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3篇)

时间:2018-06-05 06:36: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一

在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内容:数的认知与运算、几何图形、时间与日历、长度、容量与质量。

首先,数的认知与运算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基础。我们将通过数的认知与数的比较,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关系,能够用正确的数词表示数量。同时,我们将教授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其次,几何图形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将教授学生认识常见的二维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并让学生能够辨认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同时,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的组合和变换,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三,时间与日历也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之一。我们将教授学生认识一天的时间组成,如上午、下午、晚上等,并引导学生能够用小时和分钟表示时间。此外,我们还将教授学生认识和使用日历,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取和计算日期。

第四,长度、容量与质量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将教授学生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千米等,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同时,我们还将教授学生认识常见的容量单位,如升、毫升等,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容量测量。此外,我们还将教授学生认识常见的质量单位,如千克、克等,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质量测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和实践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我们还将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个别化教学和差异化教学,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

通过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二

在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中,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将以数的认知与运算为切入点,通过教授数的大小关系和比较,让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和数的比较方法。同时,我们将教授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课堂讲授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其次,我们将以几何图形为主要内容,教授学生认识常见的二维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并让学生能够辨认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同时,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的组合和变换,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游戏和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第三,我们将教授学生认识一天的时间组成,如上午、下午、晚上等,并引导学生能够用小时和分钟表示时间。同时,我们还将教授学生认识和使用日历,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取和计算日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课堂讲授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加深对时间和日历的认识。

最后,我们将教授学生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容量单位和质量单位,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测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交流合作,加深对长度、容量和质量的认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感到兴趣和自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将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个别化教学和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三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一年级数学下册,是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遵照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要求,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的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一班、共有学生30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习兴趣较为浓厚。部分学生虽然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他们的可塑性极强,会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和爱心滋润下,很快的适应学校的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较大进步。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做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米、厘米的认识,认识钟表。

  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的: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5、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6、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7、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8、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教学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习,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重视培养习惯。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习数学事半功倍。在平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认真思考等良好习惯,形成自觉行为。

  3、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七、教学进度

  安联合校进度安排。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