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事例作文【精彩6篇】

时间:2018-07-07 07:37: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袁隆平的事例作文 篇一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奠基人,他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中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的事迹不仅仅是一段成功的科研经历,更是一种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和担当。

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粮食危机。上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着粮食供应紧张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袁隆平决定投身杂交水稻的研究。然而,这项工作并不容易,袁隆平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他需要克服自然环境的限制,攻克杂交水稻的技术难关,同时还需要面对科研经费的不足等问题。但是,袁隆平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他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不断寻求突破。

经过多年的努力,袁隆平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成功地培育出了第一代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还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经验和借鉴。袁隆平的成就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事例不仅仅是一段科研经历,更是一种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和担当。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事迹也激励着更多的科学家和研究者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袁隆平的事例告诉我们,只有担当起责任,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奇迹。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袁隆平的事例不仅是一种科学精神的体现,更是一种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的热爱和责任感。

袁隆平的事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为实现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袁隆平的事例作文 篇二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奠基人,他的事迹不仅仅是一段科研经历,更是一种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行动。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还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传统种植方式下,往往需要大量的农药和化肥来保证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这导致了农药残留和土地污染的问题。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同时也可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减少对化肥的需求。这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减少农民的经济负担。

袁隆平的事例告诉我们,科技创新可以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在人类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袁隆平通过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为环境保护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袁隆平的事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中来。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的双管齐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人类的幸福和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袁隆平的事例作文 篇三

  跟袁隆平很亲近的人说,袁隆平穿着很随便,一点也不讲究。

  有一段时间,他的购物欲十分强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场去购物。可他有一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价钱高的东西他不感兴趣。有一天,他与夫人邓哲逛商场,看到货柜里有打折到10块钱一件的衬衫,他说,太便宜了,加2块吧,12块一件。售货员笑着说,你这位同志真怪,人家买东西讨价还价,你却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气买了10多件,“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他对夫人笑笑说。深知他生活习性的邓哲不多说什么,只报以莞尔一笑。

  他穿的最贵的西装,不会超过800元;他买皮鞋不会超过200块钱,什么意大利的“老人头”、“鳄鱼”牌等大牌服饰,他觉得这些昂贵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但是,中国颇具权威的评估机构报告称,袁隆平的身价为一千多亿。如此看来,就个人的物质财富而言,除了他脑袋里的智慧和知识值钱,袁隆平确实是中国最富有的“赤贫者”了。

  然而这位最富有的“赤贫者”对自己清心寡欲,却对社会极慷慨、极具忧患意识,至今,他将所获的12.5万美元世界粮食奖的奖金,捐赠给了由他发起成立的科技奖励基金会,以扶掖新人……

袁隆平的事例作文 篇四

  袁隆平手里掌握着上千万元的科研经费,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

  长年养成的习惯,他喜欢去田垄,一有时间就到实验田去观察,去呼吸田野的气息。如果说事业的成功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的话,那就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到实验田去的交通工具,由原先的自行车改成了摩托车。他觉得这玩意儿轻便、快捷。没料到,玩摩托车、飙车成为他人生的一大乐趣。

  田里的秧苗分蔸了,抽穗了,扬花了,结实了……他跨上摩托车,一溜烟蹿上马路,拐入小径,溜上田埂,矫健的身影闪动在片片绿意葱茏或金黄灿烂的稻田里。十多年来,他先后换过八九辆不同品牌的摩托车。如今,虽已70余岁高龄,他还是经常骑着摩托车在田间转。

  2001年底,在朋友们的劝说下,袁隆平买了一辆赛欧牌家用汽车。朋友对他说,骑摩托车是“肉包铁”,开汽车是“铁包肉”,还是开汽车安全一些。他兴致勃勃地学起开车来,感觉还不错。有时,他把汽车开到了田边。他还笑着说,要去考一个驾驶证哩。

袁隆平的事例作文 篇五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说他会有这天的成就是偶然!下面我们一齐来看看关于他的故事吧!

  曾有不少人问过袁隆平:此刻大家称您为“杂交水稻之父”,当初,您为什么学农,为什么走上研究杂交水稻这条路的呢

  袁隆平回答:“学农缘于一次偶然:小学一年级时一次郊游,老师带我们到一个私人园艺场去参观,我看见树上的桃子红红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也很漂亮;正好那时,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上演,影片里有一个镜头,窗外就是葡萄什么的,这些印象叠加起来,我感觉田园确实太美了,就想长大后学农,如果那时老师带我们到真正的农村去看,又苦又穷又脏,那我肯定不会学农了。”其率真的回答,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和笑声。

  袁隆平因为儿时的这个愿望,高中毕业后,袁隆平考上了重庆相辉学院(后改名为西南农学院)。1953年,袁隆平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成了一名教师。

  因为这个偶然的选取,至今,袁隆平已在田间忘情忙碌了50多载了。

袁隆平的事例作文 篇六

  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八十几岁高龄的他仍然活跃在科研场上,为我国的水稻研究事业做着贡献。袁隆平的励志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的色彩,不畏艰难,知难而进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一贯的原则。“一颗种子改变世界”是对袁隆平所作贡献最好的诠释。

  这个励志故事从袁隆平年轻的时候开始讲起。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那时国家实行毕业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到穷乡僻壤的安江农业学校当教师,负责教三门课。然而就在这个落后的湖南乡下,袁隆平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18年岁月——这些日子里,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业科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那个年代的人都深受饥饿的折磨。1960年,严重的大饥荒像蝗虫般掠过中华大地,饿殍遍野,惨不忍睹。袁隆平内心的壮志被激发起来了,他发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种高产的水稻,让自己的同胞吃饱!当时,科学家都认定水稻杂交没有优势,可是倔强的袁隆平不认输,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都没有使他气馁。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走在实验田里,突然发现一株特殊的稻穗,袁隆平在惊喜之下,继续潜心研究。终于,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袁隆平的事例作文【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