?面对这部分后宫佳丽,我却像一位挑剔的美食家,一位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总感觉它们少了点什么,不可以给我完全喜悦的感觉。或许这正是偏爱莲的缘由吧!

  情人眼里出西施。莲,让我感觉它就是花中之王,无人可比。朋友说我过于喜欢它,忽视了其它花的漂亮,或许是吧!暮春3月,白花争努,牡丹芍药,妍丽妩媚,使人为只震撼;夏天炎炎,紫罗兰、玉兰散发淡淡幽香,祛除夏意,被人心旷神怡;秋高气爽,菊独傲枝头,正直傲洁自然地产生;隆隆寒冬,梅一个人争妍,不畏严寒,吐放清香,赞美之词不可胜数。但是,我仍固执地觉得莲才是完美。

  对莲的喜欢,使我成为百花不公正的裁判。在日常,对事物的是非曲直,大家仍是不公正的裁判吗?

  夜深了,我静静地躺在床上,被这个问题烦扰着。回忆的匣子被偷偷地打开,往事如水流过,重现眼前。

  因对个别的崇拜,我成为他的守护者,旁人稍有异议,便拳脚相加,小伙伴们对之敬畏,便缄口不语,使我内心稍稍喜悦;因和亲密伙伴要好,便不理事情对错,不分青红皂白,硬着脸皮要站在朋友一边;因对个人稍有偏见,一出现可疑之处,聚焦点便投向他;由于我们的爱好盲目顺从,人云亦云,都不知晓在干些什么。

  猛然发现,过去,自己是这样没主见。成了失根的兰花,追逐的浮萍,飞舞的秋莲因风四散的蒲公英,我又当了生活不公正的裁判。

  世界甚大,要认清每一事物,更应抛开我的个人感情,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大家的生活更有主见,更能感觉我们的存在。就像一棵巨松,扎根在山崖之间,不随山水、飓风而改变我们的地方;就像一棵一个人开在山谷里的野百合,不管有无人路过,仍开得那样鲜艳那样快乐。

  爱莲,却不过分娇纵莲。爱生活,应该是个公正的裁判。

周敦颐与《爱莲说》作文800字 篇六

  读完《爱莲说》以后,我有一个疑问:周敦颐口中的莲真是“君子”吗?

  《爱莲说》中,周敦颐表达了自己对莲的喜爱以及在朝廷腐败的情况下,对没有和他一样的人而深感惋惜。他把莲和菊花、牡丹做对比,凸显莲的清高。在结尾,感叹和他一样的人不多,反而全是像牡丹一样的人。当时朝廷腐败无能,皇帝整日贪图享乐,不顾朝政。有些人像菊花一样,选择居隐山林;有些人像莲一样正直清高;但还是有很多的人还是选择像牡丹一样婀娜奉承。可是,他口中的莲真的和他形容的一样吗?

  他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他眼里,莲不会和牡丹一样婀娜奉承,不会和菊花一样隐居山林,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但是,想像一下。如果莲花是大臣,皇帝是播种者,那么泥土便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莲花借着泥土中的营养,开出了花朵,长出了果实,但是却把果实和花朵都送给播种他们的人,被拔出来的时候,不拖泥带水,把为他们奉献的泥土彻底抛弃。就好比大臣们克扣平民的粮食金钱,最后把这些东西奉献给皇帝,不再理会这些贫苦的人民。这不正是一种奉承、昏庸的行为吗?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这句话形容了莲非常正直,心中没有任何杂物,不大肆炫耀自己,也一心向国,毫无叛变之心。但是我认为“中通外直”形容的是外表光鲜亮丽,其实内心毫无文化。这种人除了油嘴滑舌,并没有任何长处。就像秦桧一样,岳飞为国效力,为金朝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可是却被秦桧这小人陷害,秦桧死后也一直世人被谩骂。“不蔓不枝”对于我来说,它是一个贬义词。做为朝中大臣,应该多为国家想一些可以富强的方法,不应该别人让你做什么你才会做什么,没有自己的想法。这种人只思考却不付出任何行动,会非常的呆板。

  其实我更喜欢杏花。它洁白无瑕,非常单纯,而且很大众化,是最亲民的一种花。它存活的时间并不长,也就不会有什么挂念,等到秋天还会结出果实给大家分享。所以我喜欢杏花。

  我爱杏花!

周敦颐与《爱莲说》作文800字(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