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班级教学计划【精简3篇】

时间:2015-04-03 07:34: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班级教学计划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掌握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基础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长度和重量的测量等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数的认识:数的读写、顺序比较、数的分类和数的组合。

2.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口算、数字表达和运算符号的认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3. 长度和重量的测量:认识长度和重量的基本单位,使用标尺和秤量进行测量。

三、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法: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相互支持的精神。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思考。

2. 学习新知:逐步引入新的知识点,结合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进行讲解和演示。

3. 合作学习: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4. 游戏练习: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5. 巩固和评价:进行一些练习题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2. 辅助教具:标尺、秤量等测量工具,数字卡片、计数棒等数学教具。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课件。

六、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他们的答案进行评价和纠正。

3. 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班级教学计划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掌握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基础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长度和重量的测量等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数的认识:数的读写、顺序比较、数的分类和数的组合。

2.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口算、数字表达和运算符号的认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3. 长度和重量的测量:认识长度和重量的基本单位,使用标尺和秤量进行测量。

三、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法: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相互支持的精神。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思考。

2. 学习新知:逐步引入新的知识点,结合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进行讲解和演示。

3. 合作学习: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4. 游戏练习: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5. 巩固和评价:进行一些练习题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2. 辅助教具:标尺、秤量等测量工具,数字卡片、计数棒等数学教具。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课件。

六、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他们的答案进行评价和纠正。

3. 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班级教学计划 篇三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班级教学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三、教材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有::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四、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

  把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

  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6、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8、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六、进度安排(略)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班级教学计划【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